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活水”普惠百业万企

——工行德州分行普惠金融贷款余额突破80亿元

2025年10月23日 字数:1864

  □通讯员 宋开峰
  德州分行“流动银行车”入园进企下村,开展面对面服务。
  德州市地处山东省西北部,是连接华北与华东的重要枢纽,自古就有“九达天衢”“神京门户”的美誉,也是山东省内唯一被列入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的城市。
  作为扎根地方的国有大行,近年来,工商银行德州分行坚守“金融为民”初心,将发展普惠金融作为履行政治责任、服务区域发展的核心主线。紧扣京津冀协同发展、德州制造业强市及“吨半粮”产能建设(即一年两季粮食亩产一吨半以上)等重大战略,持续优化金融资源布局,逐步构建起以乡村振兴金融、数字普惠金融、产业链金融为支撑的普惠金融服务体系。
  截至9月末,该行普惠贷款余额达82.3亿元,惠及小微企业及个体工商户近1万户,以金融力量为地方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金融“活水”润沃野农业农村是国家发展的根基,服务“三农”始终是普惠金融的重点方向。德州分行将乡村振兴置于优先位置,聚焦粮食安全与乡村产业振兴,创新“政银协同、产品创新、渠道下沉”服务机制,持续加大涉农信贷投放。
  一方面,该行精准对接农业龙头企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及乡村重点项目,强化产业金融支持。另一方面,依托“种植e贷”“养殖e贷”等线上普惠产品,有效破解农户“缺抵押、缺信用”的融资难题,让涉农融资更便捷、更高效。
  今年春耕关键期,平原县一位种粮大户因生产周转急需资金,德州分行快速响应,第一时间为其发放200万元的“种植e贷”,及时保障春耕生产,并带动周边农户扩大种植规模。在武城、乐陵的一些特色乡镇,该行已累计为近百户涉农小微企业提供亿元级贷款,有力助推“一乡一业”特色产业发展。
  截至目前,德州分行普惠涉农贷款较年初增长超24亿元,惠及农户和涉农小微企业近5200户。一系列数据背后,是农民与涉农主体实实在在的获得感。该行将金融服务深度融入农时农需,为农民增收、乡村发展筑牢了坚实的金融支撑。
  数字普惠“触手可及”
  如何破解小微企业“融资慢、融资难”?德州分行创新设立便捷获贷中心,推动资产业务与客户经理下沉,目前下沉普惠业务已占全辖总量的60%。通过开展“千企万户大走访”活动,累计为数百户企业发放“首贷”,将金融服务精准送达企业急需环节。
  业务流程上,德州分行大力推动小微信贷全面电子化,压缩审批环节,提升服务效率。依托“经营快贷”“制造e贷”等产品,客户仅凭交易流水、纳税记录即可申请信用贷款,真正实现数据能融资、信用可变现。
  山东京奥体育器材有限公司因扩大生产、更新设备面临资金缺口,工行德州庆云支行主动上门调研对接,为企业量身定制了“制造e贷”融资方案,三日内便成功发放200万元贷款,解了企业燃眉之急。目前,德州分行90%以上的普惠贷款通过线上完成,审批时间最快可缩短至一天内。
  服务触达上,德州分行兼顾城乡差异,旗舰网点提供一站式线上申请服务,客户经理依托移动展业工具实现远程尽调与现场审批,将金融服务送到村头巷尾。创新推出的流动银行车,深入园区、企业提供服务,前9个月已走进140余家企业,让“固定网点”变成“移动服务站”。今年以来,该行通过线上产品已为数千户小微企业和农户提供数  十亿元融资支持,数字普惠金融实现了覆盖面更广、速度更快、体验更优,让更多客户在平等、便捷的环境中享受到可靠的金融服务。
  固链强链激活力
  当前,德州已形成食品加工、新能源装备等特色产业集群。针对产业链条上中小企业普遍面临的资金周转压力,德州分行主动融入产业链,围绕上下游企业、产业园区推出“园区e贷”“产业e贷”等特色产品,助力配套企业盘活资金链、稳定生产。
  在武城县暖通空调产业园,某企业凭借50万元的“产业e贷”,顺利推动新型节能风机下线,成功抢占市场先机;夏津县新型纺织园区内,490万元贷款支持企业引进无水染整设备并启动试生产,产品附加值提升近三成;乐陵市调味品产业园中,50万元资金帮助“老字号”企业完成无菌灌装线改造,年产能提升15%……
  围绕当地链主企业,该行还探索“以链带群”服务模式,通过订单融资、应收账款质押等方式,帮助上游供应商加快回款、下游经销商及时备货,推动资金在产业链内部高效循环。截至9月末,该行“园区e贷”“产业e贷”已覆盖全市2个国家级园区、11个省级园区,为近100家企业投放贷款近2亿元。
  今年以来,德州分行已先后走访企业6000余户,完成授信约120亿元,累计发放55亿元,其中供应链贷款约1.5亿元。与分散支持单一企业不同,产业链金融实现了对整个产业链条的赋能,带动链条稳定与繁荣,是金融为民的延伸实践。它有效缓解了中小企业因链条长而面临的“融资难”问题,助推了产业集群因链条稳固而实现快速发展,为德州制造业强市建设提供了坚实的金融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