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博会解锁低空经济“高飞”密码
2025年10月23日
字数:2083
本报综合报道 日前,为期4天的第七届中国天津国际直升机博览会(以下简称“直博会”)圆满落下帷幕。作为我国通用航空领域的重要展会,本届直博会不仅集中展示了直升机、无人机、eVTOL(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等低空装备的新技术与新产品,更以5000平方米的低空经济馆首次系统性呈现“空中装备+地面支撑+场景落地”的产业生态,成为观察我国低空经济从“概念”走向“现实”、向“万亿蓝海”加速迈进的关键窗口。
新型装备扎堆亮相
本届直博会上,多型兼具实用性与未来感的航空器集中亮相,展现我国低空装备研发的硬实力。在民用直升机领域,4吨级AC332民用直升机、7吨级AC352民用直升机、13吨级AC313A民用直升机等AC系列机型悉数登场,这些“空中救援利器”已在经济建设与应急救援中发挥重要作用。
航空工业集团装备体系部副部长赵雷介绍,我国在研的大型重载运输直升机,凭借大运载能力与快响应速度,将进一步提升重大灾害应对能力。
科幻感十足的“紫火”垂直通用起降平台首次公开亮相,由中航环球文化科技(北京)有限公司携“南天门计划”推出,成为展会“吸睛担当”。
而在eVTOL领域,航空工业集团的AR-E800堪称“明星产品”,其突破多旋翼重构控制、航空动力电池抗坠防护等核心技术,即便单旋翼失效仍能稳定飞行。另有一款可搭载7人的eVTOL展品格外受关注,据工作人员介绍,该机型以纯电为动力,最大航程达300千米,专为医疗救援设计,同时可覆盖城市空中交通、货物运输等场景,预计2027年正式面世。
绿色动力成为低空装备创新的重要方向。中国航发研制的兆瓦级氢燃料涡轴发动机便实现多项“绿色突破”:燃料掺氢率100%、起动包线拓宽20%、红外辐射强度降低40%、维护成本降低20%,2024年已在国内率先完成整机性能达标与60小时持久摸底试验。
“若以1000千瓦容量计算,传统航空发动机飞行1小时产生3吨二氧化碳,而氢燃料机型碳排放为零。”中国航发展区工作人员的对比,凸显了其环保优势。
此外,全球起飞重量最大的民用水陆两栖飞机AG600“鲲龙”也亮相展会,作为森林灭火利器,它可在火场上空30米至50米低空低速投水,一次装载12吨水,能覆盖4000平方米有效火场,相当于“瞬间降下一场暴雨”。
市场格局逐步清晰
在直博会同期举办的论坛上,还发布了《民用直升机中国市场预测年报(2025-2034)》,为低空经济产业布局提供数据支撑。
该年报预测,2029年中国民用直升机机队规模将突破1700架;受无人机、eVTOL等新质低空装备替代影响,2030年后机队增速将放缓,2034年规模预计突破2000架。未来10年,我国将有26架民用直升机退役,总需求量达685架,其中需求集中于涡轴直升机。
“随着电池技术发展,eVTOL将抢占3吨及以下轻小型直升机市场。”航空工业直升机所副总设计师刘文琦指出,当前低空经济产业正加速起跑,安全与成本仍是需重点关注的问题。航空工业直升机设计研究所正加快多款eVTOL研发,其在环保性、安全性、低噪声、低成本和智能化方面的优势,将进一步丰富低空装备谱系。
国研新经济研究院创始院长朱克力表示,我国已形成直升机与通用飞机、eVTOL、无人机“分工协作、优势互补”的发展格局,这一格局将为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奠定基础。
产业生态加速成形
本届直博会的一大突破,是从单一装备展示转向系统化生态呈现——京津冀三地首次组建低空经济展团,联合展示新型航空器、无人机在研发、生产、应用、服务等领域的创新成果;低空经济馆覆盖整机、发动机、螺旋桨、复合材料、电机等产业链全链条上下游,吸引深圳飞马机器人、蜂巢航宇等企业参展。
在场景落地层面,“低空+”应用模式持续拓展:低空旅游、空中交通、海洋作业、工业巡检、无人机配送等场景已从“设想”走向“实践”。直博会开幕当日,21个覆盖研发设计、装备制造、航空培训等领域的航空产业合作项目集中签约;中国民航大学、天津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与天津海特飞机工程有限公司还将共建航空航天制造与服务产教融合共同体,为低空经济发展储备专业人才。
如何破局前行
“低空经济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赛道,也是培育新动能、获取未来竞争优势的关键领域。”业内专家表示,当前低空经济虽已从“展台”迈向“蓝天”,但仍需破解安全监管、协同发展等挑战。
中国民航局预测,2025年我国低空经济市场规模将达1.5万亿元,2035年有望突破3.5万亿元,要实现这一目标,需全行业共同构建安全可靠的发展环境。
在监管体系建设上,天津已率先探索——天津低空经济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打造的省级低空飞行服务平台,可整合全市空域数据,实现飞行活动实时调度与风险预警,预计年内正式上线。
国家消防救援局原助理总监闫鹏建议,需进一步建立完善行政管理体系、标准与装备监管体系,加大低空安全技术研发投入;多位专家呼吁加快制定低空经济安全管理法规,明确飞行准入、安全标准等细则,完善《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管理暂行条例》配套措施,构建民航、军航、公安等多部门协同监管体系。
