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
解读万亿国资划转社保基金
日前,国务院对外公布《划转部分国有资本充实社保基金实施方案》,明确将中央和地方国有及国有控股大中型企业、金融机构纳入划转范围,目前统一划转比例为企业国有股权的10%。
为什么:弥补历史缺口
国资划转社保,为业内讨论多年的改革方向。
缺乏全国层面的改革方案,一直是此项改革推进的一大制约。此番国务院方案的出台,为国资划转社保改革铺平了道路。
《方案》明确,将中央和地方国有及国有控股大中型企业、金融机构纳入划转范围。公益类企业、文化企业、政策性和开发性金融机构以及国务院另有规定的除外。
划转比例方面,目前统一为10%,首先以弥补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转轨时期因企业职工享受视同缴费年限政策形成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缺口为基本目标。
财政部相关负责人表示,之所以定10%的比例,是综合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缺口测算情况、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正在推进以及国有企业发展现状。
何谓“视同缴费年限政策”形成的基金缺口?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研究员汪德华表示,1997年全国推行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时,转入资金大概是600多亿元,当年退休人口约2000万人。这些退休人员以前没有缴纳保险金,视同缴费;除此之外,还有未退休但接近退休的人群等,这些都是转轨形成的“历史欠账”。
怎么花:进行战略储备,不会大量变现
除了历史欠账外,随着我国老龄化的加剧,养老保险基金支出压力也在逐渐加大,区域分化明显。
人社部数据显示,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基金可支付月数逐年下降,2016年全国平均可支付月数为17.2个月,比2015年下降0.5个月。其中,可支付月数不足10月的地区较2015年增加2个。
而公共财政补贴力度在逐年提高。从1998年以来,中央财政累计对企业养老保险基金投入2.57万亿元。2016年,中央财政对企业养老保险基金补贴额度超4000亿元,同比增长19.2%;2016年各省市县财政投入合计668亿元,同比增长79.6%。
尽管我国养老保险基金支付压力在加大,在财政加大补贴以及多年资金积累下,企业养老保险基金整体仍有结余。截至2016年,企业养老保险基金累计结余约3.7万亿元,比上年增长8.4%。
虽有个别省份出现养老保险基金结余“耗尽”的现象,但国资划转社保明确不会大量变现,不会用于应对短期支付压力。
财政部相关负责人表示,国有资本的收益主要来源于股权分红,由社保基金会等承接主体持有。全国社保基金会成立的主要职能,就是运营养老金战略储备基金。
今后,由各承接主体的同级财政部门统筹考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支出需要和国有资本收益状况,适时实施收缴。目前,我国企业养老保险基金总体上有较大规模的结余,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有相当存量,短期内财政部门不会对划转的国有资本实施收益收缴,不会导致承接主体变现国有资本。
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院院长金维刚认为,划拨国有资本充实社保资金,主要是解决国有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初期遗留的已经参加工作的企业员工没有缴费而视同缴费形成的缺口问题,有利于实现养老保险制度的可持续发展,为应对未来我国进入人口老龄化高峰时期养老保险基金支出压力不断增大而做好战略储备。
划多少:超3万亿国资划转
10%的国有股份划转,会带来多大的资金量?
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董登新表示,依据国资委的数据,截至2017年6月30日,全国国企总资产约140万亿,所有权益约50万亿,按照10%来划转大体相当于10万亿左右的资产,对应大约3万亿至5万亿的权益。保守来估计,如果2018年底这轮国资划转到位,有3万亿左右。
不过,也有专家指出,由于划转社保的国资收益主要来自股权分红,受制于国企分红比例,实际划转规模可能会打折扣。
中央财经大学社会保障研究中心主任褚福灵认为,除了个人缴费、财政补贴、社保基金战略储备等渠道,此次划转部分国有资本充实社保基金无疑形成社保基金来源的重要渠道,更多渠道筹集资金,会有效缓解未来养老保险基金支出压力。周潇枭
为什么:弥补历史缺口
国资划转社保,为业内讨论多年的改革方向。
缺乏全国层面的改革方案,一直是此项改革推进的一大制约。此番国务院方案的出台,为国资划转社保改革铺平了道路。
《方案》明确,将中央和地方国有及国有控股大中型企业、金融机构纳入划转范围。公益类企业、文化企业、政策性和开发性金融机构以及国务院另有规定的除外。
划转比例方面,目前统一为10%,首先以弥补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转轨时期因企业职工享受视同缴费年限政策形成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缺口为基本目标。
财政部相关负责人表示,之所以定10%的比例,是综合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缺口测算情况、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正在推进以及国有企业发展现状。
何谓“视同缴费年限政策”形成的基金缺口?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研究员汪德华表示,1997年全国推行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时,转入资金大概是600多亿元,当年退休人口约2000万人。这些退休人员以前没有缴纳保险金,视同缴费;除此之外,还有未退休但接近退休的人群等,这些都是转轨形成的“历史欠账”。
怎么花:进行战略储备,不会大量变现
除了历史欠账外,随着我国老龄化的加剧,养老保险基金支出压力也在逐渐加大,区域分化明显。
人社部数据显示,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基金可支付月数逐年下降,2016年全国平均可支付月数为17.2个月,比2015年下降0.5个月。其中,可支付月数不足10月的地区较2015年增加2个。
而公共财政补贴力度在逐年提高。从1998年以来,中央财政累计对企业养老保险基金投入2.57万亿元。2016年,中央财政对企业养老保险基金补贴额度超4000亿元,同比增长19.2%;2016年各省市县财政投入合计668亿元,同比增长79.6%。
尽管我国养老保险基金支付压力在加大,在财政加大补贴以及多年资金积累下,企业养老保险基金整体仍有结余。截至2016年,企业养老保险基金累计结余约3.7万亿元,比上年增长8.4%。
虽有个别省份出现养老保险基金结余“耗尽”的现象,但国资划转社保明确不会大量变现,不会用于应对短期支付压力。
财政部相关负责人表示,国有资本的收益主要来源于股权分红,由社保基金会等承接主体持有。全国社保基金会成立的主要职能,就是运营养老金战略储备基金。
今后,由各承接主体的同级财政部门统筹考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支出需要和国有资本收益状况,适时实施收缴。目前,我国企业养老保险基金总体上有较大规模的结余,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有相当存量,短期内财政部门不会对划转的国有资本实施收益收缴,不会导致承接主体变现国有资本。
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院院长金维刚认为,划拨国有资本充实社保资金,主要是解决国有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初期遗留的已经参加工作的企业员工没有缴费而视同缴费形成的缺口问题,有利于实现养老保险制度的可持续发展,为应对未来我国进入人口老龄化高峰时期养老保险基金支出压力不断增大而做好战略储备。
划多少:超3万亿国资划转
10%的国有股份划转,会带来多大的资金量?
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董登新表示,依据国资委的数据,截至2017年6月30日,全国国企总资产约140万亿,所有权益约50万亿,按照10%来划转大体相当于10万亿左右的资产,对应大约3万亿至5万亿的权益。保守来估计,如果2018年底这轮国资划转到位,有3万亿左右。
不过,也有专家指出,由于划转社保的国资收益主要来自股权分红,受制于国企分红比例,实际划转规模可能会打折扣。
中央财经大学社会保障研究中心主任褚福灵认为,除了个人缴费、财政补贴、社保基金战略储备等渠道,此次划转部分国有资本充实社保基金无疑形成社保基金来源的重要渠道,更多渠道筹集资金,会有效缓解未来养老保险基金支出压力。周潇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