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发布日期:
政府工作报告如何政府工作报告如何“
  “定调定调””金融业
  与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相比,此次货币政策的措辞删除“中性”二字,并对M2和社融目标提出新的要求;而与去年的“加快金融体制改革”不同,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强调“深化财税金融体制改革”,这意味着2019年将在原有改革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和完善金融体制改革。
  3月5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正式开幕,在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向大会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未来中国金融业发展方向跃然纸上。在货币政策方面,此次报告提出,广义货币(M2)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要与国内生产总值(GDP)名义增速相匹配,以更好满足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的需要。而在金融改革领域,优化金融体系结构,发展民营银行和社区银行,将成为金融机构的发展方向。
  M2、社融增速要与名义GDP匹配
  值得注意的是,与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相比,此次货币政策的措辞删除“中性”二字,并对M2和社融目标提出新的要求。去年使用的表述为“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中性,要松紧适度。管好货币供给总闸门,保持广义货币M2、信贷和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
  同时,与2018年相同,今年仍未设定M2与社融增长的具体数字目标。此前,2017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M2和社会融资规模预期增长目标均为12%左右。
  在分析人士看来,货币政策措辞的变化意味着宽货币的程度可能超市场预期。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表示,对于社融和M2目标主要还是考虑保持宏观杠杆率水平稳定。今年实际GDP目标定为6%-6.5%,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是3%,名义GDP则可能在9%-9.5%,所以M2或社融增速与名义GDP增速相匹配在9.5%左右。而目前来看,M2增速在8.5%左右,社融在10%左右,相对目标来看,我国货币政策还有一定边际放松的空间。此次报告中也提到了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未来还有进一步降准甚至降息的空间和可能性。
  苏宁金融研究院宏观经济研究中心主任黄志龙认为,货币政策措辞的变化主要在于今年国内经济仍面临一定压力,宏观调控要发挥逆周期调节作用,今年的货币政策相对于2018年预计将较为宽松。对于M2、社融目标的新提法,也符合资金脱虚向实、金融体系服务实体经济的发展方向,也能防止过多的流动性和市场资金在金融体系内空转。
  国有大型银行小微贷款增长超30%
  如何缓解民营企业、小微企业的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依然是今年关注的焦点。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着力缓解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改革完善货币信贷投放机制,适时运用存款准备金率、利率等数量和价格手段,引导金融机构扩大信贷投放、降低贷款成本,精准有效支持实体经济,不能让资金空转或脱实向虚。
  具体到不同类型的银行,李克强指出,加大对中小银行定向降准力度,释放的资金全部用于民营和小微企业贷款。支持大型商业银行多渠道补充资本,增强信贷投放能力,鼓励增加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和信用贷款。完善金融机构内部考核机制,激励加强普惠金融服务,切实使中小微企业融资紧张状况有明显改善,综合融资成本必须有明显降低。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明确国有大行小微贷款增长30%以上,目的是发挥大型银行在普惠金融中的地位和作用。温彬预计,今年人民币信贷增长大概在13%-14%的水平,如果大型银行能够确保小微贷款增长超过30%,这意味着小微贷款在整个新增信贷中的比重会进一步提高,有助于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
  在黄志龙看来,国有大型商业银行既有覆盖全国的商业网点,同时又能从央行和储户手中获得低成本资金,因此,要求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增加小微贷款比例,既能提高小微企业贷款的可获得性,又可降低小微企业的融资成本。
  深化金融体制改革
  从近期高层的密集表态来看,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已成为今年我国金融业的“重头戏”。而与去年的“加快金融体制改革”不同,此次政府工作报告强调“深化财税金融体制改革”,这也意味着2019年将在原有改革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和完善金融体制改革。
  而这一政策基调已在近期中央的会议中有所体现。在此前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就明确提出,要以金融体系结构调整优化为重点深化金融体制改革;日前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也指出,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以金融体系结构调整优化为重点。
  对此,温彬表示,十八大以来,金融体制方面取得了积极的成效,包括货币政策完善、金融监管等方面,下一阶段金融体制改革的目标可能更多侧重在一些关键问题、关键领域进一步的深化,更好地发挥金融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比如金融要素价格进一步深化利率市场化。
  具体到实施层面,李克强指出,以服务实体经济为导向,改革优化金融体系结构,发展民营银行和社区银行。改革完善资本市场基础制度,促进多层次资本市场健康稳定发展。增强保险业风险保障功能。加强金融风险监测预警和化解处置。
  实际上,去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已提及发展民营银行和社区银行,推动城商行、农商行、农信社业务逐步回归本源。其中,社区银行是彼时会议的新提法,这预示着未来银行发展的重要方向。
  黄志龙认为,社区银行是提高普通居民金融服务可获得性的重要渠道,而大多数民营银行都是充分利用金融科技手段和技术,来发展普惠金融业务。因此,民营银行和社区银行符合普惠型金融业务、多层次金融体系发展的方向。孟凡霞吴限

版权所有:城市金融报社 备案号:陕ICP备12000252号

地址:西安市曲江新区芙蓉南路3号 邮政编码:710061 联系电话:029-89668757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21 邮发代号:51-40 广告经营许可证:陕工商广字01-013 城市金融网网址:WWW.CSJRW.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