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
中美G20打破僵局要保持谨慎的乐观
有人说,G20成不成,还得看中美。
虽然这种说法,从客观上看不尽然,但中美之间一嗔一笑,牵动整个世界经济走向,谁能不关注?
6月29日下午,80分钟的中美元首大阪会晤中,除了被媒体铺天盖地报道的——习近平主席以“乒乓外交”“小球转动大球”作为精彩开场白之外,还谈了很多大事,信息量丰富,耐人寻味。
中美关系走向
中美关系,有多重要,就有多复杂。但两国建交40年来,有一条真理颠扑不破,习近平主席在大阪谈判桌上再一次点透:
中美合则两利、斗则俱伤,合作比摩擦好,对话比对抗好。
而美国这一边,虽然经历了从剑拔弩张到真正打响贸易战,特朗普也不得不再次承认,美中关系的基调仍要回到这六个字——协调、合作、稳定。
特朗普总统在会晤中表示:美方将和中方按照两国元首确定的原则和方向,努力工作,共同推进以协调、合作、稳定为基调的美中关系,并表示相信美中元首此次会晤将有力推动美中关系发展。
中美关系从十字路口走到阿根廷谈判桌,经历十一轮密集的中美经贸磋商谈判后,却突然戛然而止,再次被蒙上阴影,直到如今来到大阪,重回谈判桌,归因于一个基本事实:中美共同利益远大于分歧。
当天的会晤中,习近平主席指出,当前,中美关系遇到一些困难,这不符合双方利益。中美两国虽然存有一些分歧,但双方利益高度交融,合作领域广阔,不应该落入所谓冲突对抗的陷阱,而应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跌宕起伏中,两国关系经历着考验。
作为回应,特朗普也再次强调:“我对中国没有敌意。”
望远能知风浪小,凌空始觉海波平。中美贸易战的疾风骤雨,只不过是太平洋里的沧海一粟。而事实证明,太平洋足够大,容得下中美两国。
中美经贸问题
大阪峰会上还宣布了一个重要决定:美方表示不再对中国出口产品加征新的关税。
自去年阿根廷会晤,中美双方决定暂停升级关税等贸易限制措施后,中美经贸问题也从脸红脖子粗,逐渐走向一团和气,取得了重大突破和进展,却突然拐到了贸易战的岔路。
时至今日,双方能重回谈判桌,从几轮较量中,想必美国应该对中国不做无原则退让的意志有了清晰的认识:
君子之国,先礼后兵。但这绝不意味着怯懦和软弱,美国极限施压实属打错了算盘。
两国重启经贸磋商是好事,但美国应该汲取过去的教训——谈判须以平等为前提。
习近平在晤中也再次强调了这一点,中方有诚意同美方继续谈判,管控分歧,但谈判应该是平等的,体现相互尊重,解决各自合理关切。在涉及中国主权和尊严的问题上,中国必须维护自己的核心利益。作为世界前两大经济体,中美之间的分歧终归是要通过对话磋商,寻找彼此都能接受的办法解决。
“谈,大门敞开。打,奉陪到底!”——始终是我们应对中美关系不确定性的底线和原则。
大国关系不能空谈。6月29日,美国针对华为的制裁有了缓和的迹象。G20峰会闭幕后,特朗普宣布,美国企业可以继续向华为出售零部件。
此外,特朗普还表示,每年美国企业从向华为出售商品中获益数百亿美元。当被问及会否将华为移出美国出口管制的“实体清单”时,特朗普表示,近日将讨论这个问题。
这个所谓的“实体清单”,既是一纸封杀令,也是今年中美贸易战升级的加速器。
如今特朗普180度大转弯,并不令人惊奇,有意思的是中方的回应:外交部G20特使、国际经济司司长王小龙在媒体吹风会上说:“如果美方说到做到的话,我们肯定是欢迎的。”
分歧待解
大阪会晤当然不能回避台湾问题,这是多年来干扰中美关系的一项负资产。
在会晤前,美国仍然动作频频。
会晤中,习近平阐述了中国政府在台湾问题上的原则立场。特朗普也释放了积极信号:我重视中方在台湾问题上的关切,美方继续奉行一个中国政策。
台湾问题是中美关系中最不确定的因素之一,也是双边关系绕不过的一道坎儿。但G20谈判桌最大的魅力就在于,双方有着不同的政治立场,却可以坐在一张桌子上,讨论同一个问题。
我们都清楚,真正将台湾问题这个消极因素转变为积极因素,无法一蹴而就,但共识,起码要从释放善意开始。
习近平在会晤中提到的最后一件事是半岛问题。这也是中美关系中,始终无法回避的一件事。
中方支持美朝领导人保持对话接触,希望美朝双方显示灵活,相向而行,尽快重启对话,找到解决彼此关切的办法。中方愿为此继续发挥建设性作用。特朗普则表示,美方重视中方在朝鲜半岛问题上的重要作用,愿同中方保持沟通协调。
总的来说,G20最受关注的G2算是打破了僵局,所有人都松了一口气。想必没有国家愿意在他们之间选边站队。
同时,我们也必须清醒的认识到,虽然特朗普表态多多,但仍要听其言观其行,保持谨慎的乐观。
毕竟,上一次也谈得挺好。
虽然这种说法,从客观上看不尽然,但中美之间一嗔一笑,牵动整个世界经济走向,谁能不关注?
