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8版
发布日期:
年轻人不进厂都去哪了
  2018年3月9日,在广州鹭江南约大街上,工厂招工的人举着牌子一个挨一个整整站出一公里长。也有人将招工牌摆在路边,自己找板凳坐成一个摊位。与壮观的招工队伍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应者寥寥。
  招工队伍中,很多是工厂主亲自披挂上阵,他们普遍表示,去年日薪三四百能招到的工人,今年四五百都未必招得到。
  想想2008年前,那时候的70后们要想进个像样子的工厂,还得托熟人,请客送礼之类的。现在呢?没有年轻人再想进工厂当工人了,老板们也牛不起来了,舔着脸好话说尽。以前沿海城市的市区居民90%的人都是工人子弟,但是这些人已经彻底不做工人了,郊区的年轻人也鄙视做工人。
  现在的城市子弟们靠着父辈的积累,基本上都完成了转型,根本不可能去工厂上班,那是他们看不上的地方。工厂里都是农民工,而农民工越来越少,工资水平也越来越高,其他成本也是年年看涨,最后产品就毫无价格竞争力了。
  更可怕的是社会上的观念完全变了,对于工人,没有正眼相看的。要是哪个男孩子说自己在厂里上班,就是农民工的女儿也会鄙视他。
  农民工哪儿去了?主要成了“农二代大学生”。他们的职业最多的是房屋中介、各类销售员之类的,年纪超过30岁就难办了。这也是中国经济的困难之处。农二代也是大学毕业,他们的父母绝对不会让子女去车间上班了,他们自己也会觉得,那个地方真没前途。
  制造业工厂需要大量理科生,但是现在企业利润薄,导致大量优秀学生选择从事金融、法律、中介等服务行业,表示绝不进厂。这些人从生产领域进到分配领域,导致生产行业人员素质越来越低。
  普通员工最希望把企业的利润,年底全部分掉,房价这么高,分钱最实惠。他们不喜欢把利润留出来搞研发,搞积累。企业垮了,反正明年换一家就是了。大大小小的老板们何尝不是这种心态?辛辛苦苦挣点钱容易吗?还不如拿着钱去搞搞金融和房地产得了。
  对于进城务工的异乡人来说,更重要的问题来自他们无法在低端制造行业得到任何人身保障,也很难被城市接受。工人们能够拿到手的薪水就是他们能够从工厂得到的全部东西,如果能够准时发放、没有任何拖欠还要感谢运气,遇到了好老板。用工单位的福利和保障是不合时宜的要求。
  所谓的用工荒,是企业和年轻人的双输。目前的劳动力市场是供需不匹配,大量的年轻人没有技能,但因为生活成本高,也得要高工资;成本高昂的企业无力支付,双方僵持。于是一方面企业找不到人,一方面农民工找不到活。所以,用工荒的真相是缺少:熟练工和苦工种。
  (综合《南方周末》等)

版权所有:城市金融报社 备案号:陕ICP备12000252号

地址:西安市曲江新区芙蓉南路3号 邮政编码:710061 联系电话:029-89668757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21 邮发代号:51-40 广告经营许可证:陕工商广字01-013 城市金融网网址:WWW.CSJRW.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