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
北国冰城的工行气象(续)
(上接一版)记者特别注意到,2017年,哈尔滨分行的综合绩效排名,不仅在黑龙江工行系统位于“老大”,而且在整个东北三省一市的兄弟行中也处于领先位置。从全国工行范围来看,在2017年总行级重点城市行综合竞争能力评价中,该行在29家省会城市行和直属分行中排名第4位、在80家重点城市行中名列第8位,超过了许多区域经济环境优越、经营条件更具优势的兄弟行。从同业竞争的角度来看,该行在四大行中有十项主要经营指标处于领军位置:总资产第一,各项存款余额第一,储蓄存款余额第一,对公存款增量第一,各项贷款余额第一,公司贷款余额第一,个人贷款余额及增量第一,中间业务收入水平第一,资产收益率水平第一,净利润水平第一。
哈尔滨分行的嬗变,得益于工行重点城市行战略的推进和落实,他们的成果固然是初步的、阶段性的,但跨入嬗变之旅的态势和趋势却是无可置疑的。他们是东北工行人“洼地崛起”的一道曙光,是东北工行机构凝聚后发优势、实现“弯道超越”的先行者。
执行力:一切为了高质量发展
纵观哈尔滨分行锻造重点城市行竞争力的实践,一条明晰的红线贯穿其间,那就是“一切为了高质量发展”。
在省分行党委高层设计的具体谋划和指导下,哈尔滨分行详细制定了提升综合竞争力的规划、战略和策略,确定了“抓住区域经济发展机遇,充分发挥省会行的资源优势,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以质量为前提,以创新为动力,以管理为基础,推动各项业务规模、速度、质量、效益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不断提高对全省工行系统经营发展的贡献度,提升重点城市行竞争力,打造东北区域领先强行”战略目标,同时,设计出通过强力推动“大零售”、“大资管”、“大公司”三大战略引领,实现资产、负债、中间业务协调发展的路线图和时间表。
“大零售”战略引领,存款业务跨越式攀升。该行制定实施零售业务“三评价一考核”办法、营业网点零售业务星级评价考核办法,采取多种措施支持各支行在零售业务经营管理转型方面先行先试、率先发展,探索建设优秀零售银行新模式。2017年,该行储蓄存款时点余额达801亿元、日均余额达797.4亿元,分别比上年末增加13.13亿元和24.49亿元。储蓄存款余额和日均增量分别夺得同业四大行第一名和第二名,打破了近三年来日均增量处于末位的不利局面。在“大零售”战略及其他两项战略的拉动下,该行对私对公业务一体化发展,全年对公存款余额不但保持了同业四大行第一名的位次,而且占比提升了2.47个百分点,增量占比重新夺回了第一的位置。在存款规模扩大的同时,通过精细管理优化存款结构,该行的活期存款占比上升至55.1%,比上年提高了2.47个百分点,付息率则降低0.14个百分点,有效地节省了吸存成本、提升了经营效益。
“大资管”战略引领,中间业务稳步发展。面对利率市场化、同业竞争加剧的严峻挑战,该行把资产管理业务打造成盈利增长的新引擎,多方拓展理财投资项目,在产品转型和资产结构优化等方面创新突破,逐步形成满足客户需求的理财产品序列和规范的投资运作体系。2017年,该行“非产业链黄金租赁”业务实现黑龙江工行系统“零突破”,累计交易1.8吨、金额5亿元,创收450万元;为某企业成功办理5亿元股票质押回购业务,填补了黑龙江工行系统的业务空白……2016年至2017两年实现“大资管”业务收入4.31亿元。“大资管”战略的推进,直接促进了全辖中间业务的稳健发展,2017年该行的网均、人均中间业务收入分别高出东三省省会城市行四大行平均数的17.5%和22.1%。
