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
德国人不青睐手机支付
手机支付在中国十分普及,德国却依然停留在现金和信用卡阶段。2016年曾有一项调查显示,每4个德国人当中只有一人曾经扫过二维码,只有不到10%的受访者表示他们经常或者有时候会使用到二维码。德国为何在智能支付领域落伍了呢?
这首先是消费行为习惯。日耳曼人相对保守,接受新兴事物的速度比较慢。例如,互联网在美国出现,他们并不马上跟进,而是埋头于工业制造,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上精耕细作。至于先进的支付系统,德国人更不羡慕了。他们认为,挣钱快可能是好事,但支付快不一定是好事。因此,德国消费者至今还喜欢用现金或者普通储蓄卡消费。
其次是安全考虑。多数德国人基于安全因素而放弃手机支付,这样的顾虑有三个层面:
1.担心被骗。由于缺乏对移动支付技术的了解,担心支付错误,不小心付多了或付给别的商家,钱拿不回来。或者害怕被别人盗刷,认为还是用现金最保险。用储蓄卡或信用卡支付也相对好些,毕竟有银行作为保障。对德国人来说,便利不是问题所在,问题是可靠安全。
2.是对个人数据泄露的恐惧。在德国,公民的数据得到严格保护,而且每个人都很注重保护隐私。德国普通消费者担心,在收银台前那么多人排队,后面的人可以看到我的手机,用手机怎么支付?而手机里有我的各种信息,超市会不会通过手机骗取我的数据?德国人不愿意牺牲个人信息来完成快速支付。
3.对政府控制信息的警惕。德国人想,如果说商家获取信息只是为了更好的营销,这倒也罢了。如果政府全面控制了信息,将会出现什么样的情况呢?个人的基本情况、性格、夫妻隐私、每天的活动无不了如指掌。此外,个人的政治倾向、准备给哪个党派投票等都一清二楚,在此情况下,政府可以根据掌握的信息施加微妙的影响。因此,与其说德国人对现金偏爱,还不如说是一种不合作行为,是对个人隐私和政府角色的担心。
再次是商家对法律的畏惧。利用手机支付,好处是会得到大量客户的数据,坏处是,一旦数据有意或无意被泄露,对商家而言将是万劫不复的灾难。德国有比较完善的数据保护法律法规体系,其中最重要的是《联邦数据保护法》。如果出现数据被泄露的情况,商家轻则被罚款,重则法人要坐牢。
不过,手机支付作为一个新生事物,被德国人接受是迟早的事情。目前,微信和支付宝已经踏入德国,其中支付宝捷足先登。(摘自《羊城晚报》
杨佩昌/文)
这首先是消费行为习惯。日耳曼人相对保守,接受新兴事物的速度比较慢。例如,互联网在美国出现,他们并不马上跟进,而是埋头于工业制造,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上精耕细作。至于先进的支付系统,德国人更不羡慕了。他们认为,挣钱快可能是好事,但支付快不一定是好事。因此,德国消费者至今还喜欢用现金或者普通储蓄卡消费。
其次是安全考虑。多数德国人基于安全因素而放弃手机支付,这样的顾虑有三个层面:
1.担心被骗。由于缺乏对移动支付技术的了解,担心支付错误,不小心付多了或付给别的商家,钱拿不回来。或者害怕被别人盗刷,认为还是用现金最保险。用储蓄卡或信用卡支付也相对好些,毕竟有银行作为保障。对德国人来说,便利不是问题所在,问题是可靠安全。
2.是对个人数据泄露的恐惧。在德国,公民的数据得到严格保护,而且每个人都很注重保护隐私。德国普通消费者担心,在收银台前那么多人排队,后面的人可以看到我的手机,用手机怎么支付?而手机里有我的各种信息,超市会不会通过手机骗取我的数据?德国人不愿意牺牲个人信息来完成快速支付。
3.对政府控制信息的警惕。德国人想,如果说商家获取信息只是为了更好的营销,这倒也罢了。如果政府全面控制了信息,将会出现什么样的情况呢?个人的基本情况、性格、夫妻隐私、每天的活动无不了如指掌。此外,个人的政治倾向、准备给哪个党派投票等都一清二楚,在此情况下,政府可以根据掌握的信息施加微妙的影响。因此,与其说德国人对现金偏爱,还不如说是一种不合作行为,是对个人隐私和政府角色的担心。
再次是商家对法律的畏惧。利用手机支付,好处是会得到大量客户的数据,坏处是,一旦数据有意或无意被泄露,对商家而言将是万劫不复的灾难。德国有比较完善的数据保护法律法规体系,其中最重要的是《联邦数据保护法》。如果出现数据被泄露的情况,商家轻则被罚款,重则法人要坐牢。
不过,手机支付作为一个新生事物,被德国人接受是迟早的事情。目前,微信和支付宝已经踏入德国,其中支付宝捷足先登。(摘自《羊城晚报》
杨佩昌/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