甜蜜的“致富密码”
农行广安分行支持葡萄产业做大做强
2025年10月09日
字数:2293
8月以来,四川广安华蓥市德嘉农业公司葡萄专业合作社(以下简称“德嘉葡萄合作社”)负责人汪珣格外忙碌。她一边忙着通过线上渠道销售基地葡萄,一边加紧测试第三条生产线,力争明年年初进入生产阶段。这背后,离不开农业银行以金融为“笔”,书写的惠农、支农、惠民篇章,为葡萄产业发展注入澎湃动能。
浇灌产业根基
今年是汪珣种植葡萄的第17个年头。2008年,在华蓥市招商引资政策以及良好营商环境的吸引下,她毅然辞职来到阳和镇,投身葡萄种植行业。
毫无农业经验的汪珣选择种植葡萄。“原以为解决了技术问题,后续就没有什么可担心的了。”汪珣说,让她没想到的是,种植业异常辛苦,葡萄从栽种到挂果,需要三年漫长的生长期,在此期间不仅没有任何收益,还要持续投入资金用于施肥、改良土壤,土地流转费和人工费也一分不能少。
面对资金短缺,汪珣甚至抵押了自己的房产。但即使这样,她也从未想过放弃。“我不能放弃,要对得起团队的付出,对得起流转土地给我的农户,更不能辜负银行的支持。”汪珣坚定地说。
“没有银行的资金支持,我的创业梦难以实现。”德嘉葡萄合作社负责人汪珣介绍,该葡萄基地位于华蓥市阳和镇祝家坝村,占地777亩,种植有玫瑰香、葡之梦、浪漫红颜、美人指等21个品种。“基地目前种植葡萄200余亩,今年预计产量超过60万斤,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10%,年产值300万余元”。
“这么多年,要不是农行四川广安分行的大力支持,我们的葡萄种植也扩大不到现在的规模。”汪珣介绍说,村子里从开始发展葡萄种植,就得到了农行的资金支持,近几年来,葡萄价格不断呈现上升趋势,种植葡萄的村民越来越多,逐渐形成规模。破解生产难题
今年初,随着市场对葡萄品质和产量要求的不断提高,汪珣迫切想要对葡萄园进行升级改造,然而资金短缺却成为横亘在她面前的难题。就在她一筹莫展之际,广安分行为她量身定制了570万元的贷款方案。这笔资金犹如一场“及时雨”,让汪珣得以引进先进的种植设施,改良土壤环境,还引进了优质的葡萄品种。
如今,她的葡萄园焕发新生,一串串饱满的玫瑰香葡萄挂满枝头,承载着丰收的喜悦。“多亏了广安分行的支持,让我能放手去干,实现葡萄园的升级,现在我的信心更足了!”汪珣表示。
“这么多年,要不是农行的大力支持,我们的葡萄种植也扩大不到现在的规模。”汪珣介绍说,村子里从开始发展葡萄种植,就得到了农行的资金支持,近几年来,葡萄价格不断呈现上升趋势,种植葡萄的村民越来越多,逐渐形成规模。
“近年来,葡萄长势一年比一年好,销量一年比一年强,售价翻了一番,一亩地至少能收入1万元。”汪珣说,随着葡萄基地的发展,为周边群众搭建起了就业增收平台。基地在每年葡萄管护期和采摘高峰期,都会聘请周边群众来打工,高峰期最多聘请了200余名村民。周边群众不仅通过土地流转获得租金,也就近务工获取了收入。
截至目前,广安分行累计向汪珣投放贷款3000余万元。
在广安,还有许多的种植农户和汪珣有着类似的经历。产业发展规模从小到大、管理从粗放到精细、品种从稀少到丰富,一步一步,从“小水果”变成“大产业”,背后离不开广安分行金融“活水”的灌溉。
种出高甜好葡萄
2011年,德嘉葡萄合作社基地葡萄进入丰产期,汪珣也从种植“门外汉”成长为行家里手。多年来,她坚持按照每亩地4吨有机肥的标准,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完全不用除草剂,让葡萄树有了充足的养分。
同时,汪珣还坚持“控产提质”,将葡萄亩产控制在3000斤以内。在她的精心培育下,基地葡萄不仅色泽鲜艳、果实饱满,更以高甜度和强抗病性赢得了市场的青睐。
“我们基地连续6年获得‘有机产品’认证,连续3年获得‘绿色食品’认证。”汪珣自豪地说,“虽然我们的葡萄产量不算高,但品质很好,每亩地至少能多收益1万元。”
