锚定三大方向

房地产“十五五”将向高质量发展迈进

2025年11月04日 字数:2323
  近期发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系统阐述了未来五年国家发展的总体方向与重点任务。在房地产领域,《建议》明确提出“推动房地产高质量发展”,并从制度建设、住房供给、房屋品质、风险防控等多个维度作出部署,推动房地产行业向以“人民为中心”的高质量发展新阶段迈进。
  本报综合报道 日前,《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正式发布。
  从房地产领域相关表述来看,“高质量发展”成为核心主题,《建议》明确提出推动房地产高质量发展,围绕“加快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优化住房供给体系”“建设高品质‘好房子’”三大方向作出部署,为未来五年房地产行业转型与民生住房保障划定清晰路径。加快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
  《建议》将“加快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置于房地产高质量发展表述的首位。
  多位业内人士指出,这一安排源于“十四五”期间房地产行业经历深度调整后,亟须以新发展模式破解风险、突破瓶颈,支撑行业平稳转型。
  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副院长严跃进表示,《建议》提出的“完善商品房开发、融资、销售等基础制度”,是构建新模式的核心抓手,将从行业全链条解决过往存在的风险隐患与发展难题。
  浙江工业大学中国住房和房地产研究院院长虞晓芬进一步分析,当前我国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已发生重大变化,加快构建新模式是促进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治本之策”;同时,《建议》将“房地产高质量发展”纳入“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框架,进一步凸显了房地产行业的居住属性与民生定位。
  对于新模式的落地路径,住房城乡建设部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浦湛明确,关键在于完善基础制度、提升“人、房、地、钱”四类要素资源配置效率。他强调,房地产行业需立足城市内涵式发展与城市更新大场景,最终形成“产品与服务优质、供应体系健全、要素配置合理、监管制度规范、行业经营稳健”的高质量发展格局。
  广东省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李宇嘉则针对基础制度完善提出具体方向。在开发环节,可明确项目公司与企业总部的法律关系,清晰界定责任主体;在销售环节,探索实施现房销售模式,从源头防范交付风险;在融资环节,可确定一家银行或银团作为主办行,保障项目开发、建设、销售全流程的合理融资需求,确保项目如期交付,维护购房者权益。
  优化住房供给体系筑牢保障底线
  《建议》围绕“满足居民住房需求”,提出“优化保障性住房供给”“因城施策增加改善性住房供给”两大举措,进一步强化住房供给的民生属性。
  在保障性住房领域,李宇嘉指出,“十五五”期间“筑牢兜底保障”“投资于人”的导向愈发明确,住房保障作为重要“软基建”,不仅能解决城镇工薪群体、各类困难家庭的基本住房需求,更能帮助更多人扎根城市,释放消费潜力。回顾“十四五”时期,我国住房保障工作已取得显著成效:全国累计建设筹集保障性住房和城中村、城市危旧房改造等安置住房1100多万套(间),改造城镇老旧小区24万多个,超1亿群众直接受益。
  严跃进表示,当前实践中的“以购代建”“房票安置”等模式已显现成效。不少地区通过“以购代建”收购市场闲置存量商品房,转化为保障性租赁住房,既缩短了保障房建设周期,又盘活了闲置资产;城中村改造中推行的“房票安置”,则帮助更多家庭实现“安居”目标。他预计,“十五五”期间这些模式将进一步推广,切实解决居民住房难题。
  在改善性住房供给方面,《建议》提出“因城施策”的灵活导向。业内人士认为,这一表述充分考虑了不同城市房地产市场的差异性,允许地方根据库存情况、人口流入、居民需求等实际,精准调整改善性住房供应规模与结构,更好满足居民从“有房住”到“住得好”的升级需求。
  全力建设安全舒适绿色智慧“好房子”
  推动房地产高质量发展,最终需落到“房子”本身的品质提升上。《建议》明确“建设安全舒适绿色智慧的‘好房子’”,并提出实施“房屋品质提升工程”和“物业服务质量提升行动”,为住房品质划定清晰标准。
  从政策衔接来看,“好房子”的理念已在2025年发布的《住宅项目规范》中提前落地。该规范明确了多项提升居住体验的硬性标准,包括住宅层高三米及以上、四层及以上住宅必须设置电梯等,从设计源头保障住房品质。
  在地方实践中,多地已出台“好房子”建设细则并加速落地。10月28日,广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印发《广州市推进“好房子”建设的工作指引(试行)》,针对当前住房在安全性、功能性、舒适性等方面的普遍性问题,从安全、舒适、绿色、智慧四个维度制定具体建设标准,覆盖建造工艺、空间设计、软件配套等全流程。此前,山东、甘肃、上海等地也已陆续发布类似指引,通过技术规范与政策引导,推动住房向更高品质、更可持续方向发展。
  严跃进建议,房企需聚焦居民家庭关注的痛点问题开展针对性改进,同时结合现有实践中的“得房率提升”“大阳台设计”“绿色建材应用”等亮点,打造更贴合需求的优质项目。他强调,随着住房金融属性逐步弱化,产品力将成为房企吸引购房者的核心竞争力。
  值得注意的是,《建议》将“物业服务质量提升”作为“好房子”建设的延伸。李宇嘉认为,房地产进入存量时代后,居民住房需求已从“物质拥有”转向“品质体验”,物业服务的重要性愈发凸显。未来物业服务需从传统的“三保一绿”(保安、保洁、保修、绿化)“对物服务”,转向“对人服务”,涵盖老人及宠物照看、收纳与快递服务、家庭应急处理、社区养老托幼等全场景需求,为居民打造“全龄友好、全天候守护”的幸福家园。
  此外,《建议》提出“建立房屋全生命周期安全管理制度”。业内人士认为,这一制度将覆盖房屋设计、建设、交付、使用、维护等全流程,通过常态化安全排查、老化部件更新、应急机制建设等,保障房屋长期居住安全,进一步夯实“好房子”的安全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