6月29日下午,80分钟的中美元首大阪会晤中,除了被媒体铺天盖地报道的——习近平主席以“乒乓外交”“小球转动大球”作为精彩开场白之外,还谈了很多大事,信息量丰富,耐人寻味。
中美关系走向
中美关系,有多重要,就有多复杂。但两国建交40年来,有一条真理颠扑不破,习近平主席在大阪谈判桌上再一次点透:
中美合则两利、斗则俱伤,合作比摩擦好,对话比对抗好。
而美国这一边,虽然经历了从剑拔弩张到真正打响贸易战,特朗普也不得不再次承认,美中关系的基调仍要回到这六个字——协调、合作、稳定。
特朗普总统在会晤中表示:美方将和中方按照两国元首确定的原则和方向,努力工作,共同推进以协调、合作、稳定为基调的美中关系,并表示相信美中元首此次会晤将有力推动美中关系发展。
中美关系从十字路口走到阿根廷谈判桌,经历十一轮密集的中美经贸磋商谈判后,却突然戛然而止,再次被蒙上阴影,直到如今来到大阪,重回谈判桌,归因于一个基本事实:中美共同利益远大于分歧。
当天的会晤中,习近平主席指出,当前,中美关系遇到一些困难,这不符合双方利益。中美两国虽然存有一些分歧,但双方利益高度交融,合作领域广阔,不应该落入所谓冲突对抗的陷阱,而应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跌宕起伏中,两国关系经历着考验。
作为回应,特朗普也再次强调:“我对中国没有敌意。”
望远能知风浪小,凌空始觉海波平。中美贸易战的疾风骤雨,只不过是太平洋里的沧海一粟。而事实证明,太平洋足够大,容得下中美两国。
中美经贸问题
大阪峰会上还宣布了一个重要决定:美方表示不再对中国出口产品加征新的关税。
自去年阿根廷会晤,中美双方决定暂停升级关税等贸易限制措施后,中美经贸问题也从脸红脖子粗,逐渐走向一团和气,取得了重大突破和进展,却突然拐到了贸易战的岔路。
时至今日,双方能重回谈判桌,从几轮较量中,想必美国应该对中国不做无原则退让的意志有了清晰的认识:
君子之国,先礼后兵。但这绝不意味着怯懦和软弱,美国极限施压实属打错了算盘。
两国重启经贸磋商是好事,但美国应该汲取过去的教训——谈判须以平等为前提。
习近平在晤中也再次强调了这一点,中方有诚意同美方继续谈判,管控分歧,但谈判应该是平等的,体现相互尊重,解决各自合理关切。在涉及中国主权和尊严的问题上,中国必须维护自己的核心利益。作为世界前两大经济体,中美之间的分歧终归是要通过对话磋商,寻找彼此都能接受的办法解决。
“谈,大门敞开。打,奉陪到底!”——始终是我们应对中美关系不确定性的底线和原则。
大国关系不能空谈。6月29日,美国针对华为的制裁有了缓和的迹象。G20峰会闭幕后,特朗普宣布,美国企业可以继续向华为出售零部件。
此外,特朗普还表示,每年美国企业从向华为出售商品中获益数百亿美元。当被问及会否将华为移出美国出口管制的“实体清单”时,特朗普表示,近日将讨论这个问题。
这个所谓的“实体清单”,既是一纸封杀令,也是今年中美贸易战升级的加速器。
如今特朗普180度大转弯,并不令人惊奇,有意思的是中方的回应:外交部G20特使、国际经济司司长王小龙在媒体吹风会上说:“如果美方说到做到的话,我们肯定是欢迎的。”
分歧待解
大阪会晤当然不能回避台湾问题,这是多年来干扰中美关系的一项负资产。
在会晤前,美国仍然动作频频。
会晤中,习近平阐述了中国政府在台湾问题上的原则立场。特朗普也释放了积极信号:我重视中方在台湾问题上的关切,美方继续奉行一个中国政策。
台湾问题是中美关系中最不确定的因素之一,也是双边关系绕不过的一道坎儿。但G20谈判桌最大的魅力就在于,双方有着不同的政治立场,却可以坐在一张桌子上,讨论同一个问题。
我们都清楚,真正将台湾问题这个消极因素转变为积极因素,无法一蹴而就,但共识,起码要从释放善意开始。
习近平在会晤中提到的最后一件事是半岛问题。这也是中美关系中,始终无法回避的一件事。
中方支持美朝领导人保持对话接触,希望美朝双方显示灵活,相向而行,尽快重启对话,找到解决彼此关切的办法。中方愿为此继续发挥建设性作用。特朗普则表示,美方重视中方在朝鲜半岛问题上的重要作用,愿同中方保持沟通协调。
总的来说,G20最受关注的G2算是打破了僵局,所有人都松了一口气。想必没有国家愿意在他们之间选边站队。
同时,我们也必须清醒的认识到,虽然特朗普表态多多,但仍要听其言观其行,保持谨慎的乐观。
毕竟,上一次也谈得挺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