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
中国优化营商环境做了什么
中国对于优化营商环境所做的种种努力,已经反映在了最新的世界银行全球190个经济体的营商环境排名中。
10月31日,世界银行发布了《2019年营商环境报告:强化培训,促进改革》,结果显示,中国在全球营商环境排名中从上期的第78位跃升至第46位。
中国做了什么?
世界银行此前的报告显示,良好的营商环境会使投资率增长0.3%,GDP增长率增加0.36个百分点——这也成为各地政府不遗余力改革营商环境的根本原因。
在世界银行关于全球营商环境的排名中,选取了北京、上海两座城市来衡量中国,其中北京、上海分别拥有45%、55%的权重。
2017年年底以来,上海针对世界银行的营商环境评估报告的10项主要指标逐项研究,进而出台实施了全面优化营商环境的行动方案,以及市场最关心的施工许可办理、企业开办、纳税、获得电力、跨境贸易等十大领域的10个专项行动计划,并同时提出了53项政策措施。
经过一年多的努力,上海的营商环境在原有的基础上取得了很大进步。根据世界银行的评估,在“开办企业”和“获得电力”两个领域,中国取得的进展尤为显著。
在“开办企业”领域,中国自去年以来,已经取消了3项程序,如今开办企业只需要9天,与经合组织高收入国家持平。而北京市也成为世界上仅有的开办企业完全免费的两个城市之一。目前,中国在该领域排名第28位。
在“获得电力”领域,中国排名第14位。中国、日本和阿联酋是世界上仅有的三个电力接入全免费的国家。
在“跨境贸易”领域,《报告》认为中国几乎所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进展。例如,进口的边境合规成本从745美元降低到326美元。由于这些显著的改善,中国在“跨境贸易”领域的全球排名上升30多位,升至第65位。
在“解决商业纠纷”方面,中国也依然是世界最佳经济体之一,耗时496天,成本占索赔额的16%,远远好于经合组织高收入经济体平均耗时582天和占索赔额的21%。中国在这个领域排名第6。
尽管在过去一年里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世行评估认为,中国在“办理施工许可证”领域仍有提升空间,该项目前排名第121位。在中国,企业修建一座仓库办理所有许可证和授权需要完成20项程序,而东亚太平洋地区平均为15项。不过,得益于在建筑质量控制指数方面取得的最新进展,中国的表现已接近经合组织高收入经济体所建立的标准,在满分15分中获得11分。
上海在改善营商环境方面的经验,也成为首批向全国推广的经验。
此前,国务院办公厅通报部分地方优化营商环境典型做法,其中就包括上海的“一照多址”和“一证多址”改革、制定新兴行业分类指导目录、跨区域网络市场协同监管、获得电力便利化改革、建设统一政务咨询投诉举报平台共5项。
应对不确定性挑战
当前我国经济面临外部环境变化等带来的诸多不确定性挑战,有政府官员表示,要化解不确定性,政府就需要提供企业各种确定性的预期。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于10月22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根据督查发现和企业关切的问题,进一步推动优化营商环境政策落实。会议指出,要加大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力度,想企业所想、急企业所急,抓好各项政策落实,消除制约企业发展的各种障碍,增强企业信心和竞争力。
中国试图构建一个面向内资和外资的完整的优化营商环境的政策体系,其中包括了进一步减少社会资本市场准入限制、进一步压减行政许可等事项、进一步简化企业投资审批、进一步减轻企业税费负担、进一步提高政务服务效能等五大类内容。
比如,年底前修订完成并全面实施新版市场准入负面清单,推动“非禁即入”普遍落实。明年3月底前,全面清理取消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外对外资设置的准入限制,实现内外资准入标准一致。
这也是外资企业非常期待的。
银瑞达公司董事长雅各布·沃伦伯格表示,要营造好的营商环境,更重要的一点,即政府要确保有一种平等对待中外投资企业的制度待遇。
外资企业已成为推动上海发展的重要力量。相关数据显示,改革开放以来,作为我国内地外资总部型机构最多的城市,上海实到累计外资2231亿美元,现有外资企业5万多家,其中跨国公司地区总部653家、外资研发中心438家。
今年4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博鳌亚洲论坛上发表了重要讲话,向世界宣示了我国进一步扩大开放的重大举措。按照扩大开放重大举措“尽快使之落地,宜早不宜迟,宜快不宜慢”的要求,上海于7月10日集中推出了“扩大开放100条”行动方案。
接下来,上海市市长应勇表示,上海将对照世界银行新一轮的评估报告,采取有力的针对性措施,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胥会云
10月31日,世界银行发布了《2019年营商环境报告:强化培训,促进改革》,结果显示,中国在全球营商环境排名中从上期的第78位跃升至第46位。
中国做了什么?
