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
大公被罚引发的“蝴蝶效应”初显
违约不断、评级机构“看资评级”,让8月的债券市场噤若寒蝉。
据统计,月已经有61只债券推迟发行或取消发行,规模高达418.5亿元。环比七月的41只和230.4亿,取消发行的债券数量和规模都双双大幅上升。
债券陷入困境,发债企业不得不提高收益率,今年发行利率超过8%的债券有12只,其中9只为7月以后发行,AAA债券的最高利率甚至达到9.15%。
大公引发的蝴蝶效应
近日,证监会、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以及中国保险业资产管理协会相继发文,就大公国际资信评估有限公司评级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处罚、警告以及提示。
外界认为,上述三个部门罕见齐齐发声表明对证券评级市场的监管决心,“严重警告处分,责令其限期整改,并暂停证券评级业务及债务融资工具市场相关业务一年。”
评级到底有多重要?
中信里昂证券债务资本市场经理王为表示:对于多数不知名的中小企业来说,评级就好像一张文凭,是个敲门砖,“否则市场都不知道你,如何去发债。市场上确实存在无评级的企业,如联想一般就是无评级发债,但这种企业已经经营多年,声名在外,是否有评级已经不那么重要。”
华南一家药企的财务总监表示,评级确实是个技术活,有时候AA和AA+之间并没有明显的界限。松一松就是AA+,紧一紧就是AA,全凭评级机构当时的心情。
“但AA+和AA发债的成本不一样,对民营企业来说前者的成本在6.5%到7.5%之间,而后者则一般是7.8%起步,有些时候还要更高。若发行1个亿3年期的债券,AA+成本在1950万到2250万之间,而AA则是2340万以上。如果债券规模更大期限更长,成本的差距会更加明显,这对于中小民企来说负担并不小。此外发行的期限和条件也大相径庭,因此企业都想争取更高一级的评级。”上述财务总监表示。
因此这也让评级机构在评级过程中存在腾挪空间。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也表示,2017年11月至2018年3月,大公评级在为相关发行人提供信用评级服务的同时,直接向受评企业提供咨询服务,收取高额费用。
光大证券固收团队表示,2017年初至今(2018年8月17日),大公的上调率为19.16%,处于银行间各评级公司的首位,且远高于市场平均水平。
发债企业让利促销
上海一家基金公司的基金经理表示:大公的某些问题其实在行业内普遍存在,只是大公这次“撞到了枪口上”而已。
“早在2016年,我们公司内部就已经去评级化了,自建债券池。目前的评级制度确实存在很大的bug,评级机构既是裁判员,又是运动员,自然没有办法给出一个很公正的态度对债券进行评级。我们此前买过评级AAA债券,也曾出现兑付困难,虽然最终有惊无险,但是中间的煎熬,只有经历过的人才能体会。”上海一家基金公司的债券基金经理表示。
债券违约,加上评级机构黑天鹅事件,债券发行愈发艰难,根据同花顺统计,8月1日以来已经有61只债券推迟发行或发行失败,规模高达418.5亿元。环比七月的41只和230.4亿元,数据双双大幅上升。除了河钢集团等6只债券之外,其余55只债券都将发行失利的原因归为市场因素。其中不乏国字头企业,中国中车近日称,鉴于近期市场波动较大,决定取消本期超短期融资券的发行,取消后的发行安排将另行公告。本次取消发行债券名称为18中车SCP004。据悉该债券的拟发行规模为30亿元。
发行不畅,成本在不断升高。7月以来,一只AAA评级的债券,发行利率已经达到9.15%。今年以来有12只债券的利率超过8%,除了3只债券之外,其余9只均是7月之后发行,发债企业“让利促销”的迹象明显。
“市场的态度十分谨慎,特别是大公出事之后,选择债券没有判断依据,信心已经非常脆弱。机构现在承销都要掂量一番,害怕最后变成自己兜底。”一家券商研究院的负责人表示。
王为表示,和海外的评级机构相比,国内市场确实还不成熟。标普、惠誉、穆迪首次评级收费一般是9.5万到10万美元之间。当确定评级后,不论发债人对于评级接受与否或者评级会否公布,评级机构都将发出评级收费账单。在授予首次评级后评级机构将对发债人评级进行持续的分析跟踪,并就发债人或交易对手评级的维护每年收取跟踪年费:该费用一般为每年7万到7.5万美元。评级跟踪年费和相关的差旅费于首次评级后的每个周年日支付。
据悉,国内的评级则“实在”很多,10万元即可起做,跟踪评级低的则可以做到5万,但是评级调整空间非常巨大。此外由于不少机构有明文规定,不能买入AA+以下的债券,所以发债企业对于评级格外看重,“否则根本发不出去,企业能不求着评级机构嘛。”上述药企财务总监表示。叶麦穗
据统计,月已经有61只债券推迟发行或取消发行,规模高达418.5亿元。环比七月的41只和230.4亿,取消发行的债券数量和规模都双双大幅上升。
债券陷入困境,发债企业不得不提高收益率,今年发行利率超过8%的债券有12只,其中9只为7月以后发行,AAA债券的最高利率甚至达到9.15%。
大公引发的蝴蝶效应
近日,证监会、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以及中国保险业资产管理协会相继发文,就大公国际资信评估有限公司评级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处罚、警告以及提示。
外界认为,上述三个部门罕见齐齐发声表明对证券评级市场的监管决心,“严重警告处分,责令其限期整改,并暂停证券评级业务及债务融资工具市场相关业务一年。”
评级到底有多重要?