“大公司”战略引领,信贷业务做优做强。哈尔滨分行坚持服务实体经济本源,密切跟踪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十三五”规划、“一带一路”等国家级战略,全力拓展服务能源基础设施、交通基础设施、民生工程、现代服务业等重点领域、重大项目。他们依托总行重点城市行资源倾斜政策,抓住哈尔滨区域经济发展特色,积极跟进政府重大战略规划项目落地带来的信贷机遇,鼎力支持并服务好当地产业转型升级,与企业共顶经济下行压力、共渡爬坡过坎难关。通过艰苦努力,实现了贷款规模和效益的同步发展。2017年,公司贷款增量突破百亿元大关,公司贷款余额和增量均创历史新高,稳居同业首位。个人贷款余额突破300亿元大关,增量达57.28亿元,占黑龙江工行系统总增量的110.8%。个贷余额、增量以及个人房贷余额均保持同业第一。小微企业贷款不但完成“三个不低于”考核指标,而且是全国工行系统唯一一家连续四个季度在总行专业考评中获得满分的省会城市行。尤为难能可贵的是,该行始终坚持贷款拓展与贷款质量并重,不断加大信贷风险管理力度和精细化程度,多年来一直保持信贷资产优良态势。2017年,他们累计清收处置转化不良资产9.1亿元,实现了不良贷款额和不良率双下降,年末不良率仅为0.48%,分别比黑龙江工行系统和全国工行系统低1.09和1.07个百分点。特别是总量658.2亿元的公司贷款中,不良率为0.23%,逾期贷款剪刀差为零,良好的资产质量成为服务实体经济的有力支撑和提升经营效益的坚强保障。
机制建设:全面实施精细化管理
为了锻造重点城市行竞争力,哈尔滨分行注重建立健全一系列科学的长效管理机制,使经营管理和内部管理逐步走向规范化、制度化、精细化,成为撬动综合竞争力持续提升的可靠保障。
建立党建工作机制,落实主体责任。走进哈尔滨分行的各个机构,党员胸前挂党徽、台前摆铭牌是一道亮丽的风景。该行有1826名共产党员,占全员的43.6%,正是他们,通过日常的一言一行,让党徽在员工群众和广大客户心目中熠熠闪光。近年来,哈尔滨分行各级党组织牢固树立“抓好党建是本职、不抓党建是失职、抓不好党建是不称职”的观念,高度重视党建工作,按照“精细化、优质化、科学化”的要求,通过合理确定工作目标,层层签订“责任状”,把“软任务”变成“硬指标”,做到党建工作和业务经营任务同部署、同检查、同评比、同总结,形成党政齐抓共管、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党建工作新格局,促进了党建工作责任化,有效调动和凝聚了全员合力,为全行推进转型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全辖2个党委、21个党总支、85个党支部,把党建作为推进各项工作的统领和保证,努力将党建工作抓具体、抓实在、抓深入。2016年,田地支行被工总行党委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中央大街支行党支部书记、行长陆大鹏被工总行党委评为优秀党务工作者。2017年,该行有3个支行党支部、名党支部书记、名党员分别被省分行党委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优秀党务工作者和优秀共产党员,有10名一线网点的党员被授予“党员服务先锋岗”称号。
完善干部管理机制,强化干部履职管理。该行在干部选拔任用上,坚持“不唯年龄、不唯资历,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原则,大胆使用敢于担当、廉洁公正、业绩突出、群众认可的干部。近年来,针对员工退休高峰期的到来,加大年轻干部的选任力度。一是启动后备干部动态补充调整机制,二是健全青年员工“培养-激励-发展”机制,三是对一级支行副行长、二级支行行长、客户经理实行公开竞聘机制,选拨了一批有发展潜力和一定管理能力的年轻员工走上管理岗位。同时,强化党组织与行政两条线的监督约束机制,对干部履职情况进行动态管理,保证“有奖有罚、有进有出”渠道畅通。加强干部教育培训,着力建设一支适应重点城市行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干部队伍。
