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7版
发布日期:
秋燥有不同类型
  秋燥也是有“个性”的,要摸清各种“燥脾气”,才能滋润过秋!
  秋燥分为温和凉“温燥”见于初秋暑性未消时。而“凉燥”起于深秋天气转凉之时。眼下“凉燥”正当头,初起时多见身热头痛、唇燥咽干、流涕等,需要吃些生姜、大枣等,驱散寒气。
  秋燥又分上和下呼吸道和肠道非常容易被秋燥之气侵扰,儿童更容易上燥,老人更易下燥。上燥的表现有咳嗽、流鼻血、喉咙干哑等,下燥则表现为便秘、痔疮、大便出血等。对付上燥用水,多喝水,也可用芦根、桑叶等煮水喝,还可装个加湿器,增加湿度。下燥时,煎炸、湿热食物要少吃,可多吃些蜂蜜、香蕉等,通便润肠。
  秋燥还分内和外即脏腑燥和皮肤燥。工作忙、压力大的人更容易脏腑燥,失眠多梦、心情烦躁都是其表现,更年期女性也要注意。燥热之邪损伤心、肾、肝阴液,建议早睡早起,保持情绪稳定,外出秋游也很不错。还可多吃些豆浆、白萝卜、银耳等,滋阴润燥。至于秋燥带来的皮肤干痒问题,建议洗澡时水温不要超过40℃,多用补水化妆品,保持皮肤滋润。(摘自《江南保健报》)

版权所有:城市金融报社 备案号:陕ICP备12000252号

地址:西安市曲江新区芙蓉南路3号 邮政编码:710061 联系电话:029-89668757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21 邮发代号:51-40 广告经营许可证:陕工商广字01-013 城市金融网网址:WWW.CSJRW.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