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
			
			
						央行从严界定“非标”影响几何 	
					
										
										  作为资管新规的重要配套细则,央行日前公布的《标准化债权类资产认定规则(征求意见稿)》是否严于市场预期,将怎样影响金融机构对资产配置的调整,银行理财收益是否会受到冲击? 
日前,央行发布《标准化债权类资产认定规则(征求意见稿)》,拟明确标准化债权类资产与非标准化债权类资产的界限、认定标准及监管安排,引导市场规范发展。据了解,这也是资管新规的重要配套细则。意见反馈截止时间为2019年11月10日。
新规不算“大幅严于预期”
2018年4月发布的《资管新规》对标准化债权类资产的认定提出了“等分化,可交易;信息披露充分;集中登记,独立托管;公允定价,流动性机制完善;在银行间市场、证券交易所市场等经国务院同意设立的交易市场交易”五大条件。
此次,《认定规则》在《资管新规》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化了这五大条件。《认定规则》明确指出,下列资产属于标准化债权类资产:“债券、资产支持证券等固定收益证券,主要包括国债、中央银行票据、地方政府债券、政府支持机构债券、金融债券、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公司债券、企业债券、国际机构债券、同业存单、信贷资产支持证券、资产支持票据、证券交易所挂牌交易的资产支持证券,以及固定收益类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等。”
各界认为较为严格的部分主要在于,定性银登中心、北金所与保险ABS为非标,非标转标难度进一步提升。“此前部分企业主体由于信贷额度或行业约束难以直接获得表内信贷支持,只能借助非标,在转标难度提升后,银行和理财等广义基金可能会进一步限制对这些企业的融资。”联讯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奇霖表示。
此外,李奇霖也提及,债券逆回购、同业拆借等为非非标,但同业借款不在其中,可能被列入非标,影响金融机构对租赁公司、汽车消费金融公司和AMC等机构的资金融出,而这部分资金此前常以非标的形式流向城投等企业,城投融资因此也被间接限制。
某华东区股份行资管部研究处负责人张松则认为,《认定规则》已经征求了多轮意见,且与年初的文件并无主要出入,银行等机构实则对此早有预期。同时,此次也实行新老划断,存量的北金所债券融资计划等“旧式”非非标(现被纳入非标)不受非标投资的监管限制规定,避免流动性风险。
张松表示:“比起《认定规则》,其实9月下旬发布的《商业银行理财子公司净资本管理办法(试行)(征求意见稿)》更值得关注。”
9月公布的征求意见稿公布后,一度传出银行理财子非标梦碎、加码股市投资等备受热议。引发热议的原因在于规定理财资金投资非标准化债权类资产,风险系数为1.5%至3%(比信托和券商资管平均要高0.5个百分点),以抑制非标投资规模过快扩张。
银行业绩影响可控
在新环境下,表外转型挑战加剧,净值化、标准化转型是大势所趋。不过机构认为,由于理财收益在银行利润中的占比不大,因此整体业绩影响可控。
天风证券银行业首席分析师廖志明表示,多年来,非标在银行理财资产配置中占据重要地位,使得理财收益率有明显提升,非标投资是银行理财的传统优势。由于此次认定规则严格,“非非标”被明确为非标,且非标投资要求期限匹配及对理财子公司的资本占用较高,或导致理财收益率优势下降。“标外理财向股票、债券等标准资产转型方向明确,转型挑战加大。”
廖志明认为,这对银行业绩影响较小。2019年上半年,披露理财业务收入数据的上市银行理财业务收入对营收贡献占比普遍低于5%,均值仅1.7%。认定规则严格或对理财收益率有影响,进而对理财规模及业务收入有一定影响,但考虑当前理财业务收入对银行营收贡献非常低,认定规则对银行业绩影响很小。
针对此前的净资本管理办法,交银理财总裁金旗表示,以交银理财为例,注册资本80亿元,目前还有很大的非标投资空间,“如果初步按照1.5%的风险系数倒推,约可投资将近3000亿~4000亿元规模的非标。”据了解,当前各家开业理财子公司仍处于产品筹备阶段,已发行产品总规模至多在100亿元左右,因此仍有很大空间,非标投资并不会因此而被带上镣铐。
此外,兴业研究也提及,《认定规则》的认定标准体现了“实质重于形式”的动态原则,并非静态地“一认定终身”地对资产品种进行划分,从而为未来债券市场资产品种的发展、交易与登记托管场所的扩容留下了充足的空间。
银行理财影响有限
尽管《认定规则》一出,各界都认为银行理财收益率可能会大幅下降,但不少机构人士认为,这一预期难成事实。
华东地区一家中型股份制银行理财部门人士表示:“银行这几年已经不再将非标作为资产扩张的主要路径,转型的力度很大,资产配置策略明确表现为‘非标转标、非信贷转信贷、表外转表内’,这次的《认定规则》对银行理财的影响并不大。”
多位业内人士认为,在各大金融机构中,受影响最大的是信托机构。
《认定规则》将加速信托业转型。中国人民大学信托与基金研究所执行所长邢成表示,此前信托公司转型较慢有多方面的原因:“主观上,信托公司还是认为原有的非标型产品还有很大的市场空间和挖掘潜力,非标理财产品无论从市场需求还是资产端的供给来看都还有较大的发展前景。因此这种转型的迫切性在主观上不会很强,换句话说,有更熟悉的产品模式可以做,就不愿转向相对陌生的产品模式。同时,从信托公司的专业能力和团队结构上,对标准化的产品还相对陌生。”周艾琳
					