世界银行此前的报告显示,良好的营商环境会使投资率增长0.3%,GDP增长率增加0.36个百分点——这也成为各地政府不遗余力改革营商环境的根本原因。
在世界银行关于全球营商环境的排名中,选取了北京、上海两座城市来衡量中国,其中北京、上海分别拥有45%、55%的权重。
2017年年底以来,上海针对世界银行的营商环境评估报告的10项主要指标逐项研究,进而出台实施了全面优化营商环境的行动方案,以及市场最关心的施工许可办理、企业开办、纳税、获得电力、跨境贸易等十大领域的10个专项行动计划,并同时提出了53项政策措施。
经过一年多的努力,上海的营商环境在原有的基础上取得了很大进步。根据世界银行的评估,在“开办企业”和“获得电力”两个领域,中国取得的进展尤为显著。
在“开办企业”领域,中国自去年以来,已经取消了3项程序,如今开办企业只需要9天,与经合组织高收入国家持平。而北京市也成为世界上仅有的开办企业完全免费的两个城市之一。目前,中国在该领域排名第28位。
在“获得电力”领域,中国排名第14位。中国、日本和阿联酋是世界上仅有的三个电力接入全免费的国家。
在“跨境贸易”领域,《报告》认为中国几乎所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进展。例如,进口的边境合规成本从745美元降低到326美元。由于这些显著的改善,中国在“跨境贸易”领域的全球排名上升30多位,升至第65位。
在“解决商业纠纷”方面,中国也依然是世界最佳经济体之一,耗时496天,成本占索赔额的16%,远远好于经合组织高收入经济体平均耗时582天和占索赔额的21%。中国在这个领域排名第6。
尽管在过去一年里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世行评估认为,中国在“办理施工许可证”领域仍有提升空间,该项目前排名第121位。在中国,企业修建一座仓库办理所有许可证和授权需要完成20项程序,而东亚太平洋地区平均为15项。不过,得益于在建筑质量控制指数方面取得的最新进展,中国的表现已接近经合组织高收入经济体所建立的标准,在满分15分中获得11分。
上海在改善营商环境方面的经验,也成为首批向全国推广的经验。
此前,国务院办公厅通报部分地方优化营商环境典型做法,其中就包括上海的“一照多址”和“一证多址”改革、制定新兴行业分类指导目录、跨区域网络市场协同监管、获得电力便利化改革、建设统一政务咨询投诉举报平台共5项。
应对不确定性挑战
当前我国经济面临外部环境变化等带来的诸多不确定性挑战,有政府官员表示,要化解不确定性,政府就需要提供企业各种确定性的预期。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于10月22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根据督查发现和企业关切的问题,进一步推动优化营商环境政策落实。会议指出,要加大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力度,想企业所想、急企业所急,抓好各项政策落实,消除制约企业发展的各种障碍,增强企业信心和竞争力。
中国试图构建一个面向内资和外资的完整的优化营商环境的政策体系,其中包括了进一步减少社会资本市场准入限制、进一步压减行政许可等事项、进一步简化企业投资审批、进一步减轻企业税费负担、进一步提高政务服务效能等五大类内容。
比如,年底前修订完成并全面实施新版市场准入负面清单,推动“非禁即入”普遍落实。明年3月底前,全面清理取消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外对外资设置的准入限制,实现内外资准入标准一致。
这也是外资企业非常期待的。
银瑞达公司董事长雅各布·沃伦伯格表示,要营造好的营商环境,更重要的一点,即政府要确保有一种平等对待中外投资企业的制度待遇。
外资企业已成为推动上海发展的重要力量。相关数据显示,改革开放以来,作为我国内地外资总部型机构最多的城市,上海实到累计外资2231亿美元,现有外资企业5万多家,其中跨国公司地区总部653家、外资研发中心438家。
今年4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博鳌亚洲论坛上发表了重要讲话,向世界宣示了我国进一步扩大开放的重大举措。按照扩大开放重大举措“尽快使之落地,宜早不宜迟,宜快不宜慢”的要求,上海于7月10日集中推出了“扩大开放100条”行动方案。
接下来,上海市市长应勇表示,上海将对照世界银行新一轮的评估报告,采取有力的针对性措施,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胥会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