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
制造业民企入春
受多重因素影响,近年来制造业民间投资增速明显放缓,日前,工信部等16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发挥民间投资作用推进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的指导意见》,通过支持制造业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发展,引导社会资金进入实体经济中最薄弱的工业基础领域。
为了进一步激发民间投资活力,引导制造业民营企业转型升级,加快制造强国建设,工业和信息化部(下称“工信部”)、发展改革委、科技部、财政部等16部门日前联合印发了《关于发挥民间投资作用推进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的指导意见》(下称《指导意见》)。
八大任务应对投资增速放缓
2015年5月《中国制造2025》发布实施以来,制造强国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据工信部相关部门负责人介绍,中国制造业领域的民营企业数量占比已达90%以上,民间投资的比重超过85%,成为推动制造业发展的重要力量。不过,受多重因素影响,近年来制造业民间投资增速明显放缓,2015年首次低于10%,2016年继续下滑至3.6%。
对于民间投资工作,国家近年来部署出台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并开展了专项督查,民间投资增速企稳回升。今年1至10月,制造业民间投资增长4.1%,高于去年同期1.5个百分点。
赛迪研究院规划所工业投资研究室主任谢振忠表示,当前民间投资增长仍面临不少困难和障碍,部分鼓励民间投资的政策尚未落实到位,营商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一些垄断行业市场开放度不够,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仍然存在,民间投资活力不强的局面尚未根本改观。
对此,《指导意见》从民营企业反映强烈、制约民间投资、影响提质增效升级的突出问题出发,提出了8项提升民营制造业转型升级的主要任务,包括提升创新发展能力、提升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水平、参与工业基础能力提升、提升质量品牌水平、推动绿色制造升级、优化产业结构布局、促进服务化转型、鼓励国际化发展。
培养“小巨人”
我国工业总体实力虽然已迈上新台阶,但制约创新发展和转型升级的瓶颈仍然存在。谢振忠认为,我国核心基础零部件、关键基础材料供给能力不强,产品质量和可靠性难以满足需要,严重影响主机、成套设备和整机产品的性能质量和品牌信誉。
对此,《指导意见》提出实施“一揽子”突破行动,围绕重点领域整机发展需要,聚焦工业基础领域亟待解决的重点难点和卡脖子问题,公开招标遴选一批核心基础零部件、关键基础材料、先进基础工艺,制定实施方案。此外,培育一批专注于核心基础零部件(元器件)、关键基础材料和先进基础工艺细分领域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谢振忠认为,《指导意见》特别强调了加强重点领域和分省市引导,以期形成产业的错位互补、健康有序发展的格局;提出了技术改造升级、淘汰落后产能、产业组织结构优化、制造业空间布局调整等重点任务,充分发挥“中国制造2025”国家级示范区、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等产业发展载体的作用,形成资源配置合理、集聚效应显著、有利区域均衡、保障产业安全的重点行业布局。
财税金融助力
为保障各项工作任务落实到位,《指导意见》提出了五个方面的保障措施,包括改善制度供给,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健全人才激励体系、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加大财税支持力度以及创新金融支持方式。
谢振忠表示,财税政策与产业政策相结合,通过支持制造业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发展,引导社会资金进入实体经济中最薄弱的工业基础领域;通过支持战略性、基础性、公益性领域的技术改造,能够激发整个工业系统转型升级的动力;通过设立先进制造、集成电路、中小企业等投资基金,能够撬动巨量社会资本投入国家重点发展的关键性领域;通过各类资金政策向中小企业倾斜,有利于帮助中小企业解决眼前困难,提升自身竞争力,形成良好产业竞争态势。
2016年,发改委、财政部、工信部联合发起设立先进制造产业投资基金,首期规模200亿元,重点支持先进制造产业、传统产业升级及重点产业布局项目。同时,各地也成立了产业投资基金,吸纳社会资本投入,按照市场化运作、专业化管理的方式,支持重点产业发展。
国家也出台了一系列税收优惠政策。比如,对企业研发费用在税前据实扣除基础上,允许再加计扣除50%,进一步放宽适用加计扣除政策的研发活动范围,并扩大了研发费用口径,同时简化了审核管理;自2017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将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提高到75%。对技术转让,技术开发和与之相关的技术咨询、技术服务等“四技”业务免征增值税。
谢振忠认为,开展产融合作工作,是进一步落实国务院关于“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行动计划,以及金融支持工业稳增长工作部署的一项重要举措。有利于提高金融资源配置效率,有利于产业和金融协调发展,有利于实现政、银、企互惠共赢。
