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
专业很火爆人才却流失
8月份举办的第十三届“振兴杯”全国青年职业技能大赛动画制作员的比赛结果让人意外,获得第一名的高璐、柴琦和李泳出身“草莽”,都来自一家动漫公司,且有两人是90后。可是,他们的对手中,很多是学校老师和国企员工。这场比赛前,他们也没时间进行集训,完全靠平时积累的默契。
不仅如此,柴琦还告诉记者一个现象,2012年,他动画专业大学毕业,其中,班里50多名同学中只有他一个人还在从事动画专业。在业内,实际上这已经是大家知道的现象——动画专业的学生,毕业反而不做动画,很普遍。
为何会出现这样的悖论:一边动画市场火爆,急需人才,一边却是大量的人才流失?
记者在现场看到,动画专业赛场上,不少参赛选手的身份是学校老师。可是,即使是老师在赛场上,他们也会犯低级错误,有的因为时间不够,来不及做完动画就匆匆结尾了;有的选手,配音与短片不协调;还有的团队,由于没有分好工,大家一窝蜂地扎堆工作,场面手忙脚乱。
获得季军的广东代表队,其作品被评委朱建民直言,画面动作有待改进。
可这支团队实力很强,广州市工贸技师学院的教师朱妮迈牵头,另外两人分别有3年和6年动画从业经验。三人小组,通过了广东省的严格选拔,之后又集训了12天。
作为华中师范大学动漫专业的硕士,朱妮迈观察到一个怪现象,不少毕业的学生都转而做游戏产业,动漫专业的人才流失比较严重。
难道是这个专业不受市场欢迎?“从中职到高职院校,再到本科和研究生,不少学校都开设了相关专业,说明这个专业是有市场的。”作为动画制作比赛的裁判长邵恒一针见血指出问题,这些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达不到市场的要求。
“学校里教的东西很多都是过时的,有的还停留在10年之前的理念。有的学校老师尽管有从业经验,可行业技术迭代很快,一不及时更新,教学的方法就会与市场脱节。”柴琦团队是这次比赛的冠军,他直言动画教育存在的问题。
“我在公司工作一个月,比在学校学习一年的收获还要多。”他认为,这是学校培养模式出了问题。另外,有的毕业生也有责任,就是耐不住性子来学习。
来自辽宁的选手李刚认为,并不能就动画专业论动画专业。动画专业遇到的尴尬实际上是教育的问题。很多学生上大学并不是为了学东西,而是拿一个文凭。(摘自《中国青年报》)
不仅如此,柴琦还告诉记者一个现象,2012年,他动画专业大学毕业,其中,班里50多名同学中只有他一个人还在从事动画专业。在业内,实际上这已经是大家知道的现象——动画专业的学生,毕业反而不做动画,很普遍。
为何会出现这样的悖论:一边动画市场火爆,急需人才,一边却是大量的人才流失?
记者在现场看到,动画专业赛场上,不少参赛选手的身份是学校老师。可是,即使是老师在赛场上,他们也会犯低级错误,有的因为时间不够,来不及做完动画就匆匆结尾了;有的选手,配音与短片不协调;还有的团队,由于没有分好工,大家一窝蜂地扎堆工作,场面手忙脚乱。
获得季军的广东代表队,其作品被评委朱建民直言,画面动作有待改进。
可这支团队实力很强,广州市工贸技师学院的教师朱妮迈牵头,另外两人分别有3年和6年动画从业经验。三人小组,通过了广东省的严格选拔,之后又集训了12天。
作为华中师范大学动漫专业的硕士,朱妮迈观察到一个怪现象,不少毕业的学生都转而做游戏产业,动漫专业的人才流失比较严重。
难道是这个专业不受市场欢迎?“从中职到高职院校,再到本科和研究生,不少学校都开设了相关专业,说明这个专业是有市场的。”作为动画制作比赛的裁判长邵恒一针见血指出问题,这些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达不到市场的要求。
“学校里教的东西很多都是过时的,有的还停留在10年之前的理念。有的学校老师尽管有从业经验,可行业技术迭代很快,一不及时更新,教学的方法就会与市场脱节。”柴琦团队是这次比赛的冠军,他直言动画教育存在的问题。
“我在公司工作一个月,比在学校学习一年的收获还要多。”他认为,这是学校培养模式出了问题。另外,有的毕业生也有责任,就是耐不住性子来学习。
来自辽宁的选手李刚认为,并不能就动画专业论动画专业。动画专业遇到的尴尬实际上是教育的问题。很多学生上大学并不是为了学东西,而是拿一个文凭。(摘自《中国青年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