中信里昂证券债务资本市场经理王为表示:对于多数不知名的中小企业来说,评级就好像一张文凭,是个敲门砖,“否则市场都不知道你,如何去发债。市场上确实存在无评级的企业,如联想一般就是无评级发债,但这种企业已经经营多年,声名在外,是否有评级已经不那么重要。”
华南一家药企的财务总监表示,评级确实是个技术活,有时候AA和AA+之间并没有明显的界限。松一松就是AA+,紧一紧就是AA,全凭评级机构当时的心情。
“但AA+和AA发债的成本不一样,对民营企业来说前者的成本在6.5%到7.5%之间,而后者则一般是7.8%起步,有些时候还要更高。若发行1个亿3年期的债券,AA+成本在1950万到2250万之间,而AA则是2340万以上。如果债券规模更大期限更长,成本的差距会更加明显,这对于中小民企来说负担并不小。此外发行的期限和条件也大相径庭,因此企业都想争取更高一级的评级。”上述财务总监表示。
因此这也让评级机构在评级过程中存在腾挪空间。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也表示,2017年11月至2018年3月,大公评级在为相关发行人提供信用评级服务的同时,直接向受评企业提供咨询服务,收取高额费用。
光大证券固收团队表示,2017年初至今(2018年8月17日),大公的上调率为19.16%,处于银行间各评级公司的首位,且远高于市场平均水平。
发债企业让利促销
上海一家基金公司的基金经理表示:大公的某些问题其实在行业内普遍存在,只是大公这次“撞到了枪口上”而已。
“早在2016年,我们公司内部就已经去评级化了,自建债券池。目前的评级制度确实存在很大的bug,评级机构既是裁判员,又是运动员,自然没有办法给出一个很公正的态度对债券进行评级。我们此前买过评级AAA债券,也曾出现兑付困难,虽然最终有惊无险,但是中间的煎熬,只有经历过的人才能体会。”上海一家基金公司的债券基金经理表示。
债券违约,加上评级机构黑天鹅事件,债券发行愈发艰难,根据同花顺统计,8月1日以来已经有61只债券推迟发行或发行失败,规模高达418.5亿元。环比七月的41只和230.4亿元,数据双双大幅上升。除了河钢集团等6只债券之外,其余55只债券都将发行失利的原因归为市场因素。其中不乏国字头企业,中国中车近日称,鉴于近期市场波动较大,决定取消本期超短期融资券的发行,取消后的发行安排将另行公告。本次取消发行债券名称为18中车SCP004。据悉该债券的拟发行规模为30亿元。
发行不畅,成本在不断升高。7月以来,一只AAA评级的债券,发行利率已经达到9.15%。今年以来有12只债券的利率超过8%,除了3只债券之外,其余9只均是7月之后发行,发债企业“让利促销”的迹象明显。
“市场的态度十分谨慎,特别是大公出事之后,选择债券没有判断依据,信心已经非常脆弱。机构现在承销都要掂量一番,害怕最后变成自己兜底。”一家券商研究院的负责人表示。
王为表示,和海外的评级机构相比,国内市场确实还不成熟。标普、惠誉、穆迪首次评级收费一般是9.5万到10万美元之间。当确定评级后,不论发债人对于评级接受与否或者评级会否公布,评级机构都将发出评级收费账单。在授予首次评级后评级机构将对发债人评级进行持续的分析跟踪,并就发债人或交易对手评级的维护每年收取跟踪年费:该费用一般为每年7万到7.5万美元。评级跟踪年费和相关的差旅费于首次评级后的每个周年日支付。
据悉,国内的评级则“实在”很多,10万元即可起做,跟踪评级低的则可以做到5万,但是评级调整空间非常巨大。此外由于不少机构有明文规定,不能买入AA+以下的债券,所以发债企业对于评级格外看重,“否则根本发不出去,企业能不求着评级机构嘛。”上述药企财务总监表示。叶麦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