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6版
发布日期:
高校引进诺贝尔奖得主
“性价比”究竟有多高
  《中国科学报》日前刊登李晨阳的
  文章说,从今年5月初至8月底,不到4
  个月间,中国高校及科研机构至少引进
  了9位诺贝尔奖得主,其中海南大学一
  次性聘请了4位诺贝尔奖得主。
  以近期引入的这9位诺贝尔奖得主
  为例,他们的平均年龄约73岁,最年长
  的是2008年诺贝尔奖得主哈拉尔德·楚
  尔·豪森,83岁高龄,而他首次提出宫颈
  癌可能由生殖器多瘤病毒引起是在38
  岁;今年81岁、获聘哈尔滨工程大学荣
  誉教授的野依良治,成功合成BINAP分
  子是在42岁那年。同样高龄的诺贝尔
  奖得主也可能处于不同的工作状态。
  2019年以来,豪森参与发表的论文有3
  篇,其中一篇是作为第一作者发表的。
  而野依良治在2016年到2019年间,只
  发表了一篇社论文章。
  纵览诺贝尔奖得主的引进名单,不
  难发现,“名誉教授”“荣誉教授”“特聘教
  授”等字眼频频出现。他们究竟应该为
  这所高校履行哪些义务,常常是没有明
  确规定,或缺少制度保障的。
  每一位诺贝尔奖得主“引进”“受聘”
  “入驻”时,都有宣传有喝彩,可几年下来,关于这些举措取得了什么成果、起到了多大作用,却总是静悄悄的。缺少了后续的产出报告,重金引入诺贝尔奖得主的“性价比”,难免成了一笔糊涂账。

版权所有:城市金融报社 备案号:陕ICP备12000252号

地址:西安市曲江新区芙蓉南路3号 邮政编码:710061 联系电话:029-89668757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21 邮发代号:51-40 广告经营许可证:陕工商广字01-013 城市金融网网址:WWW.CSJRW.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