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发布日期:
互金行业
自律公约出台催收乱象将受遏制
  近年来,互联网金融快速发展,在满足部分人群消费性、应急性借款需求的同时,也存在诸多不当催收的乱象。
  针对此,在人民银行、银监会等金融监管部门的指导下,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28日推出《互联网金融逾期债务催收自律公约(试行)》,对互联网金融从业机构催债行为进行自律约束,对催收不当行为划定底线。
  不许诱导债务人借新还旧
  从具体内容看,《公约》对目前市场上常见的违规催收手段都作出了相应的规范,如要求催收人员行为合规合法,不得殴打、伤害、非法拘禁债务人等。针对一些采取电话轰炸、非法抓取通讯录,对债务人及其亲友进行辱骂等行为,《公约》明确规定债务催收对象应符合法律法规有关要求,不得骚扰无关人员,也不得频繁致电骚扰债务人及其他人员;针对高额手续费、借新还旧导致债务越滚越大的问题,规定不许对超出国家相关法律规定的部分进行催收,不允许诱导或逼迫债务人通过新增借贷或非法途径筹集资金偿还逾期债务。
  对于金融机构而言,要求建立健全的债务催收内控管理制度,如对催收活动进行记录、保留违规催收记录、建立完善的催收外包管理制度、建立债务催收投诉处理机制等。
  此前,上海、深圳等地都曾推出过关于逾期债务催收的规范标准,但其中一些措施被认为可能助长“老赖”的嚣张气焰。那么,如何在债权人和债务人权利义务上取得平衡,促进行业的良性发展?
  “一些将规范催收等于保护老赖的言论,是对催收监管的误解,或者干脆就是建立在企业将催收作为主要风控措施,通过高利率覆盖高风险等本身不合规的行为上。”北京地区一位从事经济纠纷诉讼的律师表示,“你催收不合规有理,那你的金融产品、贷前审查合规了吗?”
  互联网金融协会会长李东荣认为,无论是传统金融还是新兴金融,催收都仅是最后减少损失的措施,绝不能成为最主要的风控手段。“一些机构的贷前、贷中风控措施形同虚设,甚至有意让债务人产生逾期以收取高额手续费,这样的粗放式发展方式是暴力催收存在的土壤,也会对社会造成不良影响。”
  粗放型风控机构将被淘汰
  “监管要求和行业自律双压力的背景下,有一些客户会去投诉甚至诉讼不规范的催收行为,导致催收公司丢单子。因此,目前催收的规范程度已经大大提升。”一家催收外包公司西安地区负责人表示。
  北京地区一家放款规模排名前十的现金贷公司市场负责人表示,在去年底监管趋严以前,现金贷业务领域一直存在“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即借款人会在利率低、催收力度小的平台上借款,用以归还高利率、暴力催收的现金贷欠款,导致想要规范经营的公司成为“接盘侠”。
  “我们行业也一直期待监管可以出台更详尽的现金贷利率、风控、催收等规范,促进行业良性发展。”上述负责人表示,“随着141号文件和规范催收的执行,未来通过高利息和暴力催收覆盖逾期的方式将行不通,粗放型风控的公司要么转型,要么被淘汰或转入地下。”
  此外,国内的失信惩戒机制不完善,也是老赖嚣张、一些公司选择不合规催收的原因之一。未来随着百行征信落地,银行、互联网金融机构等多方征信系统打通,这个状况将得到改善。
  《公约》也提出,从业机构应依法合规向国家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和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信用信息共享平台报送债务逾期、违约及催收相关信息,防范多头借贷、过度借贷。从业机构应主动配合各相关部门建立失信债务人信息公开、联合惩戒等制度,使得失信者一处失信、处处受限。顾月

版权所有:城市金融报社 备案号:陕ICP备12000252号

地址:西安市曲江新区芙蓉南路3号 邮政编码:710061 联系电话:029-89668757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21 邮发代号:51-40 广告经营许可证:陕工商广字01-013 城市金融网网址:WWW.CSJRW.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