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住房公积金跻身“万亿俱乐部”何以“后发先至”
2025年11月04日
字数:1627
截至2025年9月28日,深圳住房公积金归集资金累计突破1万亿元,开户职工超2000万人,实缴职工逾1900万。自2010年12月全面实施公积金制度以来,深圳仅用不到15年就达成“万亿”目标,成为四大一线城市中起步最晚、增速最快的城市。
归集增速破纪录
在住房公积金“万亿俱乐部”中,深圳的“冲刺速度”尤为突出。对比其他一线城市,北京1992年建立公积金制度,2017年破万亿耗时25年;上海1991年启动制度,2019年破万亿耗时28年;广州1992年实施制度,2023年破万亿耗时31年,而深圳仅用不到15年便实现突破,创下一线城市最快纪录。
在业内人士看来,深圳“后发先至”的关键,在于人口结构与缴存覆盖的双重优势。一方面,深圳全市人口平均年龄约33岁,年轻群体和新市民占比高,且当地居民平均首次购房年龄约38岁,多数年轻人暂未进入购房提取或贷款阶段,公积金缴存额长期大于提取额与贷款额之和,为资金池持续注入“活水”。另一方面,深圳从制度初期就坚持“愿缴能缴”,不断拓宽覆盖范围:不仅覆盖户籍与非户籍职工,还将外籍人士、港澳台居民纳入保障;2021年更在全国率先启动灵活就业人员缴存试点,目前已有约12万快递员、网约车司机、家政人员等加入。截至2025年9月底,深圳开户单位超60万家,形成“企业主动缴、职工愿意缴、灵活就业能参与”的良好局面。
“以前总担心灵活就业没保障,现在缴存公积金,以后买房、租房都能用上。”从事家政服务的张阿姨2023年加入缴存队伍,每月自主缴存1200元,如今已累计缴存近3万元,成为深圳公积金“全覆盖”的生动缩影。惠民政策干货满满
“每月公积金自动到账,刚好覆盖1800元房租,不用再从工资里抠钱了。”在南山科技园工作的“95后”白领小林,通过“按月委托提取”服务实现公积金与房租“无缝对接”,这正是深圳“人人可提、能提尽提”提取政策的体现。
截至2025年9月底,深圳住房公积金提取总额达6000亿元,其中住房消费类提取占比超87%,真正做到“取之于房、用之于房”。在租房提取上,深圳大幅提高额度、放宽条件,推出“按月委托提取”“租金直付”等服务,累计租房提取额超2600亿元,惠及职工超1000万人,金额与占比均居全国首位。
针对刚需购房者,深圳的公积金贷款政策同样“给力”。全市率先推出家庭代际扶持机制,父母与子女可互用公积金余额支持贷款;对首套住房、多孩家庭实施差异化支持,最高贷款额度达231万元,位居全国第一。同时,陆续推出“商转公”贷款、“顺位抵押”“带押过户”“冲还贷”等服务。
此外,为提升服务效率,深圳已构建“网站+微信小程序+App+支付宝+自助终端”全渠道服务平台:47个公积金业务事项中,44个实现全流程网办,41个实现“秒批”,缴存查询、提取贷款等大部分业务可“指尖办结”。针对异地缴存职工,“跨省通办”覆盖全国300多个城市,异地转移接续、贷款咨询等业务无需回户籍地办理。
增值收益定向惠民
归集资金不仅要“活起来”,更要“用对地方”。根据国家规定,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在保障提取与贷款资金需求后,可将结余资金转存定期存款或购买国债,实现保值增值,而增值收益则主要用于惠民领域。
2024年四大一线城市公积金增值收益数据显示,上海以137.13亿元居首,同比增长10.87%,增值收益率1.67%;北京增值收益约117.74亿元,同比增长1.5%,增值收益率1.5%;广州增值收益46.88亿元,同比增长2.86%,增值收益率1.58%;深圳增值收益45.70亿元,增值收益率1.43%。尽管收益规模存在差异,但四城增值收益的分配方向高度一致,均主要用于提取贷款风险准备金、管理费用,以及城市廉租住房(公共租赁住房)建设补充资金,其中廉租房建设补充资金占比最高。
据了解,为切实保障资金安全,深圳公积金建立了一套事前预防、事中控制、事后跟踪的风险防控体系,并依托信息化手段持续提升风险防控效力,牢牢守住职工的“钱袋子”。
