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发布日期:
又有4家“主动申请退出”
企业征信市场玩家因何频频弃权
  曾经被市场热逐,但如今却“抱团”退出。当前,企业征信市场玩家“大撤退”现象引业内关注。2019年12月31日,包括万达征信、亿微征信等4家机构被央行公告注销企业征信业务备案。
  多家机构“抱团”弃权
  2019年12月31日,央行上海总部公告称,根据《征信业管理条例》和《企业征信机构备案管理办法》等相关规定,因上海汇众企业信用征信有限公司、亿微征信服务有限公司、万达征信服务有限公司、外滩海纳互联网金融服务(上海)有限公司业务调整,主动申请退出企业征信业务备案,央行上海总部决定注销上述公司的企业征信业务经营备案。由此,前述4家机构持有的《企业征信业务经营备案证》均作废。
  近年来,尽管企业征信新增备案数在增加,但作废的企业征信业务备案也并不鲜见。数据显示,自2016年以来至今,已有16家企业被注销企业征信资质,注销原因除因连续数月未实质开展征信相关业务外,大多为机构主动申请退出该业务。
  对此现象,中国并购公会信用管理专业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刘新海分析认为,受前几年的个人征信热的影响,在个人征信牌照难以获得情况下,许多投资方和商业机构也开始布局企业征信,甚至是一拥而上,目前征信热退烧,市场趋于理性,发现征信并不是那么好做,因此会出现机构“抱团”弃权现象。
  企业征信业务整体盈利难
  据了解,企业征信机构是指符合《征信业管理条例》第五条规定,主要采集企业和事业单位等组织的信用信息,并进行整理、保存、加工、和向信息使用者提供的机构。当前,企业征信主要应用领域包括为企业贷款、赊销、招标等经济活动中提供信用状况服务。
  另据央行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11月末,全国共有22个省(市)的135家企业征信机构在人民银行分支行完成备案。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副教授徐伟栋直言,企业征信目前仍呈现为一种“鸡肋”业务。虽然2019年央行已经为超过百家机构备案了企业征信业务,但在这些玩家中,真正在从事企业征信业务且产生盈利的却屈指可数。
  刘新海认为,目前很多机构对企业征信的本质和商业模式理解不透,存在重技术轻业务、商业模式千篇一律、没有深入场景、过分的监管依赖性等问题,仍是当前企业征信机构存在的普遍问题。
  数据深度利用成突围关键
  徐伟栋直言,“企业征信的业务层,不需要太多玩家,最后必然是收敛到少数拥有很强的数据整合与信用评估能力的机构身上。可以预料,企业征信洗牌还会持续,多数机构都会在未来几年内退出市场,而其中如果有机构找到了好的商业模式,也会加速这一出清过程。”
  行业洗牌加速、业务模式遇困之下,企业征信玩家又该如何突围?在零壹研究院院长于百程看来,目前企业征信市场还比较分散,行业洗牌依然会继续,能够将企业资源优势和技术优势结合的机构,不断提升企业和数据数量级,并有效降低成本的企业有望胜出。
  徐伟栋则称,企业征信行业的竞争将集中在产品的精益设计与数据的深度利用上,产品将更智能化,数据将更业务化,信用报告将更简练、更有针对性,与互联网/人工智能技术亲缘性更近的中国征信业,一定能利用好这个契机,找到新技术时代的企业征信模式。孟凡霞

版权所有:城市金融报社 备案号:陕ICP备12000252号

地址:西安市曲江新区芙蓉南路3号 邮政编码:710061 联系电话:029-89668757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21 邮发代号:51-40 广告经营许可证:陕工商广字01-013 城市金融网网址:WWW.CSJRW.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