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5版
发布日期:
降准辟谣与“房住不炒”释放什么信号
  谣言的背后,总是闪现出博弈的力量。
  4月23日晚间,央行旗下媒体《金融时报》援引央行方面回应称,当天市场流传的“25日起定向降准”传言不实。
  这是时隔不到一个月,央行第二次澄清降准传闻。
  3月29日,市场上也曾有人散播“央行决定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的谣言。央行当晚在官微表示,此为不实消息,并就此事致函公安机关,对编造发布虚假信息的行为依法进行查处。
  显然,市场上很多人认为逆周期的调节,货币宽松需要持续有力,维持今年一季度以来的经济复苏。这类期待的合理性有存在基础,毕竟今年以来,央行已实施过两次降准,分别在1月15日和1月25日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以进一步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优化流动性结构,降低融资成本,净投放资金约8000亿元。
  很多人期望这种政策趋势延续,央行的回馈却像冰一样的冷静。4月25日,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司司长孙国峰表示,稳健货币政策总体上力度得当、松紧适度,原来并没有放松,现在也谈不上收紧,始终与名义经济增速相匹配。
  2019年4月中央政治局会议更是明确“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办法稳需求,坚持结构性去杠杆”,再提“房住不炒”和建立房地产长效机制,强调“宏观政策要立足于推动高质量发展,更加注重质的提升”。此前的“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的“六稳”则不再提及。
  解剖经济数据,或可窥知转变的缘由。从就业上看,3月,城镇调查失业率5.2%,环比下降了0.1个百分点,但同比上升了0.1个百分点,较上年年底提高了0.3个百分点。其深层次原因是,第一季度,占中国就业绝大比重的第二三产业对经济增长拉动作用分别同比回落了0.1和0.3个百分点,这对应着同期民间投资和制造业增速较上年均有所回落。
  另一方面,今年以来,楼市阳春超乎预料,3月,一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同比上涨4.2%,二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同比上涨12.2%,三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同比上涨11.4%。态势令人忧虑。
  从宏观数据看,2019年一季度GDP创6.4%,经济企稳态势初显。但与此同时整体宏观杠杆率在2018年以来上升4.7%,原因在于对冲经济下行的两大主力——房地产企业和地方政府,在政策发力的同时其杠杆率也在显著提高。这与房地产的大幅增长互为印证。然而,杠杆率仅仅是一个表象指标,深层次的含义是经济结构是否失衡、债务依赖的增长特征,这与高质量发展要求及转型的长期目标相背离。
  依靠财政货币刺激基建地产,导致信贷资源持续投向基建和地产。对应的,制造业在新增投资中的份额持续下滑,导致全社会杠杆的大幅上升,而总体资本回报下降。
  从这个角度来看,不难理解为何高层再次强调了“房住不炒”、再次强调了“结构性去杠杆”的苦心。对炒房者的当头棒喝,对疯狂拿地的房地产商抑制,透露出来的是国家坚持高质量发展的长期目标没有改变,这也是数百万创业者和在城市奔波求职的大学生的福音。(摘自4月30日《中国青年报》
  洪克非/文)

版权所有:城市金融报社 备案号:陕ICP备12000252号

地址:西安市曲江新区芙蓉南路3号 邮政编码:710061 联系电话:029-89668757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21 邮发代号:51-40 广告经营许可证:陕工商广字01-013 城市金融网网址:WWW.CSJRW.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