在业内人士看来,从“万亿归集”到“千万惠民”,深圳住房公积金制度仅用不足15年,便走出了一条“覆盖广、政策优、服务好”的发展路径。未来,随着制度持续优化、服务不断升级,这份“民生账本”将为更多市民的“安居梦”保驾护航,为城市住房保障体系注入更强动力。 朱希杰
归集增速破纪录
在住房公积金“万亿俱乐部”中,深圳的“冲刺速度”尤为突出。对比其他一线城市,北京1992年建立公积金制度,2017年破万亿耗时25年;上海1991年启动制度,2019年破万亿耗时28年;广州1992年实施制度,2023年破万亿耗时31年,而深圳仅用不到15年便实现突破,创下一线城市最快纪录。
在业内人士看来,深圳“后发先至”的关键,在于人口结构与缴存覆盖的双重优势。一方面,深圳全市人口平均年龄约33岁,年轻群体和新市民占比高,且当地居民平均首次购房年龄约38岁,多数年轻人暂未进入购房提取或贷款阶段,公积金缴存额长期大于提取额与贷款额之和,为资金池持续注入“活水”。另一方面,深圳从制度初期就坚持“愿缴能缴”,不断拓宽覆盖范围:不仅覆盖户籍与非户籍职工,还将外籍人士、港澳台居民纳入保障;2021年更在全国率先启动灵活就业人员缴存试点,目前已有约12万快递员、网约车司机、家政人员等加入。截至2025年9月底,深圳开户单位超60万家,形成“企业主动缴、职工愿意缴、灵活就业能参与”的良好局面。
“以前总担心灵活就业没保障,现在缴存公积金,以后买房、租房都能用上。”从事家政服务的张阿姨2023年加入缴存队伍,每月自主缴存1200元,如今已累计缴存近3万元,成为深圳公积金“全覆盖”的生动缩影。惠民政策干货满满
“每月公积金自动到账,刚好覆盖1800元房租,不用再从工资里抠钱了。”在南山科技园工作的“95后”白领小林,通过“按月委托提取”服务实现公积金与房租“无缝对接”,这正是深圳“人人可提、能提尽提”提取政策的体现。
截至2025年9月底,深圳住房公积金提取总额达6000亿元,其中住房消费类提取占比超87%,真正做到“取之于房、用之于房”。在租房提取上,深圳大幅提高额度、放宽条件,推出“按月委托提取”“租金直付”等服务,累计租房提取额超2600亿元,惠及职工超1000万人,金额与占比均居全国首位。
针对刚需购房者,深圳的公积金贷款政策同样“给力”。全市率先推出家庭代际扶持机制,父母与子女可互用公积金余额支持贷款;对首套住房、多孩家庭实施差异化支持,最高贷款额度达231万元,位居全国第一。同时,陆续推出“商转公”贷款、“顺位抵押”“带押过户”“冲还贷”等服务。
此外,为提升服务效率,深圳已构建“网站+微信小程序+App+支付宝+自助终端”全渠道服务平台:47个公积金业务事项中,44个实现全流程网办,41个实现“秒批”,缴存查询、提取贷款等大部分业务可“指尖办结”。针对异地缴存职工,“跨省通办”覆盖全国300多个城市,异地转移接续、贷款咨询等业务无需回户籍地办理。
增值收益定向惠民
归集资金不仅要“活起来”,更要“用对地方”。根据国家规定,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在保障提取与贷款资金需求后,可将结余资金转存定期存款或购买国债,实现保值增值,而增值收益则主要用于惠民领域。
2024年四大一线城市公积金增值收益数据显示,上海以137.13亿元居首,同比增长10.87%,增值收益率1.67%;北京增值收益约117.74亿元,同比增长1.5%,增值收益率1.5%;广州增值收益46.88亿元,同比增长2.86%,增值收益率1.58%;深圳增值收益45.70亿元,增值收益率1.43%。尽管收益规模存在差异,但四城增值收益的分配方向高度一致,均主要用于提取贷款风险准备金、管理费用,以及城市廉租住房(公共租赁住房)建设补充资金,其中廉租房建设补充资金占比最高。
据了解,为切实保障资金安全,深圳公积金建立了一套事前预防、事中控制、事后跟踪的风险防控体系,并依托信息化手段持续提升风险防控效力,牢牢守住职工的“钱袋子”。
在业内人士看来,从“万亿归集”到“千万惠民”,深圳住房公积金制度仅用不足15年,便走出了一条“覆盖广、政策优、服务好”的发展路径。未来,随着制度持续优化、服务不断升级,这份“民生账本”将为更多市民的“安居梦”保驾护航,为城市住房保障体系注入更强动力。 朱希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