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消超时罚款 外卖平台给骑手“减负”

2025年10月23日 字数:2358
  从“生死竞速”到“从容配送”,从“罚款约束”到“价值激励”,外卖行业正在经历的转型,不仅守护着千万骑手的安全与尊严,也守护着亿万用户的消费体验,更勾勒出平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径。
  本报综合报道 “双11”购物狂欢启幕之际,即时零售领域正发生一场关乎千万人利益的深层变革。
  10月16日,京东外卖宣布在深圳、南京等全国25个城市试点取消骑手超时罚款,改用“服务分”管理;10月14日,饿了么同步在南通、常州等四城推广新版服务分机制,以扣分替代现金扣款,预计10月扩大覆盖范围;美团则明确2025年底前全面取消众包骑手(非平台全职雇佣,按单计酬的骑手群体)超时罚款,截至9月底,其“安准卡”积分制度已覆盖全国70个城市。
  多平台试点取消骑手超时罚款
  调查发现,三大平台的试点方案虽各有侧重,但均指向“去罚款化”与“精细化考核”的核心方向,构建起多层次的骑手管理新体系。
  京东外卖的试点规则显示,骑手超时不再直接扣除现金,而是依据超时时长扣除相应服务分,同时配套多重权益保障:特殊天气提供额外跑单补贴,设立骑手子女关怀基金、正能量激励及爱心驿站,持续完善保险保障体系。这种“考核+关怀”的组合模式,试图在约束与激励间找到平衡点。
  据饿了么城市骑士公众号10月14日消息,平台正针对众包骑士试点推广新版服务分机制,以扣分替代原有的超时现金扣款,核心实现“多劳多得、优劳优得”。目前该机制已在南通、常州、揭阳、景德镇四城落地,预计10月覆盖更多城市。
  为减少骑手被动超时,该平台还同步推出商户端配套规则,并于9月30日全国推广:商户出餐慢只需报备1次,即可在8分钟至60分钟内发起取消,无需二次报备;同时将“加时”规则调整为“取餐后开始计时”,并取消“到店晚无法报备”的限制。
  美团的“安准卡”制度引入了“加分回血”机制,骑手的初始分值为12分,准时送单每单加0.1分,超时6分钟内扣3分,6分钟以上扣6分。若30天内积分首次清零,需参加线上培训;二次清零则需参加线下培训;三次清零将限制接单。
  超时罚款成行业痛点“超时罚款曾是支撑行业日均数千万单配送规模的‘效率密码’,却也酿成了‘用安全换时效’的畸形生态。”中国电子商务专家服务中心副主任郭涛的评价,点出了变革的深层逻辑。
  过去,平台按每单2元至5元不等,对超时骑手进行罚款,罚款金额甚至占其单均收入的15%至20%,成为悬在骑手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上海交管数据显示,2025年3月某周,两大平台骑手交通违法超2万起,闯红灯、逆向行驶成为部分骑手的“生存必需”。美团调研数据显示,超时主要源于两类场景:一是新骑手经验不足,入职30天内的新骑手超时率是1年以上老骑手的近5倍,多因对环境不熟悉、技能欠缺导致;二是天气、路况、商户出餐慢等突发异常。
  泉州一位骑手的话语更道出了行业的痛点:“暴雨天超时3分钟扣5元,相当于白跑两单,不闯灯根本赚不到钱。”
  此外,政策引导成为变革的重要推力。2025年9月,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就《外卖平台服务管理基本要求(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聚焦配送员社会保障、劳动报酬、工作时间等核心权益,要求建立公平可持续的保障机制。在监管压力与舆论关注下,平台意识到“以罚代管”已难以为继,转向正向激励既是合规要求,也是提升骑手黏性的战略选择。
  试点成果彰显变革积极效应
  “取消罚款后外卖会不会变慢?”这是消费者最普遍的担忧。而试点城市的数据与一线从业者的反馈,正在消解这份疑虑。
  江苏南京某站点负责人表示,新积分制的容错空间让骑手无需过度焦虑偶尔超时,“偶尔超一单不至于影响月收入”,试点以来整体配送效率未受影响。
  饿了么试点数据显示,南通区域骑手平均月收入增长约8%,超时申诉成功率从32%提升至78%,而用户投诉量未出现明显增长。更关键的是,外卖用户也期待看到平台服务温度提升,在试点城市中,76%的用户表示“愿意为更安全的配送等待多3分钟”。
  美团骑手保障组负责人田冶更明确表示,平台的核心目标是“确保消费者等餐时长不增加”,目前试点区域用户体验稳定。
  骑手群体的心态变化颇具代表性。北京骑手小宋坦言:“就算不扣钱,送得快才能接更多单,收入才会更高。”
  深圳一位老骑手则提到,服务分与订单质量直接挂钩,高分骑手能优先接到“近单、高佣金单”,低分骑手则只能接“远单、催单多”的难单,这种长期约束比单次罚款更有威慑力。多位骑手提到,平台算法优化让配送更具弹性,遇暴雨、交通管制等特殊情况,系统会自动触发“超时不扣分”,无需反复申诉。实现规模与价值双升级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的报告显示,2023年我国即时零售规模达6500亿元,预计2030年将超2万亿元,如此庞大的市场更需要健全的制度框架守护生态平衡。
  “取消超时罚款不是终点,而是行业重构利益平衡的起点。”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马亮指出,这场变革需要平台、骑手、用户与监管部门的协同参与。
  在算法优化层面,平台已开始突破“秒级计时”的单一逻辑。饿了么在派单中加入天气预警、交通管制等权重,路径规划剔除危险路段样本;美团优化“强制下线”功能,连续配送4小时必提醒休息20分钟,每日配送不超过11小时。这些技术调整让配送时效更贴合实际场景,减少了骑手的被动超时风险。
  监管层面的持续发力至关重要。马亮建议,应建立骑手、用户、平台三方协商机制,让骑手在配送规则制定中拥有更多话语权,同时明确平台在算法设计、权益保障中的主体责任。
  网经社电子商务研究中心数字生活分析师陈礼腾的评价道出了行业共识:“这场变革远非简单的规则调整,而是关乎效率、公平与尊严的治理升级。”从“生死竞速”到“从容配送”,从“罚款约束”到“价值激励”,外卖行业正在经历的转型,不仅守护着千万骑手的安全与尊严,也守护着亿万用户的消费体验,更勾勒出平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径。当效率与公平实现真正平衡,即时零售才能在规模扩张中实现价值升级,走向更健康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