优化定岗定编管理机制,推进机构改革调整。该行根据未来三年自然减员趋势以及市场竞争要求,进一步完善定岗定编管理机制,优化支行专业部门、前中后台岗位人员配置,实现压总量、优结构、提效能目标,计划三年内减少网点柜面人员230多人、压降百分之二十的业务运营类人员,分流人员向各类营销服务岗位转移。市分行还深化信贷体制改革,组建了审查审批部、大客户中心、小微企业中心、个贷中心和信贷监测团队、不良贷款清收处置团队,建立起更加贴近市场客户、责权利统一的信贷管理体系。同时,以提升新兴业务营销能力和专业化水平为目标,有序推进投行业务团队、大数据分析团队、银行卡收单团队、大资管团队等柔性团队建设,进一步挖掘各专业各机构深层潜力。
优化绩效评价考核机制,充分调动全员工作积极性。为了更好地发挥绩效考核指挥棒作用,破解“中梗阻”症结,该行着力构建“穿透式考核,直通式管理”的业绩评价激励机制。一方面,以服务客户为中心,以总省行经营绩效和业务发展考评导向为基础,结合支行特点及年度重点工作目标,科学完善部门、支行考核办法,既体现各部门、支行业务总量规模贡献,又充分反映各自发展特点和年度增量贡献度。同时确保考核措施更加体现专业性和针对性,努力提升所定政策与不同部门、支行所处发展阶段、经营实际、区位特征的契合度。采取“逐级”加“直通”的立体化考核模式,将考核细化至机构、部门、产品和员工,把绩效分配与机构和个人实际贡献挂钩,加强压力传导和经营引导。加大对创新与特色业务、客户基础、增量贡献、效益效率等指标的考核比重,引导各支行从总量扩张为主向结构优化、质量优先转变,提升重点业务线、重点产品和重点区域的竞争力。同时充分发挥产品奖励的靶向激励作用,合理制定产品计价目录及计价标准,精准拉动重点发展领域,并根据市场环境变化实施动态调整,确保整体战略导向一致,量价协调统一。绩效评价考核机制的优化,有效地推动了广大员工由“要我干”向“我要干”转变,内生动力进一步释放,对于实现重点城市行战略快速、准确传导落地起到了支撑助推作用。
各项机制的改革优化,为哈尔滨分行促进业务质效提升、综合竞争力提升提供了强大引擎。近年来,该行业务经营的单产效率大幅提高,据统计,截至2017年末,全辖网均存款总量达8.8亿元、贷款总量达6.39亿元,网均年度中间业务收入420万元、税前利润1595.5万元;人均存款总量达3084.8万元、贷款总量达2441万元,人均年度中间业务收入16万元、税前利润60.9万元。这些数据,优于哈尔滨同业四大行的平均水平,与东三省省会城市四大行的平均水平比较,除网均存款额略低之外,其他指标也均优于同业平均水平,充分显示出该行在锻造重点城市行竞争力征途上所取得的实绩。
哈尔滨分行的嬗变,得益于工行重点城市行战略的推进和落实,他们的成果固然是初步的、阶段性的,但跨入嬗变之旅的态势和趋势却是无可置疑的。他们是东北工行人“洼地崛起”的一道曙光,是东北工行机构凝聚后发优势、实现“弯道超越”的先行者。
执行力:一切为了高质量发展
纵观哈尔滨分行锻造重点城市行竞争力的实践,一条明晰的红线贯穿其间,那就是“一切为了高质量发展”。
在省分行党委高层设计的具体谋划和指导下,哈尔滨分行详细制定了提升综合竞争力的规划、战略和策略,确定了“抓住区域经济发展机遇,充分发挥省会行的资源优势,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以质量为前提,以创新为动力,以管理为基础,推动各项业务规模、速度、质量、效益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不断提高对全省工行系统经营发展的贡献度,提升重点城市行竞争力,打造东北区域领先强行”战略目标,同时,设计出通过强力推动“大零售”、“大资管”、“大公司”三大战略引领,实现资产、负债、中间业务协调发展的路线图和时间表。
“大零售”战略引领,存款业务跨越式攀升。该行制定实施零售业务“三评价一考核”办法、营业网点零售业务星级评价考核办法,采取多种措施支持各支行在零售业务经营管理转型方面先行先试、率先发展,探索建设优秀零售银行新模式。2017年,该行储蓄存款时点余额达801亿元、日均余额达797.4亿元,分别比上年末增加13.13亿元和24.49亿元。储蓄存款余额和日均增量分别夺得同业四大行第一名和第二名,打破了近三年来日均增量处于末位的不利局面。在“大零售”战略及其他两项战略的拉动下,该行对私对公业务一体化发展,全年对公存款余额不但保持了同业四大行第一名的位次,而且占比提升了2.47个百分点,增量占比重新夺回了第一的位置。在存款规模扩大的同时,通过精细管理优化存款结构,该行的活期存款占比上升至55.1%,比上年提高了2.47个百分点,付息率则降低0.14个百分点,有效地节省了吸存成本、提升了经营效益。
