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
无主房产七成归国有惹争议
据澎湃新闻报道,为老人养老送终的亲属如何分配遗产?无主遗产收归国有是否合乎情理?近日,因无继承和受遗赠人,深圳罗湖一无主房产70%产权被法院判定收归国有,此举引发有关法理情的争论。
据报道,深圳罗湖区村民蔡某某,膝下无儿无女,年老后投奔侄女,由侄女为他养老送终。蔡某某生前签订过一份拆迁赔偿协议,拥有一套回迁房,但房子在蔡某某去世后才建成。
基于老人家生前没有留下遗嘱,这套房因此成了“无主房”。其间,侄女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分配该房产的份额。深圳中院审理后,判定侄女获得回迁房30%的房产份额,剩余70%的房产份额归国家所有。
现行《继承法》第三十二条规定,无人继承又无人受遗赠的遗产,归国家所有;死者生前是集体所有制组织成员的,归所在集体所有制组织所有。
也就是说,因无继承和受遗赠人,遗产即可依法收归国有。按此理解,蔡某某生前若没有指定受遗赠人,遗产属于“无继承”,在法律上应归国家所有。
北京中银律师事务所律师李力争分析,单纯从法律角度上看无漏洞,上述判定并未违背相关法律规定,但社会效果不佳。“从民众朴素情感来看,会认为侄女为老人养老送终,让其安度晚年,理应多分遗产,但最后只是得了小部分遗产。”李力争表示,这一判决容易让人感觉“尽了赡养义务,却未得到应有的回报”。
现实生活中,非法定继承人照料、赡养无子女老人继承的现象常见,比如侄儿、侄女、外甥,甚至邻里、社区、福利机构等。
上述案例中,法院判定的30%比例是否合理?记者注意到,我国法律和相关司法解释并未对此作出具体的比例规定。
“当地法院可能是基于抚养人的赡养时长、房产价值等因素作出的判定。”福建三明中院法官郭婕分析说,“对于确实尽到赡养义务的抚养人,理应享有相关的权利。”
“尽量避免财产成为无主财产收归国家或集体所有。”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教授陈爱武直言,在当前财富不断增加的情况下,有关法定继承人之外的侄女、侄儿等不能参加继承仍存问题,“法院在裁量死者生前抚养人分得适当财产时,可以给侄女更多的份额,好的判决可以形成良好的导向,不让做好事者寒心”。
基于此,上海大邦律师事务所律师丁金坤建议修改继承法,扩大继承人主体,容纳更多的亲戚来继承,“对于公民财产,除非有捐赠给国家的意思,尽量不要随便收归国有”。
据报道,深圳罗湖区村民蔡某某,膝下无儿无女,年老后投奔侄女,由侄女为他养老送终。蔡某某生前签订过一份拆迁赔偿协议,拥有一套回迁房,但房子在蔡某某去世后才建成。
基于老人家生前没有留下遗嘱,这套房因此成了“无主房”。其间,侄女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分配该房产的份额。深圳中院审理后,判定侄女获得回迁房30%的房产份额,剩余70%的房产份额归国家所有。
现行《继承法》第三十二条规定,无人继承又无人受遗赠的遗产,归国家所有;死者生前是集体所有制组织成员的,归所在集体所有制组织所有。
也就是说,因无继承和受遗赠人,遗产即可依法收归国有。按此理解,蔡某某生前若没有指定受遗赠人,遗产属于“无继承”,在法律上应归国家所有。
北京中银律师事务所律师李力争分析,单纯从法律角度上看无漏洞,上述判定并未违背相关法律规定,但社会效果不佳。“从民众朴素情感来看,会认为侄女为老人养老送终,让其安度晚年,理应多分遗产,但最后只是得了小部分遗产。”李力争表示,这一判决容易让人感觉“尽了赡养义务,却未得到应有的回报”。
现实生活中,非法定继承人照料、赡养无子女老人继承的现象常见,比如侄儿、侄女、外甥,甚至邻里、社区、福利机构等。
上述案例中,法院判定的30%比例是否合理?记者注意到,我国法律和相关司法解释并未对此作出具体的比例规定。
“当地法院可能是基于抚养人的赡养时长、房产价值等因素作出的判定。”福建三明中院法官郭婕分析说,“对于确实尽到赡养义务的抚养人,理应享有相关的权利。”
“尽量避免财产成为无主财产收归国家或集体所有。”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教授陈爱武直言,在当前财富不断增加的情况下,有关法定继承人之外的侄女、侄儿等不能参加继承仍存问题,“法院在裁量死者生前抚养人分得适当财产时,可以给侄女更多的份额,好的判决可以形成良好的导向,不让做好事者寒心”。
基于此,上海大邦律师事务所律师丁金坤建议修改继承法,扩大继承人主体,容纳更多的亲戚来继承,“对于公民财产,除非有捐赠给国家的意思,尽量不要随便收归国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