					
					
					
					
                日前,央行发布《标准化债权类资产认定规则(征求意见稿)》,拟明确标准化债权类资产与非标准化债权类资产的界限、认定标准及监管安排,引导市场规范发展。据了解,这也是资管新规的重要配套细则。意见反馈截止时间为2019年11月10日。
新规不算“大幅严于预期”
2018年4月发布的《资管新规》对标准化债权类资产的认定提出了“等分化,可交易;信息披露充分;集中登记,独立托管;公允定价,流动性机制完善;在银行间市场、证券交易所市场等经国务院同意设立的交易市场交易”五大条件。
此次,《认定规则》在《资管新规》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化了这五大条件。《认定规则》明确指出,下列资产属于标准化债权类资产:“债券、资产支持证券等固定收益证券,主要包括国债、中央银行票据、地方政府债券、政府支持机构债券、金融债券、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公司债券、企业债券、国际机构债券、同业存单、信贷资产支持证券、资产支持票据、证券交易所挂牌交易的资产支持证券,以及固定收益类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等。”
各界认为较为严格的部分主要在于,定性银登中心、北金所与保险ABS为非标,非标转标难度进一步提升。“此前部分企业主体由于信贷额度或行业约束难以直接获得表内信贷支持,只能借助非标,在转标难度提升后,银行和理财等广义基金可能会进一步限制对这些企业的融资。”联讯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奇霖表示。
此外,李奇霖也提及,债券逆回购、同业拆借等为非非标,但同业借款不在其中,可能被列入非标,影响金融机构对租赁公司、汽车消费金融公司和AMC等机构的资金融出,而这部分资金此前常以非标的形式流向城投等企业,城投融资因此也被间接限制。
某华东区股份行资管部研究处负责人张松则认为,《认定规则》已经征求了多轮意见,且与年初的文件并无主要出入,银行等机构实则对此早有预期。同时,此次也实行新老划断,存量的北金所债券融资计划等“旧式”非非标(现被纳入非标)不受非标投资的监管限制规定,避免流动性风险。
张松表示:“比起《认定规则》,其实9月下旬发布的《商业银行理财子公司净资本管理办法(试行)(征求意见稿)》更值得关注。”
9月公布的征求意见稿公布后,一度传出银行理财子非标梦碎、加码股市投资等备受热议。引发热议的原因在于规定理财资金投资非标准化债权类资产,风险系数为1.5%至3%(比信托和券商资管平均要高0.5个百分点),以抑制非标投资规模过快扩张。
银行业绩影响可控
在新环境下,表外转型挑战加剧,净值化、标准化转型是大势所趋。不过机构认为,由于理财收益在银行利润中的占比不大,因此整体业绩影响可控。
天风证券银行业首席分析师廖志明表示,多年来,非标在银行理财资产配置中占据重要地位,使得理财收益率有明显提升,非标投资是银行理财的传统优势。由于此次认定规则严格,“非非标”被明确为非标,且非标投资要求期限匹配及对理财子公司的资本占用较高,或导致理财收益率优势下降。“标外理财向股票、债券等标准资产转型方向明确,转型挑战加大。”
廖志明认为,这对银行业绩影响较小。2019年上半年,披露理财业务收入数据的上市银行理财业务收入对营收贡献占比普遍低于5%,均值仅1.7%。认定规则严格或对理财收益率有影响,进而对理财规模及业务收入有一定影响,但考虑当前理财业务收入对银行营收贡献非常低,认定规则对银行业绩影响很小。
针对此前的净资本管理办法,交银理财总裁金旗表示,以交银理财为例,注册资本80亿元,目前还有很大的非标投资空间,“如果初步按照1.5%的风险系数倒推,约可投资将近3000亿~4000亿元规模的非标。”据了解,当前各家开业理财子公司仍处于产品筹备阶段,已发行产品总规模至多在100亿元左右,因此仍有很大空间,非标投资并不会因此而被带上镣铐。
此外,兴业研究也提及,《认定规则》的认定标准体现了“实质重于形式”的动态原则,并非静态地“一认定终身”地对资产品种进行划分,从而为未来债券市场资产品种的发展、交易与登记托管场所的扩容留下了充足的空间。
银行理财影响有限
尽管《认定规则》一出,各界都认为银行理财收益率可能会大幅下降,但不少机构人士认为,这一预期难成事实。
华东地区一家中型股份制银行理财部门人士表示:“银行这几年已经不再将非标作为资产扩张的主要路径,转型的力度很大,资产配置策略明确表现为‘非标转标、非信贷转信贷、表外转表内’,这次的《认定规则》对银行理财的影响并不大。”
多位业内人士认为,在各大金融机构中,受影响最大的是信托机构。
《认定规则》将加速信托业转型。中国人民大学信托与基金研究所执行所长邢成表示,此前信托公司转型较慢有多方面的原因:“主观上,信托公司还是认为原有的非标型产品还有很大的市场空间和挖掘潜力,非标理财产品无论从市场需求还是资产端的供给来看都还有较大的发展前景。因此这种转型的迫切性在主观上不会很强,换句话说,有更熟悉的产品模式可以做,就不愿转向相对陌生的产品模式。同时,从信托公司的专业能力和团队结构上,对标准化的产品还相对陌生。”周艾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