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发布日期:
领导者,要学会容错
  “知错能改,善莫大焉”。管理实践中,下属犯错是大概率的存在,作为领导者,如何对待?
  领导者或管理者要容错,要有包容错误的心态和宽容错误的行为。
  对于已知的不正确行为,要及时的进行纠正;既要纠正下属的错误行为,又要审视正确标准的适宜性。以流程制度为例。流程化、制度化曾是企业管理中重要的“两化”,对规范下属的工作与行为起着重要的效用。在知识经济时代的今天,流程化与制度化的地位是不是有所变化呢?
  从定性的角度,流程化与制度化的重要性依然不变。以前是个人智慧与经验转化为组织智慧与经验的体现形式,以后是个人知识转化为组织知识的体现形式;仍然起着规范的作用。
  从定量的角度,流程化与制度化的重要程度呈下降趋势。原因有二:一是,知识量的增加和知识的快速迭代,流程与制度的更新速度未必跟得上工作的变化频率;二是,下属的个体自主性需求,下属在组织中的作用由螺丝钉转变为细胞,其工作需要一定的发挥空间。
  所以,对于类似于流程制度相关的已知的不正确行为犯错行为,既要进行纠正以维护管理的严肃性;又要审视流程制度是否过度设置,过于死板。对于类似的错误要有包容之心,避免企业的管理僵化。
  对于未知的不正确行为,要及时的提供帮助;既要允许下属试错,又要给予相应的帮助与鼓励。
  以新的工作任务为例。当下属接受新的工作任务时,作为领导者会有以下两种行为情况。
  一种,称之为“怕出错”。这种领导行为,往往会在任务过程中参与过多且个人能力较强,会给予下属更多的意见、甚至会否定下属的意见。工作任务通常不会出现大的过错,基本会按照领导的意愿进行。这种行为下,虽然结果可能不错;但是下属失去了“试错”的机会,久而久之有可能成为“循规蹈矩”的典范。
  一种,称之为“不允许出错”。这种领导行为,往往会在任务过程中参与极少甚至不参与,但容错率极低。工作任务中出现错误时,会对下属进行批判。这种行为下,虽然下属有“试错”的机会;但错误后的不良后果,会让下属逐步失去试错的勇气,久而久之有可能成为“惟命是从”的典范。
  对于未知的犯错,恰恰是动力;既是个人成长的动力,又是企业发展的动力,甚至是创新的动力。一个宽容犯错的领导,下属的能力差不到哪去;一个宽容犯错的企业,发展的能力也差不到哪去。领导者对于这种犯错行为,应当给予鼓励。
  不允许犯错的环境下,会训练出一批听话的乖宝宝;如果希望下属成才,领导者需要学会容错。
  简洁

版权所有:城市金融报社 备案号:陕ICP备12000252号

地址:西安市曲江新区芙蓉南路3号 邮政编码:710061 联系电话:029-89668757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21 邮发代号:51-40 广告经营许可证:陕工商广字01-013 城市金融网网址:WWW.CSJRW.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