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潮经济何以“长红”

2025年10月09日 字数:2481
  本报综合报道 今年中秋、国庆“双节”期间,全国消费市场热度持续攀升,节日礼盒作为核心消费品类,凭借场景刚需属性,成为当前市场中的突出板块。
  调查发现,消费者选购逻辑已明显转向理性,“品质可靠、性价比优、价值匹配”成为核心考量;与此同时,国潮元素赋能与老字号“守正创新”,让经典款产品持续走俏,共同勾勒出“双节”消费市场的鲜明特征。
  “国潮范”再掀热潮
  今年“双节”消费市场,“经典产品稳销、国潮礼盒受捧”的特征尤为显著。
  其中,青岛啤酒与北京稻香村两大老字号凭借精准的产品策略与文化注入,成为节日消费市场的“亮眼代表”,其表现背后,是消费者对“品质+文化内涵”双重需求的集中释放。
  围绕“场景化”核心,各大品牌针对性推出礼盒产品,覆盖多元消费需求:青岛啤酒经典8+2礼盒以“8罐经典款+2罐白啤”的混搭组合,既兼顾家庭聚餐中不同成员的口味偏好,又为走亲访友提供“一份礼含两种味”的实惠选择;白啤组合装三色礼盒更具创新力,包含经典白啤(朦胧云雾感+花果香)、桂花味白啤(秋日桂韵)、樱花味白啤(清甜气息),精准戳中年轻消费者对“新鲜体验”与“颜值消费”的追求,成为露营小聚、好友互赠的“爆款”。
  北京稻香村同样聚焦中秋场景,推出“京韵中轴”“锦雅逸月”等主题礼盒:“京韵中轴”以绘画形式呈现北京中轴线地标与古都秋景,内装10种经典月饼;“锦雅逸月”通过烫金工艺还原传统庭园意境,还搭配“玉兔流沙”冰箱贴,在传递节日祝福的同时增添实用价值。
  值得关注的是,两大品牌礼盒均将文化元素融入产品核心,让“国潮”不止于表面符号。青岛啤酒在礼盒设计中,将百年品牌底蕴与国潮美学结合,白啤组合装三色礼盒、鸿运当头礼盒等产品通过色彩搭配与视觉设计传递中式审美,兼具品质感与文化氛围;北京稻香村则更进一步,将中秋民俗与地域文化注入产品——现烤“月亮饼”缀满桂花云纹、内藏流心奶黄馅,“福兔饼”以玉兔造型呼应传统节日,“京韵中轴”礼盒更以中轴线文化为内核,让消费者在选购中感受文化魅力。
  而在“双节”前夕,长沙市五一商圈更迎来一场“传统+潮流”的商业盛宴,由王府井免税集团联合湖南省老字号协会打造的“九州湾—老字号国潮中心”,在天心区黄兴中路王府井百货8楼市内免税店正式开业。据了解,这不仅是全国首个融合免税购物、中华老字号、新国潮品牌与外贸优品的创新消费空间,更标志着湖南在“文旅商贸”融合、提振消费道路上迈出关键一步。
  湖南省老字号协会相关负责人表示:“希望通过这个平台,让全球消费者在带走商品的同时,更带走独特的中国文化与记忆,让老字号在新时代焕发新光彩。”
  调查发现,国潮经济正渗透进国人生活的方方面面。根据《2024年度青年国潮品牌强国观察报告》,如果产品融入国潮元素,78.9%的受访青年表示会更有购买意愿。在不同类型的国潮产品中,48.6%的受访青年倾向于购买服装和鞋子,45.1%则对首饰和配饰青睐有加。此外,生活装饰品、美妆护肤、潮流玩具、食品饮料等品类也均获得30%以上的受访青年支持。
  “中国潮”走出“国际范”
  曾几何时,“中国制造”多与“物美价廉”挂钩,与“高端”“潮流品牌”绝缘。而短短数年,依托深厚的东方文化底蕴,“中国制造”成功站上全球消费风口。以“国潮”为名的力量,正以空前的广度与深度,重塑中国乃至全球消费市场格局。
  何为国潮?“国”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深厚根基,“潮”是当下时尚潮流的鲜活表达,二者通过创新创意深度融合,形成了席卷市场的“国潮”。
  开源证券轻工纺服首席分析师郭彬认为,国潮是时尚对中式审美的再发现、再发掘,其文化与精神内核,是以中华传统文化为核心的中式美学体系。
  政策层面亦为其保驾护航:今年1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培育新增长点繁荣文化和旅游消费的若干措施》,明确提出“开发时尚国潮产品”,要求推出彰显中国审美、中国风格的时尚穿戴、家居、潮玩、电子设备等产品,推动服装、箱包、珠宝等领域开发联名款文创产品,打造国货“潮牌”“潮品”。
  而不知不觉间,国潮品牌已逐步发展成令人骄傲的“国货之光”,李宁推出“中国李宁”产品线,并将Logo置于产品最显眼处,彰显中国身份;老干妈将国潮风融入风味糟辣剁椒新品包装;老铺黄金将古法工艺与现代设计结合,在国际珠宝领域树立起东方美学标杆。
  在政策引导与市场发力下,国潮经济已迈入万亿级规模。据艾媒咨询数据,2023年中国国潮经济市场规模达20517.4亿元,同比增长9.44%;预计2028年将突破3万亿元,达到30074.2亿元,增长潜力显著。
  如今,国潮经济不仅在国内“热浪涌动”,更加速“出海”,在全球刮起“中国风”。
  其中,潮玩文创率先破局,以IP为桥打破文化隔阂。泡泡玛特将潮玩与传统非遗深度绑定,旗下多款IP产品融入瓷器、绒花等传统技艺,如点缀南京绒花饰件的Molly玩偶,深受全球消费者喜爱;文艺领域出海成果亮眼,九维文化运作的舞剧《咏春》,在英国伦敦沙德勒之井剧院演出12场、法国巴黎会议宫演出4场,刷新中国本土舞剧海外商演的时间与场次纪录。
  这些案例背后,是国潮文化获得全球认同的信号。
  在锦泓集团副总经理、南京云锦博物馆馆长简名伟看来,国潮出海正站在“国家软实力”与“市场硬需求”的交汇点。如近两年中法、中意建交纪念外展上的《海屋朝鹤》《十全十美》艺术品所示,中华传统文化的现代表现,有望成为国家外交的文化名片。“未来,跨国融合或可成为国潮商品的重要创新方向,打造全新消费体验。”
  郭彬则认为,国潮真正的“护城河”有三:一是扎实的产品基础与服务能力;二是对中国文化正确且深入的认知;三是对市场与国潮的敬畏之心。“唯有持续洞察消费者需求,推动产品传承与迭代,将产品输出升级为文化输出,才能让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国、认识中国、欣赏中国。”
  在业内人士看来,国潮不是昙花一现的流量狂欢,而是以“传承+创新”为内核的系统战、持久战。国潮要实现“长红”,必须回归商业本质,打造兼具独特文化价值与过硬品质的好产品、好品牌。这不仅是国潮经济从“现象级热潮”沉淀为“成熟产业”的必经之路,更是其持续点亮国内消费、以文化名片之姿走向全球的核心底气。唯有如此,国潮才能真正从“中国潮”变为“世界潮”,让中国审美与中国品牌,在全球消费市场站稳脚跟、绽放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