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发布日期:
热播影视剧带动古代书画热
  最近热播的两部清宫影视剧中,不约而同出现了多幅中国古代书画的身影。剧中藏着的这些书画梗,引发观众探知与解读的强烈兴趣,不期开启了新一波古代书画热。在专家学者看来,随着国产古装剧步入美学新时代,形成了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一次颇具价值的传播。
  一批经典书画作品借热播影视剧“翻红”
  影视剧埋下书画梗并不鲜见。早在十几年前的《铁齿铜牙纪晓岚》系列电视剧中,乾隆常常在名书画上盖章的癖好就被调侃过不止一次,剧中也多次出现书画道具,尽管未必是历史上真实存在的名作。而最近,随着国产古装剧在制作上越来越精致,小到服饰、礼仪、道具,大到置景、色调、构图,全方位展现着传统文化的精髓,其中,已然渗透至古代日常生活中的书画作品在剧中频繁“出镜”,并且不少是有史可考的名作,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从陆机的《平复帖》到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从刘松年的《四景山水图》到赵孟頫的《鹊华秋色图》,据不完全统计,不下六组书画名迹于《延禧攻略》中“露脸”。比如剧中第16集,高贵妃向乾隆进献了一幅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皇上顿时大悦。这幅作品在乾隆的生命中,的确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再看《如懿传》,第九集中的一幕场景带火了一幅画。那是新年伊始,皇帝携后宫嫔妃到慈宁宫给皇太后请安,太后座位后方出现了一幅格外醒目的画——宋徽宗的《瑞鹤图》。如此置景,当是片方的杜撰,但同时又是能够令人信服的。《瑞鹤图》确为清宫旧藏,钤有“乾隆御览之宝”等玺,备受诸帝珍爱,它在乾隆剧中的“串场”并不唐突。上海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硕士生导师、国画家邵仄炯介绍说,这一名画蕴含的祥瑞气象正是古代帝王们孜孜以求的。北宋政和二年正月十六日,都城汴京的宣德门上空,飞来了一群仙鹤,它们鸣叫飞翔,盘旋在宫殿的上空。这一景象引得皇城的宫人与行路的百姓纷纷抬头仰望,天空中的群鹤久久盘旋,最后缓缓向西北方飞去。
  影视剧与艺术名作以文化审美传播互相成就
  针对近期热播影视剧中涉及古代书画的那些桥段,尽管细心的观众从中揪出了不少小错误,也有专业人士提醒,不可将此当成获取艺术知识的正道,然而在更多的人看来,通过这样的方式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经典美学,依然不失为有价值的尝试。
  “从前人们看电视剧,更多的是关心故事情节好不好看,有没有喜欢的偶像明星。如今除了这些,人们还渐渐关心起别的方面,比如它是不是符合自己的审美。”传播学博士后、上海理工大学网络与新媒体系青年教师杨柳分析说,目前电视剧的传播环境已经进入社群经济时代,由于文化产品数量激增,供大于求,影视剧只用一个点很难抓住观众,受众对于文化消费的交易互动更容易建立在一种价值认同的前提下。观众也从认同故事情节、认同IP价值、认同偶像作品,逐步走向认同作品的审美价值。她颇为认可时下热播的《延禧攻略》《如懿传》等电视剧将审美传播视为独特的特点与卖点,在她看来,对传统文化审美的传播已经成为近年来传播领域的热点,像是《中国诗词大会》《国家宝藏》等传统文化综艺类节目取得空前成功,“非物质文化遗产”等特定概念得到普及,都无疑为影视剧的文化审美传播打下基础。“《延禧攻略》《如懿传》以剧中书画作品为出发点,可以借此将其背后的故事一一戳破,生动而鲜活,既能满足受众对历史情节、人物的好奇心,也能收获美的体验。而通过社交平台将这些审美元素进行传播,更能激发受众的主体审美意识,达到很好的引导效果。”
  范昕

版权所有:城市金融报社 备案号:陕ICP备12000252号

地址:西安市曲江新区芙蓉南路3号 邮政编码:710061 联系电话:029-89668757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21 邮发代号:51-40 广告经营许可证:陕工商广字01-013 城市金融网网址:WWW.CSJRW.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