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发布日期:
e租宝骗局“覆灭”背后到底藏着什么
  日前,在业内号称“P2P第一案”的e租宝案终于宣判。藏在这场金融骗局背后的始作俑者被揪出来绳之以法固然大快人心,但背后的惨痛教训更值得深思。为什么有那么多的投资者会轻易踏入骗子并不高明的陷阱,如何又能避免e租宝式的悲剧再次发生?
  9月12日,两年内非法集资金额762亿元,受害投资人遍布全国31个省区,业内称“P2P第一案”的e租宝案宣判了!
  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依法公开宣判被告单位安徽钰诚控股集团、钰诚国际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以及被告人丁宁、丁甸、张敏等26人集资诈骗、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案。
  审判结果为,26人获刑,主犯丁宁被判无期徒刑,处罚金1亿元;涉案两公司被处罚金共计19亿元。同时,分别以集资诈骗罪、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走私贵重金属罪、偷越国境罪,对张敏等24人判处有期徒刑15年至3年不等刑罚,并处剥夺政治权利及罚金。
  至于受害投资人最关心的资金追回问题,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宣判一文中提到,截至目前,本案已追缴部分资金、购买的公司股权,以及房产、机动车、黄金制品、玉石等财物。现追赃挽损工作仍在进行中,追缴到案的资产将移送执行机关,最终按比例发还集资参与人。
  庞氏骗局覆灭
  自2015年12月16日e租宝案发,公安部动用两台挖掘机、花费20余个小时将200余台服务器与1200余册证据材料从6米深的地下挖出开始,8个月后,“e租宝系列案”侦查结束,进入审查起诉过程,再到今日宣判,整个过程持续13个月。但实际上,租宝迅速崛起又一夜倾覆,也才不过几年光景。
  案发前,P2P行业谁人不知e租宝这个神话般的存在。成立不到两年,成交量攀升至700多亿,超90万人投资,一跃成为行业庞然大物。
  e租宝,全称为“金易融(北京)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是钰诚集团(总部位于安徽蚌埠的民营企业)全资子公司,注册资本金1亿元,平台主打A2P的模式,租财富、租稳盈、租年享、租年丰、租富盈、租富享6款产品都是融资租赁债权转让。
  截至2015年12月8日,租宝总成交量745.68亿元,总投资人数90.95万人,待收总额703.97亿元。
  撬动如此大额的金融杠杆,不得不说,租宝实际控制人丁宁“空手套白狼”的胆量真的很大,但手段却不怎么高明。
  此前据媒体报道,丁宁在创立e租宝之前从未接触过金融行业,是一名仅仅读过专科的80后。丁宁对于金融业的渴望,可以从他早前的一段视频采访中看出来。在他的认知里,传统行业正经历阵痛,未来十年将处于金融爆发期,在产业链的顶端还是金融。“只有做金融,才是做工业体的最高境。界”他说。
  2013年,准备在互联网金融领域大展拳脚的丁宁看到了支付宝打造“余额宝”的成功,于2014年2月创立e租宝。他曾在多个公开场合提到,“将实体经济和金融有效结合的最佳方式就是融资租赁。”
  这种说法本身无可厚非。所谓的融资租赁即e租宝自我宣传的A2P概念,其经营模式是钰诚租赁与项目公司签订协议,然后在“e租宝”平台上以债权转让的形式发标融资;融到资金后,项目公司向租赁公司支付租金,租赁公司则向投资人支付收益和本金。
  然而实际上,租宝却是一个旁氏骗局的玩法,公司几乎是一个空壳,采取的就是“空手套白狼”把戏。当时有媒体报道,e租宝上95%的项目都是造假,担保方也是假的,丁宁指使专人,用融资金额的1.5%-2%向企业买来信息,然后把这些企业信息填入准备好的合同里,制成虚假的项目在e租宝平台上线。并且,母公司钰城集团早就资不抵债,从投资人手中募集来的500多亿资金被大肆挥霍。
  依靠最高14%的年收益、铺天盖地的广告以及依靠热炒的A2P概念,租宝实现了财富的疯狂增长,但到头来却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庞氏骗局。
  “梦中人”惊醒
  e租宝案发两年时间里,互联网金融接连经历阵痛期,如今尘埃落定,想要试图一夜暴富的“梦中人”们也该醒醒了。
  e租宝P2P非法集资案并不是行业特例,在此之前和之后都有一批P2P公司倒下,理由千奇百怪。自2013年以来,P2P网贷平台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巅峰时中国大大小小的P2P公司超5000家,其中有银行系、保险系、上市公司系、国资系,而最野蛮生长的、倒闭跑路最多的还是民营系。
  逾千家P2P老板抱头鼠窜,数千亿资金兑付无门,数十万投资者倾家荡产,而这些投资者获得全额赔付的可能性却甚低。
  如何避免e租宝式的悲剧?e租宝事件之后,可谓警醒了众多的投资人。
  为什么会陷入了丁宁所设下的“高回报”陷阱?无非是其承诺的9%-14.6%的预期年化收益率远高于一般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率,另外,租宝重点进行线下推广、包装华丽,这让很多投资人忽略背后的风险。
  除了投资人自身提高风险意识外,监管层面的推进必不可少。2016年以来,金融行业监管进一步趋严:不允许券商投P2P、保险清退与P2P平台合作的保险产品、核查冒牌国资系P2P平台、首付贷被叫停、信披“21条军规”等接踵而来,与此同时,网贷平台自身也正经历着资产荒、银行存管难的痛楚。
  而今年以来两次发布新规严控,触及到了P2P的风控痛点。银监会等研究起草的《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信息披露指引》、《信息披露内容说明》正式印发后,业内不乏赞许之声,这则“指引”意义非比寻常,它标志着网贷行业“1+3”制度框架基本搭建完成,初步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制度政策体系。
  指引一经面世,几乎所有解读都是行业法律法规得到质的完善,P2P网贷受监管后更安全放心,行业经过阵痛将走向欣欣向荣,用户也可以大胆投资了。但事情绝非这么简单。法律的有力治理的确可以肃清行业风气,但仍存在的一些“知法犯法”的问题,投资人和借款人都不能掉以轻心。
  一位长期看互联网金融项目的投资人表示,要警惕资金池的问题。“在未对P2P公司做出充分的风控判断时,还是不要轻易下手。很大P2P公司设置资金池就是借东墙补西墙,最后资金链断裂,覆水难收,最后受害的还是投资人。”
  他认为,对于众多P2P平台而言,要避免e租宝式的悲剧,关键还在于技术和人才,提高风控能力,平台要合规合法,才能走得长远。金荣

版权所有:城市金融报社 备案号:陕ICP备12000252号

地址:西安市曲江新区芙蓉南路3号 邮政编码:710061 联系电话:029-89668757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21 邮发代号:51-40 广告经营许可证:陕工商广字01-013 城市金融网网址:WWW.CSJRW.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