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发布日期:
违规收集个人信息认定方法出炉
App数据使用进入强监管时代
  App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行为怎么认定?对此,监管给出了答案。2019年12月30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工信部、公安部、市场监管总局四部门联合印发的《App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行为认定方法》在中国网信网官网正式公布。
  明确六大类违规行为
  据了解,《认定方法》将共31种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行为进行了分类认定,共分为未公开收集使用规则、未明示收集使用个人信息的目的方式和范围、未经用户同意收集使用个人信息、违反必要原则收集与其提供的服务无关的个人信息、未经同意向他人提供个人信息、未按法律规定提供删除或更正个人信息功能或未公布投诉举报方式等信息六大类。
  《认定方法》明确,“未公开收集使用规则”包括在App中没有隐私政策,或者隐私政策中没有收集使用个人信息规则,以及在App首次运行时未通过弹窗等明显方式提示用户阅读隐私政策等收集使用规则,隐私政策等收集使用规则难以阅读,如文字过小过密、颜色过淡、模糊不清,或未提供简体中文版等4种行为。
  而未逐一列出App收集使用个人信息的目的、方式、范围等,及有关收集使用规则的内容晦涩难懂、冗长繁琐,用户难以理解,如使用大量专业术语等4项行为则可被认定为“未明示收集使用个人信息的目的、方式和范围”。
  此外,对于用户明确表示不同意后,仍收集个人信息或打开可收集个人信息的权限,或频繁征求用户同意、干扰用户正常使用,以默认选择同意隐私政策等非明示方式征求用户同意等行为,可被认定为“未经用户同意收集使用个人信息”。
  对于本次《认定方法》明确的六大类违法违规行为,苏宁金融研究院金融科技中心主任孙扬表示,“本次《认定方法》是经过反复研究、调研严肃确认的,针对性非常强。细化要求了收集所有的信息都要明确目的是什么,且信息的范围也需要更具体。其中,‘未经用户同意收集使用个人信息’认定部分,对各种隐藏、诱骗、欺诈收集个人信息定义得非常具体。尤其是定向推送信息的操作,现在推送特别多,给用户带来很多困扰,如果提供关闭推送的选项,将对用户非常方便”。
  便于监管认定违规App
  据了解,此次《认定办法》系根据此前《关于开展App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专项治理的公告》,为落实《网络安全法》等法律法规而制定。主要为监管部门认定App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行为提供参考,也为App运营者自查自纠和网民社会监督提供指引。
  麻袋研究院高级研究员苏筱芮表示,《认定办法》一方面对各项违规形式进行了分类,便于监管层后续具有针对性地进行管理;另一方面则通过各类数字标准明确违法违规的认定,使条款更为细致清晰,有利于机构严格对照标准展开整改工作。
  从业机构应尽快自查
  值得注意的是,自App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专项治理开展一年来,相关部门已联动展开对App违规行为的多轮整治。其中,来自监管人士、行业专家等多方人士均认为,金融类App已成为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的重灾区。
  而此次《认定方法》出炉后,孙扬表示,下一步,司法部门和监管部门可对App违法违规收集个人信息进行专项重锤整治,由此,App数据收集也进入强监管时代。从业机构必须要尽快执行个人信息收集违法违规行为的自查和规范。
  对于机构自查和规范,苏筱芮称,App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行为有认定方法后,机构需重点厘清哪些收集属于必要信息,对于非必要信息则需征得用户同意;同时,对于信息共享、信息接入等涉及外部机构的信息处理,需充分做好用户信息保护工作”。
  中国银行法学研究会理事肖飒建议,App运营者要提供更正、删除个人信息及注销用户账户的功能,切勿给更正、删除信息制造不必要、不合理的条件;应防止“两张皮”现象,避免虽表面上更正、删除个人信息或注销了账户,但实际上App后台还保留着原信息情况;且必须设立、公布个人信息投诉、举报渠道,并在15个工作日之内受理和处理投诉和举报。孟凡霞

版权所有:城市金融报社 备案号:陕ICP备12000252号

地址:西安市曲江新区芙蓉南路3号 邮政编码:710061 联系电话:029-89668757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21 邮发代号:51-40 广告经营许可证:陕工商广字01-013 城市金融网网址:WWW.CSJRW.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