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6版
发布日期:
从“啥都买”到“都买啥”
中国消费者海外购物渐趋理性
  短短几年,中国游客海外“爆买”现象趋淡。记者在英、法、德、日、韩五国走访了解到,近一两年来,受跨境需求变化、跨境电商发展、中国制造业升级等因素影响,中国游客海外购物热情下降,消费渐趋理性。
  更注重软性体验
  近一两年,全球各地的老“代购”们普遍感到,来自中国的订单变少了,买主对性价比的要求更高了。以往代购提成较多的马桶盖、音响、电视、珠宝、手表等,几乎绝迹了。
  中国游客的消费力曾令日本人震惊,但购物清单已经发生了颠覆性改变,家电、电子产品渐渐淡出视野,药妆、书籍、文具、婴幼儿用品成为消费主流。现在赴日本的中国游客,特别是办了多次入境签证的游客,更注重在人文、地理、文化、服务等方面的软性体验。
  中国旅行社(德国)总经理张宇红说,以往中国游客在德国喜欢购买奢侈品、高档箱包和手表,现在更喜欢逛连锁店和平价综合商场,炫耀和攀比性消费少了。
  据意大利旅游机构统计,前几年赴意中国游客每年超过200万人,其消费占意大利免税零售业营业额的三成。如今人数有所下降,购买珠宝和名表的明显减少。
  越来越多人将出国重点从打卡、购物转向体验文化,深入当地。英国伦敦不少博物馆、画廊都有自己的特色文创纪念品,深受中国游客喜爱。法国近些年一些“老牌”奢侈品对中国游客销量一路走低,价位居中、设计感强的“轻奢”品牌更受国人追捧。
  国货美誉度待提升
  近年来,国内商品市场发展迅猛,降低了国民出国购物的冲动。但不可否认的是,质量高、声誉好、优惠多的海外优势产品,仍然是中国游客买买买的目标。
  比如,韩国化妆品长期塑造“流行文化引领者”“适合亚洲人肤质”等品牌特征,通过不断引入新原料、新概念或者通过韩剧、偶像文化进行宣传,成功圈粉大批中国消费者。在操作层面,韩国采取政府与民间联合确定定位,再由政府、相关社会机构以及企业三个层面对外推广,从政府推广和市场营销两方面入手,打造韩国相关商品的整体形象,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法国则将本地产葡萄酒打造为法式生活的符号,并且将这种文化理念渗入电影、电视剧传播出去。
  中国驻日本大使馆经济商务处公使宋耀明说,国货发力,不仅要提升企业经营水平,加强产品质量管控,更要将产品美誉度和企业信誉提升至前所未有的高度。(摘自《半月谈内部版》2019年第4期)

版权所有:城市金融报社 备案号:陕ICP备12000252号

地址:西安市曲江新区芙蓉南路3号 邮政编码:710061 联系电话:029-89668757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21 邮发代号:51-40 广告经营许可证:陕工商广字01-013 城市金融网网址:WWW.CSJRW.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