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
美法案打压中概股何去何从
本报综合报道 美国众议院于当地时间12月2日一致通过《外国公司问责法》。在众议院表决通过后,将送交白宫待总统签署立法生效。
按照该法案要求,外国发行人连续三年不能满足美国公众公司会计监督委员会(PCAOB)对会计师事务所检查要求的,禁止其证券在美国交易。该议案已于今年5月在美国参议院获得通过。
路透社报道称,尽管该法律适用于任何国家的公司,但其目的是针对中国公司。随后,拼多多,蔚来等中概股出现跳水行情。那么,影响究竟有多大?
美众议院通过关键法案
美国众议院当地时间12月2日表决通过《外国公司问责法》,该法案主要内容包括:如果某家外国在美上市公司的会计师事务所不能被PCAOB检视,则该公司须披露它是否为外国政府所有或控制;如果PCAOB连续三年无法检视某家外国在美上市公司的会计师事务所,该公司的证券将被美国证监会(SEC)禁止在美国证券交易所上市;该公司的证券被禁止交易后,如能选择聘请能接受PCAOB检视的会计师事务所,则SEC会解除对该证券的交易禁令;如果此后SEC认定该公司又出现一个无法接受PCAOB检视的年度,则该公司的证券将在接下来的五年内被禁止在美国证券交易所交易。
该法案在参众两院获得跨党派一致通过,说明美国国会中两党共识是向中国施加更多压力。其成为法律最终生效,已是大概率事件。
据彭博社报道,SEC正在草拟一项提议,建议交易所负责要求中国公司遵守美国的审计核查,否则禁止上市或要求退市。
中概股会退市吗?
事实上,这份法案在设计之初就被广泛认为“指向性”十分明显。
据不完全统计显示,截至今年三季度,2020年选择在美国市场跨境上市的非美国本土企业约50多家,而其中有24家是中国企业。近年来,虽然中国企业赴美上市热情略减,但中概股依旧是美股市场占比最大的“外国公司”群体。
今年至今,美国现任总统特朗普曾先后多次在公开场合发出“中概股警告”。4月,恰逢瑞幸咖啡财务造假曝光不久,特朗普直接点名中概股存在风险,SEC更是提示投资者称,“不要将资金投入中概股”。6月时,特朗普还警告称,不符合要求的中概股将强制退市,未来还将加大中概股审查的力度。
法案通过,不仅意味着中国企业赴美上市需要上“紧箍咒”。同时,对于目前已经美国上市的中概股而言,同样也意味着更严厉的监管。
上海正策律师事务所律师董毅智表示,审计问题是《外国公司问责法案》关注的重点。而中概股公司审计的跨境监管问题由来已久。我国法律规定,境内会计师事务所不得直接向境外提供审计底稿,但美国所重点关注的恰恰就是这一底稿。
随着法案的通过,部分出现经营问题的中概股公司将面临淘汰风险。而在海外投资者带上“有色眼镜”的情况下,海外市场上优质的中概股可能也将面临被“错杀”的风险,估值承压。
董毅智表示,短期中概股表现受到一定负面影响;审计机构为应对监管压力、降低检查风险,可能从严审计,引发中概股更多爆雷风险;短期赴美IPO企业数目将进一步下滑,长期来看,监管的灰色地带被压缩,中概股有可能出现“归国潮”。
“加强合作是解决问题的正道”
今年以来,多支在美上市的中概股为广大投资者带来了不菲的收益,其中,中概股拼多多累计上涨280%,而蔚来汽车更是累计上涨达1094%。如果把时间线再拉长,在美上市已有20年的网易,累计涨幅已达13335%,而同期亚马逊的涨幅为8573%。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今年上半年,在美上市的中概股共247只,其累计市值约2.2万亿美元,这约等于美国迟迟未通过的新冠救助财政刺激法案的总额。占全部美股的比例大约在5%左右。而在美上市的中概股多以互联网、科技类的企业为主。
曾有美国专家表示,如果中概股大范围退市,将损害美国全球金融中心的地位。
在12月2日举行的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也就《外国公司问责法》进行了回应。华春莹表示,美国对中国的公司采取了歧视性的政策,是对中国企业进行政治打压。
“在资本市场已经高度全球化的今天,有关各方开诚布公地加强跨境监管合作,就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等议题来加强对话和合作才是解决问题的正道。”华春莹表示,中方坚决反对将证券监管政治化的做法。“我们希望美方能够为外国的企业在美国投资和经营提供公平公正的环境,而不是想方设法设置层层障碍。”
今年5月,中国证监会也曾表示,《外国公司问责法》完全无视中美双方监管机构长期以来努力加强审计监管合作的事实。
证监会表示,该法案对双方利益都会造成损害,不仅会阻碍外国企业赴美上市,更将削弱全球投资者对美国资本市场的信心及其国际地位。优质上市企业是各国资本市场竞争的重要资源,相信国际投资者会根据符合自身最大利益的需要,做出自己的明智选择。
与此同时,A股和港股也在加速改革,为拟上市企业提供了更多元、多层次、多地的选择。最近一两年时间,部分中概股企业选择了回归港股或A股科创板上市,且这一回归上市进程有不断提速的迹象。
专家分析,从有利的角度出发,企业回归国内资本市场上市,有利于拓宽企业自身的融资需求,并有望巩固国内市场的影响力及市场地位。与此同时,企业回归国内资本市场,部分牵涉到核心技术、核心资源的中企,它们将会受到国内市场的重点保护,降低了海外市场做空机构袭击的风险。此外,与美股市场相比,国内资本市场更愿意给企业更高的估值溢价,对上市公司的市值提升具有积极的影响。
按照该法案要求,外国发行人连续三年不能满足美国公众公司会计监督委员会(PCAOB)对会计师事务所检查要求的,禁止其证券在美国交易。该议案已于今年5月在美国参议院获得通过。
路透社报道称,尽管该法律适用于任何国家的公司,但其目的是针对中国公司。随后,拼多多,蔚来等中概股出现跳水行情。那么,影响究竟有多大?