“葡萄质量高,也要懂得‘吆喝’。我们既有基地,又有产品,通过网络电商、微商等渠道进行销售,许多订单就‘自己飞来了’。”汪珣说,今年7月20日起,在市返乡创业协会的帮助下,她带着自家葡萄,加入了网络营销的大军。最多的时候,一天能接到六七百件订单。“我们通过电商经营捕捉市场需求,再通过自己在品种引进、种植和销售模式上的不断探索,目前线上销售量已占总销售量的20%”。
打造全产业链
如今,汪珣将目标从葡萄的标准化种植,转移到车间的精深加工,打造集种植、加工、观光于一体的现代农业综合体。
在种植基地旁,一座法式酒庄城堡掩映在葡萄园中,成为新兴网红打卡地,这里也是汪珣下一步计划的加工地。“我们在这里安装了3条生产线,分别用于生产葡萄酒、葡萄气泡水和果汁气泡水,最终形成一条从种植到深加工的全产业链。”汪珣说,这样可以充分挖掘葡萄产业的全价值链,延伸下游产品,推动产业由单一葡萄酒向多品类发展,打造多元加工的产品矩阵,力争将每一颗葡萄“吃干榨净”。
“不只是种葡萄,我们还要让土地‘忙’起来。”汪珣表示,葡萄成熟期从6月中旬持续至9月上旬,消费者在这3个月内尝到不同口感的葡萄后,基地的土地就会闲置。从去年起,她就开始在葡萄架下种植赤松茸、羊肚菌等食用菌品种,采摘期从当年10月延续至次年4月。5月,基地试种了3年的车厘子也进入了成熟期。这样一来,土地全年不闲置,村民也一直有活干、有收入。
在德嘉葡萄合作社葡萄产业兴旺的背后,正是农行人扎实开展走访入户工作,让资金真正成为“活水”的具体实践。
近年来,广安分行坚持“支农支小”市场定位不动摇,将“整村授信”“四张清单”走访对接作为服务“三农”和乡村振兴的有力武器,在推动产业兴旺、助力百姓增收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截至8月末,广安分行涉农贷款余额80亿元,新发放涉农贷款6.1亿元。其中,农户贷款余额34亿元,新发放农户贷款3.2亿元,帮助16137户农民增收致富。
李华 朱晓萍
浇灌产业根基
今年是汪珣种植葡萄的第17个年头。2008年,在华蓥市招商引资政策以及良好营商环境的吸引下,她毅然辞职来到阳和镇,投身葡萄种植行业。
毫无农业经验的汪珣选择种植葡萄。“原以为解决了技术问题,后续就没有什么可担心的了。”汪珣说,让她没想到的是,种植业异常辛苦,葡萄从栽种到挂果,需要三年漫长的生长期,在此期间不仅没有任何收益,还要持续投入资金用于施肥、改良土壤,土地流转费和人工费也一分不能少。
面对资金短缺,汪珣甚至抵押了自己的房产。但即使这样,她也从未想过放弃。“我不能放弃,要对得起团队的付出,对得起流转土地给我的农户,更不能辜负银行的支持。”汪珣坚定地说。
“没有银行的资金支持,我的创业梦难以实现。”德嘉葡萄合作社负责人汪珣介绍,该葡萄基地位于华蓥市阳和镇祝家坝村,占地777亩,种植有玫瑰香、葡之梦、浪漫红颜、美人指等21个品种。“基地目前种植葡萄200余亩,今年预计产量超过60万斤,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10%,年产值300万余元”。
“这么多年,要不是农行四川广安分行的大力支持,我们的葡萄种植也扩大不到现在的规模。”汪珣介绍说,村子里从开始发展葡萄种植,就得到了农行的资金支持,近几年来,葡萄价格不断呈现上升趋势,种植葡萄的村民越来越多,逐渐形成规模。破解生产难题
今年初,随着市场对葡萄品质和产量要求的不断提高,汪珣迫切想要对葡萄园进行升级改造,然而资金短缺却成为横亘在她面前的难题。就在她一筹莫展之际,广安分行为她量身定制了570万元的贷款方案。这笔资金犹如一场“及时雨”,让汪珣得以引进先进的种植设施,改良土壤环境,还引进了优质的葡萄品种。
