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发布日期:
广汽埃安“过度营销”引争议
  种种因素之下,新能源汽车行业“浮夸”“吹牛”风气渐浓。长续航、快充电、低价格……不少企业迷恋于华丽辞藻、夸张宣传,行业乱象频现,甚至一些安全事故时有发生,隐患不小。此次广汽埃安营销“翻车”,就是摆在我们眼前的一个鲜活案例。
  1月19日,对于长达数日的动力电池技术争议,广汽集团做出回应:此前透露的“续航1000公里”和“8分钟充满80%”并不是同一项技术,也并非搭载在同一款车型上。消息一出,广汽集团A股及H股双双下跌,分别下跌了9.39%、5.1%。
  据公告称,石墨烯基超级快充电池具备6C快充能力,结合600A高功率快充设备,能在8分钟内充满80%,整体电芯成本仅比现有常规动力电池高5%至8%。另外,广汽集团按计划推进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硅负极电池的研发,NEDC续航最高达到1000公里。
  新电池剧情“神”反转
  1月15日,广汽埃安在官微上发布了一张“全新动力电池科技”海报:石墨烯基超级快充电池,8分钟内实现充电80%;硅负极电池NEDC续航里程1000公里,集“超级快充+超长续航+超级安全”于一身。
  对此,业内人士及学者纷纷表示质疑。有观点认为,这款“石墨烯电池”并非新技术,只是工艺上有所突破,其正确的命名方式应为“掺杂石墨烯的硅基负极锂电池”,本质仍是锂电池(因为使用量最大的核心正极材料未发生变化)。
  亦有观点认为,公司的“1000公里高续航”与“8分钟快充技术”均存在一定水分,而且受制于现实产业链的配套设施不健全难以短期铺开。有网友直言,即使高续航是真的,但快充或无法实现,因为目前市面上没有支持的充电桩。
  1月17日,广汽埃安总经理古惠南针对舆论热议回应称,今年广汽埃安的1000公里续航车是肯定要出来的,但是成本不会低。1月18日,广汽集团又在投资者互动平台回应,石墨烯电池整车目前已经走向实车量产测试,后续将会根据项目进展发布相关信息。
  直至最近一次回应,广汽集团才表示,所谓的“快速充”和“长续航”的特性,将分别体现在两种电池上,并非是在一款电池上同时兼顾两种特性,而此举却被业内质疑有蹭热点炒作、虚假宣传的嫌疑。
  过度营销屡“翻车”
  据了解,此次推出新电池技术的广汽埃安成立于2017年,原名为广汽新能源。成立以来,广汽新能源年复合增长率超300%,创造了销量最快超10万辆的行业记录。2020年11月,其更名为“广汽埃安”,埃安品牌正式独立,定位于高端智能电动汽车品牌。
  近年来,除了传统自主品牌,已有外资、合资品牌、造车新势力以及互联网巨头相继加入高端电动市场,目前已有蔚来、理想、AR⁃CFOX、岚图、智己等多个品牌,市场竞争之激烈不言而喻。
  广汽埃安副总经理肖勇曾提到,外部新一轮汽车品牌的竞争中,可能没有纠错的机会。“因为技术路线一旦选错了,竞争对手就不会让你翻身了。而且品牌没有那么容易树立起来或者存活下去”。对于广汽埃安来说,“要干就一定要成为行业前三甲,甚至成为第一”。
  事实上,在广汽埃安发布新技术前,蔚来、上汽集团的智己汽车已相继发布了可以续航1000公里的新电池技术,在去年,特斯拉同样也发布了类似的新电池计划。不过,如果在此基础上,再加上8分钟快充,广汽看似站到了动力电池方面的领先位置。
  业内人士认为,企业抢占技术制高点的心情可以理解,只是在面向广大消费者的宣传中,应该持有在技术研发中的谨慎和严谨态度,让支持品牌的消费者避免蒙受不必要的损失,对企业失去信任。
  广汽集团曾多次在新能源汽车宣传方面“翻车”。早在2019年,广汽埃安便曾以“等速续航”作为卖点进行宣传,此举一度使得其被同行发文直接谴责。2020年底,广汽传祺GS4插电混动版车型因续航公里数造假问题被工信部约谈。
  去年年底,在比特币暴涨之际,广汽蔚来称将是中国首家接受比特币支付购车款的汽车企业,不过不久后,公司便公开道歉。在宁德时代811电池事件中,广汽蔚来还给出了如因宁德时代811电池起火整车全赔的承诺博人眼球,不过最终仍以道歉告终。
  自主品牌增长乏力
  目前,广汽集团旗下的整车企业包括广汽本田、广汽讴歌、广汽丰田、广汽菲克、广汽三菱、广汽蔚来等合资车企以及广汽乘用车、广汽埃安(原广汽新能源)两大自主车企。
  2020年,广汽集团全年整体销量204.38万辆,同比微降0.89%。其中,来自广汽本田和广汽丰田这两家日系车企总销量占比超80%,分别完成销量80.58万辆和76.5万辆,销量分别同比增长2.65%和12.17%。
  相比之下,其自主品牌广汽乘用车销量则较为惨淡,在2019年大幅下降了28.14%后,2020年继续下降7.95%至35.4万辆,与2016年的37.2万辆水平相当。据粗略统计,在同行竞争对手中,吉利汽车自主品牌乘用车2016年的销量为76.59万辆,2020年为132.02万辆,涨幅超过七成;长城汽车分别为107.45万辆和111.16万辆,也略有增长。
  不可否认的是,合营企业的确为广汽集团带来了不菲的投资收益,2018年至2020年前三季度,广汽集团的营业利润分别为116.45亿元、56.82亿元、49.59亿元,投资收益分别为90.03亿元、96.26亿元、76.64亿元,占比分别为77.31%、169.41%、154.55%。
  2020年上半年,公司来自合资企业的投资收益高达41.15亿元,而广汽丰田和广汽本田实际收入总额合计超900亿元,为广汽集团总营收的几倍。而如果单看自主业务的盈利水平,近3年来,公司整车业务的毛利率持续下滑,去年上半年仅为1%左右。
  梳理发现,目前,除了广汽集团,上汽集团、一汽集团、北汽集团等头部车企80%的销量都来自合资公司,且合营公司也贡献了绝大多数盈利,但实际上,因为需要分割利润给外资品牌,其获得实际利润相当低。
  此外,随着外资股比限制政策的放开,越来越多的车企提高对旗下合资车企的持股比例,比如大众集团、宝马集团、戴勒姆三大德国车企巨头均已有所行动,这也意味着车企靠着合资车企输血的模式将逐渐远去。
  对于上述种种质疑,广汽集团公关部人士表示,广汽集团受到今年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公司旗下不同品牌车辆产销数据的波动均为市场正常现象,目前公司也在加大自主品牌研发创新的力度,根据技术及市场的成熟度,公司将逐步开拓其在超级快充电池、超级电容器、车身轻量化、燃料电池等领域的应用,向新能源产业链上下游延伸。周淼

版权所有:城市金融报社 备案号:陕ICP备12000252号

地址:西安市高新区锦业一路10号中投国际大厦A座18层 邮政编码:710061 联系电话:029-89668757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21 邮发代号:51-40 广告经营许可证:陕工商广字01-013 城市金融网网址:WWW.CSJRW.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