“大资管”战略引领,中间业务稳步发展。面对利率市场化、同业竞争加剧的严峻挑战,该行把资产管理业务打造成盈利增长的新引擎,多方拓展理财投资项目,在产品转型和资产结构优化等方面创新突破,逐步形成满足客户需求的理财产品序列和规范的投资运作体系。2017年,该行“非产业链黄金租赁”业务实现黑龙江工行系统“零突破”,累计交易1.8吨、金额5亿元,创收450万元;为某企业成功办理5亿元股票质押回购业务,填补了黑龙江工行系统的业务空白……2016年至2017两年实现“大资管”业务收入4.31亿元。“大资管”战略的推进,直接促进了全辖中间业务的稳健发展,2017年该行的网均、人均中间业务收入分别高出东三省省会城市行四大行平均数的17.5%和22.1%。
“大公司”战略引领,信贷业务做优做强。哈尔滨分行坚持服务实体经济本源,密切跟踪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十三五”规划、“一带一路”等国家级战略,全力拓展服务能源基础设施、交通基础设施、民生工程、现代服务业等重点领域、重大项目。他们依托总行重点城市行资源倾斜政策,抓住哈尔滨区域经济发展特色,积极跟进政府重大战略规划项目落地带来的信贷机遇,鼎力支持并服务好当地产业转型升级,与企业共顶经济下行压力、共渡爬坡过坎难关。通过艰苦努力,实现了贷款规模和效益的同步发展。2017年,公司贷款增量突破百亿元大关,公司贷款余额和增量均创历史新高,稳居同业首位。个人贷款余额突破300亿元大关,增量达57.28亿元,占黑龙江工行系统总增量的110.8%。个贷余额、增量以及个人房贷余额均保持同业第一。小微企业贷款不但完成“三个不低于”考核指标,而且是全国工行系统唯一一家连续四个季度在总行专业考评中获得满分的省会城市行。尤为难能可贵的是,该行始终坚持贷款拓展与贷款质量并重,不断加大信贷风险管理力度和精细化程度,多年来一直保持信贷资产优良态势。2017年,他们累计清收处置转化不良资产9.1亿元,实现了不良贷款额和不良率双下降,年末不良率仅为0.48%,分别比黑龙江工行系统和全国工行系统低1.09和1.07个百分点。特别是总量658.2亿元的公司贷款中,不良率为0.23%,逾期贷款剪刀差为零,良好的资产质量成为服务实体经济的有力支撑和提升经营效益的坚强保障。
机制建设:全面实施精细化管理
为了锻造重点城市行竞争力,哈尔滨分行注重建立健全一系列科学的长效管理机制,使经营管理和内部管理逐步走向规范化、制度化、精细化,成为撬动综合竞争力持续提升的可靠保障。
建立党建工作机制,落实主体责任。走进哈尔滨分行的各个机构,党员胸前挂党徽、台前摆铭牌是一道亮丽的风景。该行有1826名共产党员,占全员的43.6%,正是他们,通过日常的一言一行,让党徽在员工群众和广大客户心目中熠熠闪光。近年来,哈尔滨分行各级党组织牢固树立“抓好党建是本职、不抓党建是失职、抓不好党建是不称职”的观念,高度重视党建工作,按照“精细化、优质化、科学化”的要求,通过合理确定工作目标,层层签订“责任状”,把“软任务”变成“硬指标”,做到党建工作和业务经营任务同部署、同检查、同评比、同总结,形成党政齐抓共管、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党建工作新格局,促进了党建工作责任化,有效调动和凝聚了全员合力,为全行推进转型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全辖2个党委、21个党总支、85个党支部,把党建作为推进各项工作的统领和保证,努力将党建工作抓具体、抓实在、抓深入。2016年,田地支行被工总行党委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中央大街支行党支部书记、行长陆大鹏被工总行党委评为优秀党务工作者。2017年,该行有3个支行党支部、名党支部书记、名党员分别被省分行党委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优秀党务工作者和优秀共产党员,有10名一线网点的党员被授予“党员服务先锋岗”称号。