如今,她的葡萄园焕发新生,一串串饱满的玫瑰香葡萄挂满枝头,承载着丰收的喜悦。“多亏了广安分行的支持,让我能放手去干,实现葡萄园的升级,现在我的信心更足了!”汪珣表示。
“这么多年,要不是农行的大力支持,我们的葡萄种植也扩大不到现在的规模。”汪珣介绍说,村子里从开始发展葡萄种植,就得到了农行的资金支持,近几年来,葡萄价格不断呈现上升趋势,种植葡萄的村民越来越多,逐渐形成规模。
“近年来,葡萄长势一年比一年好,销量一年比一年强,售价翻了一番,一亩地至少能收入1万元。”汪珣说,随着葡萄基地的发展,为周边群众搭建起了就业增收平台。基地在每年葡萄管护期和采摘高峰期,都会聘请周边群众来打工,高峰期最多聘请了200余名村民。周边群众不仅通过土地流转获得租金,也就近务工获取了收入。
截至目前,广安分行累计向汪珣投放贷款3000余万元。
在广安,还有许多的种植农户和汪珣有着类似的经历。产业发展规模从小到大、管理从粗放到精细、品种从稀少到丰富,一步一步,从“小水果”变成“大产业”,背后离不开广安分行金融“活水”的灌溉。
种出高甜好葡萄
2011年,德嘉葡萄合作社基地葡萄进入丰产期,汪珣也从种植“门外汉”成长为行家里手。多年来,她坚持按照每亩地4吨有机肥的标准,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完全不用除草剂,让葡萄树有了充足的养分。
同时,汪珣还坚持“控产提质”,将葡萄亩产控制在3000斤以内。在她的精心培育下,基地葡萄不仅色泽鲜艳、果实饱满,更以高甜度和强抗病性赢得了市场的青睐。
“我们基地连续6年获得‘有机产品’认证,连续3年获得‘绿色食品’认证。”汪珣自豪地说,“虽然我们的葡萄产量不算高,但品质很好,每亩地至少能多收益1万元。”
“葡萄质量高,也要懂得‘吆喝’。我们既有基地,又有产品,通过网络电商、微商等渠道进行销售,许多订单就‘自己飞来了’。”汪珣说,今年7月20日起,在市返乡创业协会的帮助下,她带着自家葡萄,加入了网络营销的大军。最多的时候,一天能接到六七百件订单。“我们通过电商经营捕捉市场需求,再通过自己在品种引进、种植和销售模式上的不断探索,目前线上销售量已占总销售量的20%”。
打造全产业链
如今,汪珣将目标从葡萄的标准化种植,转移到车间的精深加工,打造集种植、加工、观光于一体的现代农业综合体。
在种植基地旁,一座法式酒庄城堡掩映在葡萄园中,成为新兴网红打卡地,这里也是汪珣下一步计划的加工地。“我们在这里安装了3条生产线,分别用于生产葡萄酒、葡萄气泡水和果汁气泡水,最终形成一条从种植到深加工的全产业链。”汪珣说,这样可以充分挖掘葡萄产业的全价值链,延伸下游产品,推动产业由单一葡萄酒向多品类发展,打造多元加工的产品矩阵,力争将每一颗葡萄“吃干榨净”。
“不只是种葡萄,我们还要让土地‘忙’起来。”汪珣表示,葡萄成熟期从6月中旬持续至9月上旬,消费者在这3个月内尝到不同口感的葡萄后,基地的土地就会闲置。从去年起,她就开始在葡萄架下种植赤松茸、羊肚菌等食用菌品种,采摘期从当年10月延续至次年4月。5月,基地试种了3年的车厘子也进入了成熟期。这样一来,土地全年不闲置,村民也一直有活干、有收入。
在德嘉葡萄合作社葡萄产业兴旺的背后,正是农行人扎实开展走访入户工作,让资金真正成为“活水”的具体实践。
近年来,广安分行坚持“支农支小”市场定位不动摇,将“整村授信”“四张清单”走访对接作为服务“三农”和乡村振兴的有力武器,在推动产业兴旺、助力百姓增收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截至8月末,广安分行涉农贷款余额80亿元,新发放涉农贷款6.1亿元。其中,农户贷款余额34亿元,新发放农户贷款3.2亿元,帮助16137户农民增收致富。
李华 朱晓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