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
“刷脸支付”商用起步
9月1日,阿里巴巴旗下蚂蚁金服宣布在杭州KFC首推“刷脸支付”服务,开启从实验室走向商用的第一步。
NFC移动支付与二维码支付已经博弈了很长一段时间。支付宝此次推出刷脸支付,能否打破既有格局,改变用户习惯,从而开启支付市场的新格局,还需拭目以待。
刷脸被骗管赔
用照片能否蒙混过关?在公共环境中,运用公共设备进行刷脸支付,如何防止各种人脸伪造冒用情况?浓妆、3D打印、视频、多人一起刷脸对于刷脸支付的影响有多大?这些都是目前大家关心较多的问题。
蚂蚁金服相关负责人称,支付宝在支付场所配备了3D红外深度摄像头,在进行人脸识别前,会通过软硬件结合的方法进行检测,误识率低于十万分之一。
支付宝的刷脸支付技术,包含验活算法和人脸识别算法。其中验活算法能识别采集到的头像是否来自真人。
蚂蚁金服生物识别技术负责人陈继生表示,“中国的现行支付管理办法中,仅允许人脸识别作为渠道来辅助身份认证,相信未来会完全放开。支付宝的刷脸支付已经在央行报备,希望与央行等机构协同制定金融领域的识别标准。同时,支付宝也与国家标准化委员会、公安部等机构沟通,协商建立人脸识别身份认证的通用标准。”
目前的刷脸识别技术对于同卵双胞胎的人脸识别,机器也会出现误判。在2017网络安全生态峰会上,蚂蚁金服CEO井贤栋表示,支付宝的保障范围将从线上延伸到线下。账户资金被盗、收钱码被恶意替换、调包,扫码中病毒或木马导致账户资金被盗,都能获得相应赔付。
蚂蚁金服相关负责人表示,刷脸支付如果由于误识别等造成交易损失,支付宝的账户安全险会进行全额赔付。
尚不能代替扫码支付
根据高盛的调研报告《支付:商业生态系统的入口》,从2010年到2016年,第三方支付交易规模增长了超过74倍。
目前,国内第三方支付市场主要以扫码支付以及NFC(近场支付)两种模式为主。其中,以支付宝、微信支付为主的支付机构代表了二维码支付的阵营;银联云闪付和Ap⁃ple?pay则代表了NFC支付的阵营。
根据《2017年中国第三方支付市场监测报告》,2017年一季度我国扫码支付市场规模预计超过5800亿元,同比增长606.8%。
支付宝此次推出“刷脸支付”,能否开启支付新格局?
自2015年起,支付宝率先将人脸识别技术应用于用户登录后,这一技术先后用于实名认证、找回密码、支付风险校验等场景。与此同时,人脸识别技术开始应用在生活中的不少场景,比如APP登录、火车站安检、海关等。百度、腾讯以及一些商业银行也上线了类似识别的技术,但应用场景主要集中在用户登录、支付风险校验等。
但通过人脸识别进行支付还处于刚起步的阶段。“刷脸支付”与普通的人脸识别应用场景相比,难度更高,更难实现。
蚂蚁金服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KFC刷脸支付是在全球范围内的首次商用试点。在肯德基上线,是刷脸支付迈出实验室的第一步,希望这一技术能早日普及,让更多用户能享受到安全且便利的刷脸服务。刷脸支付作为人机互动的新阶段,希望给广大消费者们多一种选择,即便忘带钱包、手机没电的尴尬情况下,也能顺利进行消费。
苏宁金融研究院互联网金融研究中心主任薛洪言表示,“刷脸支付在特定场景中会成为一种潮流,但代替扫码支付或其他支付手段的可能性不大。”
据了解,互联网巨头纷纷布局刷脸支付的商业应用。京东金融除了与银联合作布局NFC近场支付领域,刘强东在2017年还提出了第四次零售革命的概念。目前,京东在旗下京东之家四个体验店也开通了刷脸支付功能。
中科院自动化所生物识别与安全技术研究中心主任李子青表示,刷脸支付的商业应用意味着生物识别技术正在进入一个新的时代。
国家互联网金融安全技术专家委员会秘书长吴震表示,“刷脸支付目前来看,以趣味性为主,如果能突破一些障碍,当然未来可以普及,毕竟更方便一些。”但同时,他也指出,刷脸支付的普及仍有障碍。刷脸支付、指纹识别作为生物识别的技术手段,由企业保管这么多的生物识别信息是否合适,有待探究。
