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
闷罐子车、绿皮火车和泡面
小时候,我和外婆住在上虞的老家。隔段时间,外婆就会带我回杭州看望父母,坐的是闷罐子车。所谓闷罐子车,就是运货车后面的最后一节车厢,车厢里没有座位,只有个很小的透气窗,乘客都席地而坐或坐在行李上。就是这种车,因为票价非常便宜,坐的人还是蛮多,特别是过年的时候,车厢里常常挤满了人。
车是慢车,外婆带我天蒙蒙亮就上车,到杭州都下午了。坐闷罐子车非常无聊,唯一的窗户,因为太高,我也看不见。光线很暗,还有各种气味混合在一起。但是就在各种难闻的气味里,我居然能捕捉到隐隐传来的食物香味,然后就转头对外婆说:“我饿了。”
外婆就会拿出准备好的食品,是前一天做好的用米粉和糯米粉揉在一起的印糕,还有炒好的蚕豆。外婆数着给我蚕豆,她说:“吃豆子,会放屁,车厢里就不好闻了。”
其实,我肚子不饿,我只是馋着旁边乘客拿出的好吃的东西。车一个个小站停下来,有人下车,有人上车。穷家富路,刚上车的乘客,找到空点儿的地方,席地而坐,然后从包里拿出零食吃起来,看上去很好吃的样子。
我眼巴巴地看着。有人看见了,会给我一小块,有人看见了,就转一个身。我实在馋不过,如果是还面善的女人,我就会问:“阿婆,这是啥?我没见过。”一般情况下,那人基本都会给我一点,外婆就会拿蚕豆或印糕和人换。
有一次,有个阿婆给了我一个糯米圆子,糯米是晶莹的白色,一口咬下去,是咸中略带甜的肉馅,非常好吃。这让我很长时间一直念叨着火车上吃过的肉圆。外婆很不高兴地说:“这不是肉粽吗,只不过裹的是肉饼。”后来我才知道,这是余杭特产,叫刺毛圆子。
因为有了车上各种稀奇的美食,坐闷罐车变得不那么可怕,而且常常成了我在小朋友面前炫耀的资本。以至于很长时间里,我一直以为,火车就只是闷罐车。
我第一次坐绿皮火车,是和表哥一起到他们家去。那年,我的两个表哥在我们家过完年,就让我和我哥去他们家玩。我很稀奇,火车上有座位,还有餐桌。我们是靠窗的位子,窗户好大,一路过去可以看到外面的风景。
一坐下,表哥就拿出了吃食。刚过完年,还蛮丰富的,有虾油卤鸡、鱼干、花生、响铃,小桌板上堆得满满的。他还拿出了一瓶绍兴黄酒,倒在搪瓷杯里。他们三个吃得欢,我则抓了几颗花生米。表哥热情地邀请旁边座位的人一起喝酒,对方客气了一番,便接过搪瓷杯,还拿出自己的一包鳗干来。我抓了一块尝尝,确实比我们的鱼干好吃得多。
列车一路飞奔,我们一路吃过去,车厢里弥漫的都是食物温暖的味道。
那一年,我去广州学习,路上要三十来个小时,硬座,我和同伴买了一箱方便面。虽然那时候在各个大站,都有小贩来兜售食品,而且全是当地的特产,可是老师关照我们,不要买小贩的东西。
到了饭点,车厢里都是泡面的味道。其他乘客抱怨:“你们这些学生,怎么餐餐都吃泡面,不会厌的?”他们说错了,我和同伴买了一箱泡面,除了车上吃的,余下的到了广州继续吃,以至于我现在闻到泡面的味道就恶心,是那年吃伤了。
最近几年,我经常来往于杭州、上海之间,除了高铁,还有绿皮火车可以坐,票价便宜一半。
我坐过一次绿皮火车,正是中午的时候,车厢里的人齐刷刷地拿出了泡面,泡面里还加上火腿肠,还有自带的各式酱菜和酱料,那种味道,说不出是香还是涩,有呛人的胡椒味,有酸爽的麻辣味。我本来对泡面就过敏,只能走到过道处去。
