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8版
发布日期:
量身定做的朋友圈杀熟骗局
  晒照有风险
  “微信朋友圈自拍素材”“500部高清朋友圈真人小视频”……记者在某网购平台搜索栏输入“朋友圈素材”等关键词,出来的结果令人咋舌。记者进入店铺“咨询”,客服“热情叫卖”:“素材来自朋友圈、快手、抖音,5星带字好评再送7000部小视频,很划算。”当被问到“朋友圈视频怎么获取的”,客服语焉不详。而从网店评价栏里一水儿的好评不难看出,成交量较为可观。
  一些网友在朋友圈等社交平台晒出的生活照和小视频,被人拿到网络平台销售,又被一些买家冒用在贴吧交友、相亲网站、医美宣传、微商广告等处,“复制粘贴”出一个虚假的人进行社交诈骗。私照成了商品,而当事人却浑然不知。
  躲过了“商品交易”,还要防各类“假”朋友。今年1月,网友郑先生一早在微信上收到“妻子”的转账要求,发完近一万元后自己就被拉黑了。不知所以的他给妻子打电话,才知道被骗了!原来一个微信好友搜集了他朋友圈晒出的照片,修改了昵称和头像,伪装成郑先生的“妻子”。这样的例子已不是个别现象。“免费馅饼”布满陷阱
  南京公务员潘女士被同事拉进一个微信群,看到一个“砍价拼水果”的购物链接,上面写着“找朋友帮忙砍价,最低0元就可以领取水果”。“都是熟人,这点小事能帮就帮了。填了一堆信息,现在想想很后怕。”潘女士说。
  北京一位在银行工作的李先生也抱着同样心态帮朋友“砍价”,却没这么走运了。他点击链接后,被要求“前往APP帮忙砍价”,下载APP时填写了姓名和手机号。结果,朋友们立刻收到了留着他名字的诈骗短信。
  扫描二维码获取话费,转发某个广告领取红包,点赞领取礼物……花样百出的骗局极力“搜刮”网友的手机号、家庭住址、消费习惯、收入等个人信息。民警介绍,很多活动起初只是商家营销,通过活动吸引大家在朋友圈转发,以短时间内获得大量关注度。这种成本低、操作简单的活动一旦被不法分子盯上,就演变成新骗局。
  授权获取“强买强卖”
  很多网友都有类似无奈的经历,每个月朋友圈总有几位父母发投票链接求关注、求选票。从最早需要关注投票官方微信公号,到需要指纹验证,投票程序越来越复杂,经常会申请获取手机各种授权。投票、性格测试等活动要求获取的授权大部分都是法律意义上的授权,同意则意味着本来只对朋友公开的信息,会被链接背后的人或公司掌握,读取手机里的通讯录、照片等,堂而皇之进入你的手机。
  (摘自《人民日报》
  吴姗/文)

版权所有:城市金融报社 备案号:陕ICP备12000252号

地址:西安市曲江新区芙蓉南路3号 邮政编码:710061 联系电话:029-89668757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21 邮发代号:51-40 广告经营许可证:陕工商广字01-013 城市金融网网址:WWW.CSJRW.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