发布日期:
			
			
						大雅斋瓷:弄权太后的“少女情愫” 	
					
										
										  一百多年前的一个秋天,紫禁城中一处挂着“大雅斋”匾额的殿堂里,云南籍宫廷女画师缪素筠在画稿上勾勒完了最后一笔。窗外,丹桂余香,秋意渐浓,而画案上一叠叠图稿中的桃花、芍药、牡丹、栀子……却争奇斗艳,生机盎然。这位深得慈禧眷顾,在慈禧画室中供职了十多年的云南女子终于完成了以“大雅斋”命名的慈禧御用瓷器小样的设计。不久,这些画稿就将粘上象征圣意的黄单发往江西景德镇御窑厂烧制。此时的大清国力衰微,民生凋蔽,同画稿上和暖的春意相比,深秋的山河却一派萧意,旨意连同粘着黄单的画稿被送到了江西巡抚的手中时,连同九江总督及所属景德镇御窑厂等一干大小官员却相顾无言,束手无策,只得上奏恳请暂缓烧造。“大雅斋”瓷器的烧造就这样拖了下来。直到光绪元年、二年,头两批“大雅斋”瓷器才陆续完成。不过此后,随着内忧外患的加剧,景德镇的御窑厂再也没有烧出第三批“大雅斋”瓷器,缪素筠的画稿小样也从此在故宫中尘封。 
自19世纪40年代始,清末官窑瓷业逐渐呈衰落趋势。官窑在咸丰年间,由于战事曾一度停烧,同治朝虽恢复生产,但元气大伤,鲜有精品。而其中“大雅斋”瓷佼佼而出,纹饰告别传统官窑常见的龙凤、缠枝花卉题材,代之为各式灵禽花卉,绘画施彩之精,独步一时。
大雅斋,原本是圆明园九州清晏内“天地一家春”中的一处斋室名称。“天地一家春”为圆明园四十景之一,慈禧太后进宫初期即居于此。此处是她与咸丰皇帝邂逅,承欢侍宴,留下许多美好的人生回忆的地方。慈禧于权力有着一种本能的兴趣与敏感,她津津有味地做着这一切,还趁机参与政事,为咸丰出谋划策。咸丰五年,皇帝御书“大雅斋”,制成匾额两块,赐给慈禧。“大雅”一词,专以称赞她是个德高而有大才的人。
“大雅斋”瓷一定不是艺术性最高的,与雍正、乾隆时期的粉彩瓷器艺术价值相去甚远。但这些华丽的瓷器,代表了晚清时期的宫廷风尚,也展现了慈禧个人的审美追求和取向。异样的奢华,为渐趋衰微的晚清制瓷业平添了一道独特风景,堪称晚清最为著名的御窑瓷器。因此,对于中国近代陶瓷史而言,是颇为重要的一章。李年
					
					
					
					
					
                自19世纪40年代始,清末官窑瓷业逐渐呈衰落趋势。官窑在咸丰年间,由于战事曾一度停烧,同治朝虽恢复生产,但元气大伤,鲜有精品。而其中“大雅斋”瓷佼佼而出,纹饰告别传统官窑常见的龙凤、缠枝花卉题材,代之为各式灵禽花卉,绘画施彩之精,独步一时。
大雅斋,原本是圆明园九州清晏内“天地一家春”中的一处斋室名称。“天地一家春”为圆明园四十景之一,慈禧太后进宫初期即居于此。此处是她与咸丰皇帝邂逅,承欢侍宴,留下许多美好的人生回忆的地方。慈禧于权力有着一种本能的兴趣与敏感,她津津有味地做着这一切,还趁机参与政事,为咸丰出谋划策。咸丰五年,皇帝御书“大雅斋”,制成匾额两块,赐给慈禧。“大雅”一词,专以称赞她是个德高而有大才的人。
“大雅斋”瓷一定不是艺术性最高的,与雍正、乾隆时期的粉彩瓷器艺术价值相去甚远。但这些华丽的瓷器,代表了晚清时期的宫廷风尚,也展现了慈禧个人的审美追求和取向。异样的奢华,为渐趋衰微的晚清制瓷业平添了一道独特风景,堪称晚清最为著名的御窑瓷器。因此,对于中国近代陶瓷史而言,是颇为重要的一章。李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