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
防控金融风险是重点金融强监管成常态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按照党的十九大的要求,今后3年要重点抓好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
严监管和金融去杠杆将持续
会议要求,今后3年,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重点是防控金融风险,要服务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促进形成金融和实体经济、金融和房地产、金融体系内部的良性循环,做好重点领域风险防范和处置,坚决打击违法违规金融活动,加强薄弱环节监管制度建设。
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鲁政委认为,提出3年这个时间期限体现了稳中求进的原则,有利于把握好节奏力度。“高质量不是一年能完成的,很多事情需要久久为功。”
“2018年的关键词就是控风险。”华安基金首席经济学家林采宜认为,“其中之一是供给侧改革已经推进,僵尸企业的退出必然会导致部分信用债违约、商业银行坏账,这将是供给侧改革继续推进需要面对的问题。”
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称,系统性金融风险最大的根源在于杠杆率偏高,包括2008年始发于美国的全球金融危机就是因为杠杆率偏高,未来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应该控制金融杠杆。
连平从另一个维度系统分析了未来需要关注的金融风险,他认为,目前来看有以下四个方面。第一是要注意防控系统性金融风险;第二是从微观金融主体来看,存在一些金融机构经营管理过于激进、不规范的行为,部分无牌机构从事金融业务;第三是综合经营风险,包括金融控股集团、产融结合等;第四是流动性风险。
为了进一步防范金融风险,金融监管方面也进行了诸多调整。11月金稳委正式宣告成立,业内对此抱有诸多期待。分析人士称,金稳委成立后金融监管将更有全局观;监管协调会进一步增强,有效避免监管死角、叠加;监管政策推进也会更加顺畅。
此外,多名监管官员不断表态“所有金融业务都要纳入监管”,目前来看对类金融的监管也在逐步规范。近日,深圳市金融办更新其主要职责,将融资租赁、保理、典当等类金融业务划入其中。
稳健中性货币政策是重要支撑
多年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的货币政策基调一直是“稳健”。不过具体表述有所差异。
2015年是“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适度”。2016年的表述是“货币政策要保持稳健中性,适应货币供应方式新变化,调节好货币闸门,努力畅通货币政策传导渠道和机制,维护流动性基本稳定。”
今年会议的表述是,稳健的货币政策要保持中性,管住货币供给总闸门,保持货币信贷和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促进多层次资本市场健康发展,更好为实体经济服务,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盘古智库高级研究员吴琦认为,坚持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和积极的财政政策,是保持稳中求进总基调的必然要求和重要支撑。未来货币大规模扩张将不太可能,金融“去杠杆”的进程将延续。
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研究员王有鑫预计,明年我国货币政策将主要采取“隐性加息+扩表+严监管”的操作手段。
从货币政策呵护金融环境的角度而言,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陈冀认为,货币政策具体的落实体现在“中性”二字上。“中性”意味着为了稳健货币金融环境,政策可能更加灵活地运用多重工具平抑市场波动,化解金融体系中可能存在的潜在流动性风险,以保持宏观流动性总体适度和利率水平相对稳定。
陈冀预计,明年经济很大概率仍在L型底部运行,使用传统货币政策工具准备金率和基准利率进行逆周期调节的可能性相对较小,即使使用也会选择适当的时机。从当前货币政策工具的操作空间来看,准备金率较基准利率空间更大。为了避免市场对于货币政策产生放松或收紧的方向性预期,定向调整准备金率未来一段时间可能会替代全面调整准备金率,成为一段时期内的主要调控方式。
张寿林
严监管和金融去杠杆将持续
会议要求,今后3年,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重点是防控金融风险,要服务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促进形成金融和实体经济、金融和房地产、金融体系内部的良性循环,做好重点领域风险防范和处置,坚决打击违法违规金融活动,加强薄弱环节监管制度建设。
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鲁政委认为,提出3年这个时间期限体现了稳中求进的原则,有利于把握好节奏力度。“高质量不是一年能完成的,很多事情需要久久为功。”
“2018年的关键词就是控风险。”华安基金首席经济学家林采宜认为,“其中之一是供给侧改革已经推进,僵尸企业的退出必然会导致部分信用债违约、商业银行坏账,这将是供给侧改革继续推进需要面对的问题。”
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称,系统性金融风险最大的根源在于杠杆率偏高,包括2008年始发于美国的全球金融危机就是因为杠杆率偏高,未来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应该控制金融杠杆。
连平从另一个维度系统分析了未来需要关注的金融风险,他认为,目前来看有以下四个方面。第一是要注意防控系统性金融风险;第二是从微观金融主体来看,存在一些金融机构经营管理过于激进、不规范的行为,部分无牌机构从事金融业务;第三是综合经营风险,包括金融控股集团、产融结合等;第四是流动性风险。
为了进一步防范金融风险,金融监管方面也进行了诸多调整。11月金稳委正式宣告成立,业内对此抱有诸多期待。分析人士称,金稳委成立后金融监管将更有全局观;监管协调会进一步增强,有效避免监管死角、叠加;监管政策推进也会更加顺畅。
此外,多名监管官员不断表态“所有金融业务都要纳入监管”,目前来看对类金融的监管也在逐步规范。近日,深圳市金融办更新其主要职责,将融资租赁、保理、典当等类金融业务划入其中。
稳健中性货币政策是重要支撑
多年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的货币政策基调一直是“稳健”。不过具体表述有所差异。
2015年是“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适度”。2016年的表述是“货币政策要保持稳健中性,适应货币供应方式新变化,调节好货币闸门,努力畅通货币政策传导渠道和机制,维护流动性基本稳定。”
今年会议的表述是,稳健的货币政策要保持中性,管住货币供给总闸门,保持货币信贷和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促进多层次资本市场健康发展,更好为实体经济服务,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盘古智库高级研究员吴琦认为,坚持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和积极的财政政策,是保持稳中求进总基调的必然要求和重要支撑。未来货币大规模扩张将不太可能,金融“去杠杆”的进程将延续。
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研究员王有鑫预计,明年我国货币政策将主要采取“隐性加息+扩表+严监管”的操作手段。
从货币政策呵护金融环境的角度而言,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陈冀认为,货币政策具体的落实体现在“中性”二字上。“中性”意味着为了稳健货币金融环境,政策可能更加灵活地运用多重工具平抑市场波动,化解金融体系中可能存在的潜在流动性风险,以保持宏观流动性总体适度和利率水平相对稳定。
陈冀预计,明年经济很大概率仍在L型底部运行,使用传统货币政策工具准备金率和基准利率进行逆周期调节的可能性相对较小,即使使用也会选择适当的时机。从当前货币政策工具的操作空间来看,准备金率较基准利率空间更大。为了避免市场对于货币政策产生放松或收紧的方向性预期,定向调整准备金率未来一段时间可能会替代全面调整准备金率,成为一段时期内的主要调控方式。
张寿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