完善干部管理机制,强化干部履职管理。该行在干部选拔任用上,坚持“不唯年龄、不唯资历,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原则,大胆使用敢于担当、廉洁公正、业绩突出、群众认可的干部。近年来,针对员工退休高峰期的到来,加大年轻干部的选任力度。一是启动后备干部动态补充调整机制,二是健全青年员工“培养-激励-发展”机制,三是对一级支行副行长、二级支行行长、客户经理实行公开竞聘机制,选拨了一批有发展潜力和一定管理能力的年轻员工走上管理岗位。同时,强化党组织与行政两条线的监督约束机制,对干部履职情况进行动态管理,保证“有奖有罚、有进有出”渠道畅通。加强干部教育培训,着力建设一支适应重点城市行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干部队伍。
优化定岗定编管理机制,推进机构改革调整。该行根据未来三年自然减员趋势以及市场竞争要求,进一步完善定岗定编管理机制,优化支行专业部门、前中后台岗位人员配置,实现压总量、优结构、提效能目标,计划三年内减少网点柜面人员230多人、压降百分之二十的业务运营类人员,分流人员向各类营销服务岗位转移。市分行还深化信贷体制改革,组建了审查审批部、大客户中心、小微企业中心、个贷中心和信贷监测团队、不良贷款清收处置团队,建立起更加贴近市场客户、责权利统一的信贷管理体系。同时,以提升新兴业务营销能力和专业化水平为目标,有序推进投行业务团队、大数据分析团队、银行卡收单团队、大资管团队等柔性团队建设,进一步挖掘各专业各机构深层潜力。
优化绩效评价考核机制,充分调动全员工作积极性。为了更好地发挥绩效考核指挥棒作用,破解“中梗阻”症结,该行着力构建“穿透式考核,直通式管理”的业绩评价激励机制。一方面,以服务客户为中心,以总省行经营绩效和业务发展考评导向为基础,结合支行特点及年度重点工作目标,科学完善部门、支行考核办法,既体现各部门、支行业务总量规模贡献,又充分反映各自发展特点和年度增量贡献度。同时确保考核措施更加体现专业性和针对性,努力提升所定政策与不同部门、支行所处发展阶段、经营实际、区位特征的契合度。采取“逐级”加“直通”的立体化考核模式,将考核细化至机构、部门、产品和员工,把绩效分配与机构和个人实际贡献挂钩,加强压力传导和经营引导。加大对创新与特色业务、客户基础、增量贡献、效益效率等指标的考核比重,引导各支行从总量扩张为主向结构优化、质量优先转变,提升重点业务线、重点产品和重点区域的竞争力。同时充分发挥产品奖励的靶向激励作用,合理制定产品计价目录及计价标准,精准拉动重点发展领域,并根据市场环境变化实施动态调整,确保整体战略导向一致,量价协调统一。绩效评价考核机制的优化,有效地推动了广大员工由“要我干”向“我要干”转变,内生动力进一步释放,对于实现重点城市行战略快速、准确传导落地起到了支撑助推作用。
各项机制的改革优化,为哈尔滨分行促进业务质效提升、综合竞争力提升提供了强大引擎。近年来,该行业务经营的单产效率大幅提高,据统计,截至2017年末,全辖网均存款总量达8.8亿元、贷款总量达6.39亿元,网均年度中间业务收入420万元、税前利润1595.5万元;人均存款总量达3084.8万元、贷款总量达2441万元,人均年度中间业务收入16万元、税前利润60.9万元。这些数据,优于哈尔滨同业四大行的平均水平,与东三省省会城市四大行的平均水平比较,除网均存款额略低之外,其他指标也均优于同业平均水平,充分显示出该行在锻造重点城市行竞争力征途上所取得的实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