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6版
发布日期:
中国粮食安全的关键是保产能
  《南方都市报》日前刊登学者于晓华的文章认为,在实现粮食产量12年连增后,却带来一系列艰巨的政策难题:出于保护农民收入和保障粮食安全,国家实施了“粮食保护价收购”政策,这个保护价一直处于高于国际价格的位置。这导致了昂贵的国产粮食被国家收购而成为了库存,而低价的国际粮食进口量不断刷新高。这带来了巨大的财政负担,也使得中国农业失去了国际竞争力。
  同时,由于耕地资源紧张,粮食产量的增加主要靠单产的提高。这需要大量施用化肥和农药,并采取集约型耕作方式。这导致了土壤、水以及空气等资源的污染,以及土壤肥力的退化。
  很显然,现有的农业政策思路到了不得不修正的时候。中国农业政策的基本出发点,应该要从“保证粮食产量”,转变为“保证粮食产能”。可以学习欧洲等国的经验,通过制定农业政策,让土地轮作和休耕,保持和提升土地的生产力的同时降低一定的总产量,但可在长期内保障粮食产能。
  保障粮食的产能可以在长期内保证中国粮食安全。在任何供给不足的时候,可以迅速启动这些产能,以满足人们食物需求,而不是现在就把这些产能利用到极致,直接变现为产量。这正是现在粮食生产过剩,中国农业政策遇到巨大挑战的根本问题。

版权所有:城市金融报社 备案号:陕ICP备12000252号

地址:西安市曲江新区芙蓉南路3号 邮政编码:710061 联系电话:029-89668757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21 邮发代号:51-40 广告经营许可证:陕工商广字01-013 城市金融网网址:WWW.CSJRW.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