“下一步应加快构建有人机与无人机协同任务体系,在应急救援等复杂任务中实现效能倍增。”中国飞龙通用航空有限公司总经理龚全表示,还需积极拓展医疗救护、娱乐飞行、包机等市场,降低使用门槛,推动研发制造、服务运营、基础设施建设协同发展。随着技术突破、生态完善与模式成熟,低空经济的“万亿蓝海”正从蓝图一步步变为现实。
新型装备扎堆亮相
本届直博会上,多型兼具实用性与未来感的航空器集中亮相,展现我国低空装备研发的硬实力。在民用直升机领域,4吨级AC332民用直升机、7吨级AC352民用直升机、13吨级AC313A民用直升机等AC系列机型悉数登场,这些“空中救援利器”已在经济建设与应急救援中发挥重要作用。
航空工业集团装备体系部副部长赵雷介绍,我国在研的大型重载运输直升机,凭借大运载能力与快响应速度,将进一步提升重大灾害应对能力。
科幻感十足的“紫火”垂直通用起降平台首次公开亮相,由中航环球文化科技(北京)有限公司携“南天门计划”推出,成为展会“吸睛担当”。
而在eVTOL领域,航空工业集团的AR-E800堪称“明星产品”,其突破多旋翼重构控制、航空动力电池抗坠防护等核心技术,即便单旋翼失效仍能稳定飞行。另有一款可搭载7人的eVTOL展品格外受关注,据工作人员介绍,该机型以纯电为动力,最大航程达300千米,专为医疗救援设计,同时可覆盖城市空中交通、货物运输等场景,预计2027年正式面世。
绿色动力成为低空装备创新的重要方向。中国航发研制的兆瓦级氢燃料涡轴发动机便实现多项“绿色突破”:燃料掺氢率100%、起动包线拓宽20%、红外辐射强度降低40%、维护成本降低20%,2024年已在国内率先完成整机性能达标与60小时持久摸底试验。
“若以1000千瓦容量计算,传统航空发动机飞行1小时产生3吨二氧化碳,而氢燃料机型碳排放为零。”中国航发展区工作人员的对比,凸显了其环保优势。
此外,全球起飞重量最大的民用水陆两栖飞机AG600“鲲龙”也亮相展会,作为森林灭火利器,它可在火场上空30米至50米低空低速投水,一次装载12吨水,能覆盖4000平方米有效火场,相当于“瞬间降下一场暴雨”。
市场格局逐步清晰
在直博会同期举办的论坛上,还发布了《民用直升机中国市场预测年报(2025-2034)》,为低空经济产业布局提供数据支撑。
该年报预测,2029年中国民用直升机机队规模将突破1700架;受无人机、eVTOL等新质低空装备替代影响,2030年后机队增速将放缓,2034年规模预计突破2000架。未来10年,我国将有26架民用直升机退役,总需求量达685架,其中需求集中于涡轴直升机。
“随着电池技术发展,eVTOL将抢占3吨及以下轻小型直升机市场。”航空工业直升机所副总设计师刘文琦指出,当前低空经济产业正加速起跑,安全与成本仍是需重点关注的问题。航空工业直升机设计研究所正加快多款eVTOL研发,其在环保性、安全性、低噪声、低成本和智能化方面的优势,将进一步丰富低空装备谱系。
国研新经济研究院创始院长朱克力表示,我国已形成直升机与通用飞机、eVTOL、无人机“分工协作、优势互补”的发展格局,这一格局将为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奠定基础。
产业生态加速成形
本届直博会的一大突破,是从单一装备展示转向系统化生态呈现——京津冀三地首次组建低空经济展团,联合展示新型航空器、无人机在研发、生产、应用、服务等领域的创新成果;低空经济馆覆盖整机、发动机、螺旋桨、复合材料、电机等产业链全链条上下游,吸引深圳飞马机器人、蜂巢航宇等企业参展。
在场景落地层面,“低空+”应用模式持续拓展:低空旅游、空中交通、海洋作业、工业巡检、无人机配送等场景已从“设想”走向“实践”。直博会开幕当日,21个覆盖研发设计、装备制造、航空培训等领域的航空产业合作项目集中签约;中国民航大学、天津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与天津海特飞机工程有限公司还将共建航空航天制造与服务产教融合共同体,为低空经济发展储备专业人才。
如何破局前行
“低空经济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赛道,也是培育新动能、获取未来竞争优势的关键领域。”业内专家表示,当前低空经济虽已从“展台”迈向“蓝天”,但仍需破解安全监管、协同发展等挑战。
中国民航局预测,2025年我国低空经济市场规模将达1.5万亿元,2035年有望突破3.5万亿元,要实现这一目标,需全行业共同构建安全可靠的发展环境。
在监管体系建设上,天津已率先探索——天津低空经济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打造的省级低空飞行服务平台,可整合全市空域数据,实现飞行活动实时调度与风险预警,预计年内正式上线。
国家消防救援局原助理总监闫鹏建议,需进一步建立完善行政管理体系、标准与装备监管体系,加大低空安全技术研发投入;多位专家呼吁加快制定低空经济安全管理法规,明确飞行准入、安全标准等细则,完善《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管理暂行条例》配套措施,构建民航、军航、公安等多部门协同监管体系。
“下一步应加快构建有人机与无人机协同任务体系,在应急救援等复杂任务中实现效能倍增。”中国飞龙通用航空有限公司总经理龚全表示,还需积极拓展医疗救护、娱乐飞行、包机等市场,降低使用门槛,推动研发制造、服务运营、基础设施建设协同发展。随着技术突破、生态完善与模式成熟,低空经济的“万亿蓝海”正从蓝图一步步变为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