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
			
			
						老年人容易不分青红皂白 	
					
										
										  美国芝加哥大学心理学家进行了一 
系列试验,以考察人们如何在道德层面上
评估意外伤害(或帮助)行为。
第一项试验选取60名参试者,年轻人
(20~40岁)和老年人(65~90岁)各半。研
究人员向参试者提供多种假设情境,根据
情境中出现的积极或负面结果,参试者需
要判断当事人是否应当接受相应的奖励
或惩罚。结果显示,相对于年轻人,老年
人更有可能谴责有害行为,并建议惩罚当
事人。
第二项试验让82名参试者分析四类
情境:1.当事人因疏忽造成了意外伤害;2.
当事人谨慎行事,但依然造成了意外伤
害;3.当事人未对他人造成伤害;4.当事人
对他人造成恶意伤害。参试者被要求对
上述情境的惩罚力度进行评估。分析结
果发现,年轻人对过失行为的谴责力度明
显比非过失行为更大,但老年人不加区分
地以同等态度谴责了伤害行为。
研究人员认为,这一现象与伴随年龄
增长的认知功能衰退有关。根据意图做
出道德评判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当老年人的大脑发现考虑意图更加劳神费力时,他们有可能会下意识地也谴责那些非过失行为。
(摘自人民网郭铁亮/文)
					
					
					
					
					
                系列试验,以考察人们如何在道德层面上
评估意外伤害(或帮助)行为。
第一项试验选取60名参试者,年轻人
(20~40岁)和老年人(65~90岁)各半。研
究人员向参试者提供多种假设情境,根据
情境中出现的积极或负面结果,参试者需
要判断当事人是否应当接受相应的奖励
或惩罚。结果显示,相对于年轻人,老年
人更有可能谴责有害行为,并建议惩罚当
事人。
第二项试验让82名参试者分析四类
情境:1.当事人因疏忽造成了意外伤害;2.
当事人谨慎行事,但依然造成了意外伤
害;3.当事人未对他人造成伤害;4.当事人
对他人造成恶意伤害。参试者被要求对
上述情境的惩罚力度进行评估。分析结
果发现,年轻人对过失行为的谴责力度明
显比非过失行为更大,但老年人不加区分
地以同等态度谴责了伤害行为。
研究人员认为,这一现象与伴随年龄
增长的认知功能衰退有关。根据意图做
出道德评判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当老年人的大脑发现考虑意图更加劳神费力时,他们有可能会下意识地也谴责那些非过失行为。
(摘自人民网郭铁亮/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