坐过一次绿皮火车后,我最终还是选择高铁。想想自己年轻的时候,坐在绿皮车厢里对同伴说:“泡面真是拯救人生,实在是最伟大的发明。”也不过30年的光景,是不是如女儿说的一样,真是越老越矫情了。郭惠娟
车是慢车,外婆带我天蒙蒙亮就上车,到杭州都下午了。坐闷罐子车非常无聊,唯一的窗户,因为太高,我也看不见。光线很暗,还有各种气味混合在一起。但是就在各种难闻的气味里,我居然能捕捉到隐隐传来的食物香味,然后就转头对外婆说:“我饿了。”
外婆就会拿出准备好的食品,是前一天做好的用米粉和糯米粉揉在一起的印糕,还有炒好的蚕豆。外婆数着给我蚕豆,她说:“吃豆子,会放屁,车厢里就不好闻了。”
其实,我肚子不饿,我只是馋着旁边乘客拿出的好吃的东西。车一个个小站停下来,有人下车,有人上车。穷家富路,刚上车的乘客,找到空点儿的地方,席地而坐,然后从包里拿出零食吃起来,看上去很好吃的样子。
我眼巴巴地看着。有人看见了,会给我一小块,有人看见了,就转一个身。我实在馋不过,如果是还面善的女人,我就会问:“阿婆,这是啥?我没见过。”一般情况下,那人基本都会给我一点,外婆就会拿蚕豆或印糕和人换。
有一次,有个阿婆给了我一个糯米圆子,糯米是晶莹的白色,一口咬下去,是咸中略带甜的肉馅,非常好吃。这让我很长时间一直念叨着火车上吃过的肉圆。外婆很不高兴地说:“这不是肉粽吗,只不过裹的是肉饼。”后来我才知道,这是余杭特产,叫刺毛圆子。
因为有了车上各种稀奇的美食,坐闷罐车变得不那么可怕,而且常常成了我在小朋友面前炫耀的资本。以至于很长时间里,我一直以为,火车就只是闷罐车。
我第一次坐绿皮火车,是和表哥一起到他们家去。那年,我的两个表哥在我们家过完年,就让我和我哥去他们家玩。我很稀奇,火车上有座位,还有餐桌。我们是靠窗的位子,窗户好大,一路过去可以看到外面的风景。
一坐下,表哥就拿出了吃食。刚过完年,还蛮丰富的,有虾油卤鸡、鱼干、花生、响铃,小桌板上堆得满满的。他还拿出了一瓶绍兴黄酒,倒在搪瓷杯里。他们三个吃得欢,我则抓了几颗花生米。表哥热情地邀请旁边座位的人一起喝酒,对方客气了一番,便接过搪瓷杯,还拿出自己的一包鳗干来。我抓了一块尝尝,确实比我们的鱼干好吃得多。
列车一路飞奔,我们一路吃过去,车厢里弥漫的都是食物温暖的味道。
那一年,我去广州学习,路上要三十来个小时,硬座,我和同伴买了一箱方便面。虽然那时候在各个大站,都有小贩来兜售食品,而且全是当地的特产,可是老师关照我们,不要买小贩的东西。
到了饭点,车厢里都是泡面的味道。其他乘客抱怨:“你们这些学生,怎么餐餐都吃泡面,不会厌的?”他们说错了,我和同伴买了一箱泡面,除了车上吃的,余下的到了广州继续吃,以至于我现在闻到泡面的味道就恶心,是那年吃伤了。
最近几年,我经常来往于杭州、上海之间,除了高铁,还有绿皮火车可以坐,票价便宜一半。
我坐过一次绿皮火车,正是中午的时候,车厢里的人齐刷刷地拿出了泡面,泡面里还加上火腿肠,还有自带的各式酱菜和酱料,那种味道,说不出是香还是涩,有呛人的胡椒味,有酸爽的麻辣味。我本来对泡面就过敏,只能走到过道处去。
坐过一次绿皮火车后,我最终还是选择高铁。想想自己年轻的时候,坐在绿皮车厢里对同伴说:“泡面真是拯救人生,实在是最伟大的发明。”也不过30年的光景,是不是如女儿说的一样,真是越老越矫情了。郭惠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