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
漆心可见:山西漆器技艺
山西漆艺的历史源远流长,山西漆器在工艺、造型和装饰等方面,均体现了山西地域文化典型性的特色,器形庄重典雅,装饰手法巧妙、精练成熟,代表着汉文化最具成就性的水准。
说起漆器,很多人认为南方土的漆器更多。实际上,古代漆器的使用南北方都有,南方的环境更适合漆器的保存,北方的环境相对比较干燥,不适合木质材料的保护。所以山西出土的文物不只有青铜器、石刻,也有大量的漆器,只是没有保存下来。
关于漆器保护,山西博物院设有专门的文物保护中心。山西的主要漆工艺有三种,分别是新绛云雕工艺(剔犀)、稷山螺钿工艺、平遥推光漆工艺,在历史上看这些工艺对山西人民的生活美学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也成为中华文明具有代表性造物和工艺能力的表现。
说到漆器的制造工艺,不得不首先提到的就是剔犀工艺,其中绛州的剔犀工艺最值得一提。剔犀是雕漆工艺的一种,也被俗称为云雕。绛州剔犀技艺传承人何鹏飞介绍说:“剔犀整个制作过程,以单线的形式去表现所有想表达的东西,包括黑红相间的漆层和单线环绕的图案,环环相扣,一层叠加一层。可以表现一些像饕餮纹、龙纹、如意纹等吉祥纹样,比较有代表性的是像如意头一样,扁式头圆的如意云纹。我们还结合图案进行设计,可以做团寿、团福这样的字。在整个传承过程当中,我们是传统和创新并行的,我们会开发一些新的产品,比如手镯、挂件,纹样还由原来的云纹回钩组成,使其具有剔犀的代表性特征。”
山西稷山螺钿工艺也是山西漆器装饰工艺的一种,螺钿工艺是指选取各类天然优质贝壳、蚌壳,进行挑选、分离、剥层和磨制后,裁成图案所需的薄片或几何图形的小片,在漆面上以此为原料进行镶嵌,形成最终的装饰纹样。受到工艺水平限制,我国螺钿漆器早期多使用厚螺钿,螺钿片约厚0.5毫米至2毫米,颜色信白,质地较硬。随着技术的进步,厚度逐渐变薄,螺钿片也变软厚螺钿一般选用河蚌壳,而薄螺钿则来自于珍珠贝、鲍鱼贝、夜光螺等壳面色彩更加斑斓的贝类。陈彦
说起漆器,很多人认为南方土的漆器更多。实际上,古代漆器的使用南北方都有,南方的环境更适合漆器的保存,北方的环境相对比较干燥,不适合木质材料的保护。所以山西出土的文物不只有青铜器、石刻,也有大量的漆器,只是没有保存下来。
关于漆器保护,山西博物院设有专门的文物保护中心。山西的主要漆工艺有三种,分别是新绛云雕工艺(剔犀)、稷山螺钿工艺、平遥推光漆工艺,在历史上看这些工艺对山西人民的生活美学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也成为中华文明具有代表性造物和工艺能力的表现。
说到漆器的制造工艺,不得不首先提到的就是剔犀工艺,其中绛州的剔犀工艺最值得一提。剔犀是雕漆工艺的一种,也被俗称为云雕。绛州剔犀技艺传承人何鹏飞介绍说:“剔犀整个制作过程,以单线的形式去表现所有想表达的东西,包括黑红相间的漆层和单线环绕的图案,环环相扣,一层叠加一层。可以表现一些像饕餮纹、龙纹、如意纹等吉祥纹样,比较有代表性的是像如意头一样,扁式头圆的如意云纹。我们还结合图案进行设计,可以做团寿、团福这样的字。在整个传承过程当中,我们是传统和创新并行的,我们会开发一些新的产品,比如手镯、挂件,纹样还由原来的云纹回钩组成,使其具有剔犀的代表性特征。”
山西稷山螺钿工艺也是山西漆器装饰工艺的一种,螺钿工艺是指选取各类天然优质贝壳、蚌壳,进行挑选、分离、剥层和磨制后,裁成图案所需的薄片或几何图形的小片,在漆面上以此为原料进行镶嵌,形成最终的装饰纹样。受到工艺水平限制,我国螺钿漆器早期多使用厚螺钿,螺钿片约厚0.5毫米至2毫米,颜色信白,质地较硬。随着技术的进步,厚度逐渐变薄,螺钿片也变软厚螺钿一般选用河蚌壳,而薄螺钿则来自于珍珠贝、鲍鱼贝、夜光螺等壳面色彩更加斑斓的贝类。陈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