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
			
			
						宏观经济改善之时货币政策更需稳健 	
					
										
										  一季度经济实现开门红。 
4月17日,统计局公布一季度经济数据。今年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21343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6.4%,与上年四季度相比持平,标志着2019年经济平稳开局。
此前,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召开2019年第一季度例会认为,当前我国经济呈现健康发展,经济增长保持韧性,增长动力加快转换,中国经济前景预期乐观向好。
数据显示,一季度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累计为8.18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2.34万亿元。其中,一季度人民币贷款增加5.81万亿元,同比多增9526亿元。应当说,总量上显示了货币政策逆周期调节的方向和力度。从结构上看,虽然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增加6.29万亿元,同比多增1.44万亿元。但是,多增的部分相当程度上来自票据以及企业短期贷款,其中很大一部分受到套利驱动,银行在中小企业贷款等方面冲规模,从而实现开门红效应。一季度的货币政策的确改善了实体经济的融资环境,但实体经济的信贷需求并未出现大的增长。
相应的,一季度中国股市涨幅明显。相当程度上是受货币政策放松带来的流动性改善预期刺激,激活了存量资本的积极性。应当说,由于银监部门和证监部门的严格监管,信贷资金或者说影子银行资金流入股市的规模很小,并未构成风险。只是货币政策逆周期调节为投资者提供了一种安全的心理预期与市场环境,出现超跌反弹。
但是,货币政策在楼市产生了比较大的影响。首先,根据融360监测数据显示,2019年3月全国首套房贷款平均利率为5.56%,较上月下降7BP(基点),首套平均利率连降四个月,已回归至去年4月份水平。其次,一些城市调低了首套房首付比例至20%,并取消了一些调控措施。这些调整与此前每一轮楼市上涨前的货币环境是一致的,因此,引起了楼市回暖,甚至开始上涨。
货币政策宽松不仅在股市和楼市起到了影响,3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也同比上涨了2.3%,由于猪肉供给大幅减少了,市场担心猪肉涨价会继续推高CPI,从而制约货币宽松的持续性。
根据央行例会公告,对于未来政策取向主要有两点,其一,保持战略定力,坚持逆周期调节,进一步加强货币、财政与其他政策之间的协调,适时预调微调,注重在稳增长的基础上防风险。也就是说,依然会以“稳增长”为主,坚持逆周期调节。政策方向不会发生逆转,巩固一季度市场的积极表现。
其次,则强调把好货币供给总闸门,不搞“大水漫灌”,同时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广义货币M2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要与国内生产总值名义增速相匹配,也就是“松紧适度”。如果说一季度是政策修正,那么,现在需要稳定下来,因为央行已经回归到一个较为有利的环境中,掌握了一定的主动性。
看上去,目前似乎是出于一个“超短的小周期”,不像以前那样“大开大合”,而是在提供流动性与扭转预期之后,回归到防守反击的位置,等待市场消化,随时做进一步反应。在过去数年,中国货币政策长期保持持续较为温和,目前已经在稳健中调整方向。
一方面,这体现了金融调控的能力在机构改革之后得到大幅提升,避免了过去过于粗糙的做法,能够完善预调微调。另一方面,由于还要承担防风险的任务,货币政策的腾挪空间大幅减少,也迫使央行在政策制定与操作方面更加谨慎,精细。但是,从目前的信贷结构看,央行专注于“稳增长”,关键还是要加快推动结构性改革。
					
					
					
					
					
                4月17日,统计局公布一季度经济数据。今年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21343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6.4%,与上年四季度相比持平,标志着2019年经济平稳开局。
此前,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召开2019年第一季度例会认为,当前我国经济呈现健康发展,经济增长保持韧性,增长动力加快转换,中国经济前景预期乐观向好。
数据显示,一季度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累计为8.18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2.34万亿元。其中,一季度人民币贷款增加5.81万亿元,同比多增9526亿元。应当说,总量上显示了货币政策逆周期调节的方向和力度。从结构上看,虽然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增加6.29万亿元,同比多增1.44万亿元。但是,多增的部分相当程度上来自票据以及企业短期贷款,其中很大一部分受到套利驱动,银行在中小企业贷款等方面冲规模,从而实现开门红效应。一季度的货币政策的确改善了实体经济的融资环境,但实体经济的信贷需求并未出现大的增长。
相应的,一季度中国股市涨幅明显。相当程度上是受货币政策放松带来的流动性改善预期刺激,激活了存量资本的积极性。应当说,由于银监部门和证监部门的严格监管,信贷资金或者说影子银行资金流入股市的规模很小,并未构成风险。只是货币政策逆周期调节为投资者提供了一种安全的心理预期与市场环境,出现超跌反弹。
但是,货币政策在楼市产生了比较大的影响。首先,根据融360监测数据显示,2019年3月全国首套房贷款平均利率为5.56%,较上月下降7BP(基点),首套平均利率连降四个月,已回归至去年4月份水平。其次,一些城市调低了首套房首付比例至20%,并取消了一些调控措施。这些调整与此前每一轮楼市上涨前的货币环境是一致的,因此,引起了楼市回暖,甚至开始上涨。
货币政策宽松不仅在股市和楼市起到了影响,3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也同比上涨了2.3%,由于猪肉供给大幅减少了,市场担心猪肉涨价会继续推高CPI,从而制约货币宽松的持续性。
根据央行例会公告,对于未来政策取向主要有两点,其一,保持战略定力,坚持逆周期调节,进一步加强货币、财政与其他政策之间的协调,适时预调微调,注重在稳增长的基础上防风险。也就是说,依然会以“稳增长”为主,坚持逆周期调节。政策方向不会发生逆转,巩固一季度市场的积极表现。
其次,则强调把好货币供给总闸门,不搞“大水漫灌”,同时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广义货币M2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要与国内生产总值名义增速相匹配,也就是“松紧适度”。如果说一季度是政策修正,那么,现在需要稳定下来,因为央行已经回归到一个较为有利的环境中,掌握了一定的主动性。
看上去,目前似乎是出于一个“超短的小周期”,不像以前那样“大开大合”,而是在提供流动性与扭转预期之后,回归到防守反击的位置,等待市场消化,随时做进一步反应。在过去数年,中国货币政策长期保持持续较为温和,目前已经在稳健中调整方向。
一方面,这体现了金融调控的能力在机构改革之后得到大幅提升,避免了过去过于粗糙的做法,能够完善预调微调。另一方面,由于还要承担防风险的任务,货币政策的腾挪空间大幅减少,也迫使央行在政策制定与操作方面更加谨慎,精细。但是,从目前的信贷结构看,央行专注于“稳增长”,关键还是要加快推动结构性改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