为努力破解融资难题,在金融支持方面,《指导意见》提出,推动建立国家融资担保基金,推进商业银行落实小微企业授信尽职免责制度,鼓励银行等金融机构开展供应链融资,为制造业民营企业产业链上下游提供金融服务,并推进民营企业利用多层次资本市场直接融资。祝嫣然
为了进一步激发民间投资活力,引导制造业民营企业转型升级,加快制造强国建设,工业和信息化部(下称“工信部”)、发展改革委、科技部、财政部等16部门日前联合印发了《关于发挥民间投资作用推进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的指导意见》(下称《指导意见》)。
八大任务应对投资增速放缓
2015年5月《中国制造2025》发布实施以来,制造强国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据工信部相关部门负责人介绍,中国制造业领域的民营企业数量占比已达90%以上,民间投资的比重超过85%,成为推动制造业发展的重要力量。不过,受多重因素影响,近年来制造业民间投资增速明显放缓,2015年首次低于10%,2016年继续下滑至3.6%。
对于民间投资工作,国家近年来部署出台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并开展了专项督查,民间投资增速企稳回升。今年1至10月,制造业民间投资增长4.1%,高于去年同期1.5个百分点。
赛迪研究院规划所工业投资研究室主任谢振忠表示,当前民间投资增长仍面临不少困难和障碍,部分鼓励民间投资的政策尚未落实到位,营商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一些垄断行业市场开放度不够,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仍然存在,民间投资活力不强的局面尚未根本改观。
对此,《指导意见》从民营企业反映强烈、制约民间投资、影响提质增效升级的突出问题出发,提出了8项提升民营制造业转型升级的主要任务,包括提升创新发展能力、提升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水平、参与工业基础能力提升、提升质量品牌水平、推动绿色制造升级、优化产业结构布局、促进服务化转型、鼓励国际化发展。
培养“小巨人”
我国工业总体实力虽然已迈上新台阶,但制约创新发展和转型升级的瓶颈仍然存在。谢振忠认为,我国核心基础零部件、关键基础材料供给能力不强,产品质量和可靠性难以满足需要,严重影响主机、成套设备和整机产品的性能质量和品牌信誉。
对此,《指导意见》提出实施“一揽子”突破行动,围绕重点领域整机发展需要,聚焦工业基础领域亟待解决的重点难点和卡脖子问题,公开招标遴选一批核心基础零部件、关键基础材料、先进基础工艺,制定实施方案。此外,培育一批专注于核心基础零部件(元器件)、关键基础材料和先进基础工艺细分领域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谢振忠认为,《指导意见》特别强调了加强重点领域和分省市引导,以期形成产业的错位互补、健康有序发展的格局;提出了技术改造升级、淘汰落后产能、产业组织结构优化、制造业空间布局调整等重点任务,充分发挥“中国制造2025”国家级示范区、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等产业发展载体的作用,形成资源配置合理、集聚效应显著、有利区域均衡、保障产业安全的重点行业布局。
财税金融助力
为保障各项工作任务落实到位,《指导意见》提出了五个方面的保障措施,包括改善制度供给,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健全人才激励体系、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加大财税支持力度以及创新金融支持方式。
谢振忠表示,财税政策与产业政策相结合,通过支持制造业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发展,引导社会资金进入实体经济中最薄弱的工业基础领域;通过支持战略性、基础性、公益性领域的技术改造,能够激发整个工业系统转型升级的动力;通过设立先进制造、集成电路、中小企业等投资基金,能够撬动巨量社会资本投入国家重点发展的关键性领域;通过各类资金政策向中小企业倾斜,有利于帮助中小企业解决眼前困难,提升自身竞争力,形成良好产业竞争态势。
2016年,发改委、财政部、工信部联合发起设立先进制造产业投资基金,首期规模200亿元,重点支持先进制造产业、传统产业升级及重点产业布局项目。同时,各地也成立了产业投资基金,吸纳社会资本投入,按照市场化运作、专业化管理的方式,支持重点产业发展。
国家也出台了一系列税收优惠政策。比如,对企业研发费用在税前据实扣除基础上,允许再加计扣除50%,进一步放宽适用加计扣除政策的研发活动范围,并扩大了研发费用口径,同时简化了审核管理;自2017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将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提高到75%。对技术转让,技术开发和与之相关的技术咨询、技术服务等“四技”业务免征增值税。
谢振忠认为,开展产融合作工作,是进一步落实国务院关于“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行动计划,以及金融支持工业稳增长工作部署的一项重要举措。有利于提高金融资源配置效率,有利于产业和金融协调发展,有利于实现政、银、企互惠共赢。
为努力破解融资难题,在金融支持方面,《指导意见》提出,推动建立国家融资担保基金,推进商业银行落实小微企业授信尽职免责制度,鼓励银行等金融机构开展供应链融资,为制造业民营企业产业链上下游提供金融服务,并推进民营企业利用多层次资本市场直接融资。祝嫣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