杜川宋易康
NFC移动支付与二维码支付已经博弈了很长一段时间。支付宝此次推出刷脸支付,能否打破既有格局,改变用户习惯,从而开启支付市场的新格局,还需拭目以待。
刷脸被骗管赔
用照片能否蒙混过关?在公共环境中,运用公共设备进行刷脸支付,如何防止各种人脸伪造冒用情况?浓妆、3D打印、视频、多人一起刷脸对于刷脸支付的影响有多大?这些都是目前大家关心较多的问题。
蚂蚁金服相关负责人称,支付宝在支付场所配备了3D红外深度摄像头,在进行人脸识别前,会通过软硬件结合的方法进行检测,误识率低于十万分之一。
支付宝的刷脸支付技术,包含验活算法和人脸识别算法。其中验活算法能识别采集到的头像是否来自真人。
蚂蚁金服生物识别技术负责人陈继生表示,“中国的现行支付管理办法中,仅允许人脸识别作为渠道来辅助身份认证,相信未来会完全放开。支付宝的刷脸支付已经在央行报备,希望与央行等机构协同制定金融领域的识别标准。同时,支付宝也与国家标准化委员会、公安部等机构沟通,协商建立人脸识别身份认证的通用标准。”
目前的刷脸识别技术对于同卵双胞胎的人脸识别,机器也会出现误判。在2017网络安全生态峰会上,蚂蚁金服CEO井贤栋表示,支付宝的保障范围将从线上延伸到线下。账户资金被盗、收钱码被恶意替换、调包,扫码中病毒或木马导致账户资金被盗,都能获得相应赔付。
蚂蚁金服相关负责人表示,刷脸支付如果由于误识别等造成交易损失,支付宝的账户安全险会进行全额赔付。
尚不能代替扫码支付
根据高盛的调研报告《支付:商业生态系统的入口》,从2010年到2016年,第三方支付交易规模增长了超过74倍。
目前,国内第三方支付市场主要以扫码支付以及NFC(近场支付)两种模式为主。其中,以支付宝、微信支付为主的支付机构代表了二维码支付的阵营;银联云闪付和Ap⁃ple?pay则代表了NFC支付的阵营。
根据《2017年中国第三方支付市场监测报告》,2017年一季度我国扫码支付市场规模预计超过5800亿元,同比增长606.8%。
支付宝此次推出“刷脸支付”,能否开启支付新格局?
自2015年起,支付宝率先将人脸识别技术应用于用户登录后,这一技术先后用于实名认证、找回密码、支付风险校验等场景。与此同时,人脸识别技术开始应用在生活中的不少场景,比如APP登录、火车站安检、海关等。百度、腾讯以及一些商业银行也上线了类似识别的技术,但应用场景主要集中在用户登录、支付风险校验等。
但通过人脸识别进行支付还处于刚起步的阶段。“刷脸支付”与普通的人脸识别应用场景相比,难度更高,更难实现。
蚂蚁金服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KFC刷脸支付是在全球范围内的首次商用试点。在肯德基上线,是刷脸支付迈出实验室的第一步,希望这一技术能早日普及,让更多用户能享受到安全且便利的刷脸服务。刷脸支付作为人机互动的新阶段,希望给广大消费者们多一种选择,即便忘带钱包、手机没电的尴尬情况下,也能顺利进行消费。
苏宁金融研究院互联网金融研究中心主任薛洪言表示,“刷脸支付在特定场景中会成为一种潮流,但代替扫码支付或其他支付手段的可能性不大。”
据了解,互联网巨头纷纷布局刷脸支付的商业应用。京东金融除了与银联合作布局NFC近场支付领域,刘强东在2017年还提出了第四次零售革命的概念。目前,京东在旗下京东之家四个体验店也开通了刷脸支付功能。
中科院自动化所生物识别与安全技术研究中心主任李子青表示,刷脸支付的商业应用意味着生物识别技术正在进入一个新的时代。
国家互联网金融安全技术专家委员会秘书长吴震表示,“刷脸支付目前来看,以趣味性为主,如果能突破一些障碍,当然未来可以普及,毕竟更方便一些。”但同时,他也指出,刷脸支付的普及仍有障碍。刷脸支付、指纹识别作为生物识别的技术手段,由企业保管这么多的生物识别信息是否合适,有待探究。
杜川宋易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