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发布日期:
夜游翠华山
□祁河
  老同学覆新长安,盛邀翠华山夜游,说是夏暑难耐,来凉快凉快。
  翠华山位于长安太乙宫镇,距西安城20公里,以罕见的山崩地貌和湖光山色“独秀终南”,是儿时郊游踏春、荡起双桨的美好记忆。
  十年前愚在两报耕耘,曾参与“万人登翠华山”活动,与笑冬、建新等登至湖边茶叙。后两度访樊州老师画室,读先生的山水墨线,静静听他抚古曲高山流水,一同畅饮并闻其隐居终南的感悟。有回还踩着积雪,经由双瀑飞虹和十八盘徒步入山洗肺,也算是与她有缘。
  此次黄昏进山还是头一回。夕阳下景区大门牌坊横匾“翠华山”三字,乃陈少默手笔,楹联:“终南毓秀太乙钟灵始悟翠华招汉武,冰洞垂凌龙湫泄玉应知胜景在长安。”出自著名书法家李成海。
  在景区强副总的引领下,驱车6公里盘旋进山,钻出一条人工开凿的隧道不久,便可看见那棵熟悉的迎宾松了。这棵油松高约十五六米,胸径差不多1米,两人才能合抱,威风凛凛地挺立于天池之畔,相传植于明景泰年间,是翠华山景区的标识之一。
  强总道地的太乙宫人,30出头的模样,由普通员工成为干练的管理者,十多年亲历了景区的变化。她说经过生态整治,拆除违建,翠华山变得越来越美,游人也越来越多。
  她先引我们一行,在暮色苍茫中的天池沿岸漫步。只见湖水晶莹碧澄,山形松影在碧波中轻轻摇拽,水中小舟荡漾,湖畔游人如梭,还有人搭起了帐篷准备露营。
  她介绍:翠华山天池,又名“太乙池”或“龙移湫”,天然形成,在终南山独树一帜。大约唐天宝年间发生地震,山峰突然崩裂,坚硬的花岗岩崩塌滚落,填塞山谷形成堰塞湖。池水宽阔,约有5万平方米,水深10余米,宛如秦岭中一颗耀眼的明珠。大多游人都是冲这一池湖水来的。
  回到湖边的艺术中心,这里原是樊州老师画馆,现已改成供游人小憩餐饮的地方。老同学在此款待大伙,放言定将长安及终南山建设发展得更好。
  不由想起樊洲老兄,先生字龙人,号龙隐,15岁开始研修中国画,先后师从叶访樵、石鲁、康师尧等。39岁结缘终南山,以秦岭为创作基地,徒步考查72峪。49岁在翠华山建成樊洲中国画馆,多次赴法、英、德、加拿大和港台等地办展。只可惜画馆大部被拆除,不知樊老师现今在哪里操琴、习武、作画?
  酒酣微醺,老同学又邀游湖。坐上电动画舫,掠起道道浪花,凉风拂面,心旷神怡。突然岸边水中音乐四起,灯光闪烁,水柱喷涌。原来是景区以山水为台,以光影为形,刚刚打造的灯光秀。一时水里夜空,星光璀璨,流光溢彩,岸边石岩,火树银花,灯火通明,将翠华山装扮成童画般的梦幻世界。
  与此同时,《天池夜宴》水幕电影开始放映。当翠华姑娘与潘郎的爱情故事显现于水幕之时,使人们仿佛穿越时空隧道,再次走进汉唐来阅读历史。搞灯光照明的杨文军建言,何不借此神山圣水,打造一台如“刘三姐印象”或“长恨歌”的节目,定能引来更多的游客。
  原来翠华山名太乙山,传说有太乙真人在此修炼。自秦以来便是皇家“上林苑”或“御花园”,秦始皇曾经在此狩猎休闲,汉武帝曾在此设立祭天道场,唐太宗曾在此避暑消夏。
  相传古时泾阳县有位翠华姑娘,与邻村小伙潘郎相爱。兄嫂却逼她嫁给富家子弟。翠花连夜逃入终南山,她的哥哥追至太乙山,见翠花坐在石洞中,急忙伸手去拉时,突然霹雳声响,山岳崩陷,地动山摇,烟雾翻腾。山间出现太乙池,翠花化为仙女而去。
  为纪念这位敢于反抗封建礼教的姑娘,人们将太乙山改称为翠华山,又在天池湖畔建立翠华宫。每年农历六月初一举行翠花姑娘庙会,成千上万的善男信女披星戴月朝庙,香火极盛。
  愚斗胆对老同学和强总讲,节目名字应叫翠华仙子,皆曰:然。

版权所有:城市金融报社 备案号:陕ICP备12000252号

地址:西安市曲江新区芙蓉南路3号 邮政编码:710061 联系电话:029-89668757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21 邮发代号:51-40 广告经营许可证:陕工商广字01-013 城市金融网网址:WWW.CSJRW.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