美众议院通过关键法案
美国众议院当地时间12月2日表决通过《外国公司问责法》,该法案主要内容包括:如果某家外国在美上市公司的会计师事务所不能被PCAOB检视,则该公司须披露它是否为外国政府所有或控制;如果PCAOB连续三年无法检视某家外国在美上市公司的会计师事务所,该公司的证券将被美国证监会(SEC)禁止在美国证券交易所上市;该公司的证券被禁止交易后,如能选择聘请能接受PCAOB检视的会计师事务所,则SEC会解除对该证券的交易禁令;如果此后SEC认定该公司又出现一个无法接受PCAOB检视的年度,则该公司的证券将在接下来的五年内被禁止在美国证券交易所交易。
该法案在参众两院获得跨党派一致通过,说明美国国会中两党共识是向中国施加更多压力。其成为法律最终生效,已是大概率事件。
据彭博社报道,SEC正在草拟一项提议,建议交易所负责要求中国公司遵守美国的审计核查,否则禁止上市或要求退市。
中概股会退市吗?
事实上,这份法案在设计之初就被广泛认为“指向性”十分明显。
据不完全统计显示,截至今年三季度,2020年选择在美国市场跨境上市的非美国本土企业约50多家,而其中有24家是中国企业。近年来,虽然中国企业赴美上市热情略减,但中概股依旧是美股市场占比最大的“外国公司”群体。
今年至今,美国现任总统特朗普曾先后多次在公开场合发出“中概股警告”。4月,恰逢瑞幸咖啡财务造假曝光不久,特朗普直接点名中概股存在风险,SEC更是提示投资者称,“不要将资金投入中概股”。6月时,特朗普还警告称,不符合要求的中概股将强制退市,未来还将加大中概股审查的力度。
法案通过,不仅意味着中国企业赴美上市需要上“紧箍咒”。同时,对于目前已经美国上市的中概股而言,同样也意味着更严厉的监管。
上海正策律师事务所律师董毅智表示,审计问题是《外国公司问责法案》关注的重点。而中概股公司审计的跨境监管问题由来已久。我国法律规定,境内会计师事务所不得直接向境外提供审计底稿,但美国所重点关注的恰恰就是这一底稿。
随着法案的通过,部分出现经营问题的中概股公司将面临淘汰风险。而在海外投资者带上“有色眼镜”的情况下,海外市场上优质的中概股可能也将面临被“错杀”的风险,估值承压。
董毅智表示,短期中概股表现受到一定负面影响;审计机构为应对监管压力、降低检查风险,可能从严审计,引发中概股更多爆雷风险;短期赴美IPO企业数目将进一步下滑,长期来看,监管的灰色地带被压缩,中概股有可能出现“归国潮”。
“加强合作是解决问题的正道”
今年以来,多支在美上市的中概股为广大投资者带来了不菲的收益,其中,中概股拼多多累计上涨280%,而蔚来汽车更是累计上涨达1094%。如果把时间线再拉长,在美上市已有20年的网易,累计涨幅已达13335%,而同期亚马逊的涨幅为8573%。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今年上半年,在美上市的中概股共247只,其累计市值约2.2万亿美元,这约等于美国迟迟未通过的新冠救助财政刺激法案的总额。占全部美股的比例大约在5%左右。而在美上市的中概股多以互联网、科技类的企业为主。
曾有美国专家表示,如果中概股大范围退市,将损害美国全球金融中心的地位。
在12月2日举行的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也就《外国公司问责法》进行了回应。华春莹表示,美国对中国的公司采取了歧视性的政策,是对中国企业进行政治打压。
“在资本市场已经高度全球化的今天,有关各方开诚布公地加强跨境监管合作,就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等议题来加强对话和合作才是解决问题的正道。”华春莹表示,中方坚决反对将证券监管政治化的做法。“我们希望美方能够为外国的企业在美国投资和经营提供公平公正的环境,而不是想方设法设置层层障碍。”
今年5月,中国证监会也曾表示,《外国公司问责法》完全无视中美双方监管机构长期以来努力加强审计监管合作的事实。
证监会表示,该法案对双方利益都会造成损害,不仅会阻碍外国企业赴美上市,更将削弱全球投资者对美国资本市场的信心及其国际地位。优质上市企业是各国资本市场竞争的重要资源,相信国际投资者会根据符合自身最大利益的需要,做出自己的明智选择。
与此同时,A股和港股也在加速改革,为拟上市企业提供了更多元、多层次、多地的选择。最近一两年时间,部分中概股企业选择了回归港股或A股科创板上市,且这一回归上市进程有不断提速的迹象。
专家分析,从有利的角度出发,企业回归国内资本市场上市,有利于拓宽企业自身的融资需求,并有望巩固国内市场的影响力及市场地位。与此同时,企业回归国内资本市场,部分牵涉到核心技术、核心资源的中企,它们将会受到国内市场的重点保护,降低了海外市场做空机构袭击的风险。此外,与美股市场相比,国内资本市场更愿意给企业更高的估值溢价,对上市公司的市值提升具有积极的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