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
黄志标的花椒情
走在四川省广安市广安区的山山岭岭,处处可见成片成林的花椒树,枝繁叶茂,生机盎然。
在恒升镇代龙村,和诚林业花椒基地的负责人黄志标,2008年放弃了之前一直从事的纺织加工业,从广州市来到广安区,收购了恒升花椒基地,并成立了四川广安和诚林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广安地区多丘陵,土壤贫瘠,很多地方土层厚度只有几厘米,最多十几厘米。“花椒抗旱耐瘠,只要有点土就能生长,可以在山坡荒地上种植,不占一分良田。”黄志标说,“栽上花椒树,可以带来经济和生态的双重效益。”
过去花椒种植技术落后、产量低、品质差、产品销售困难,严重制约了花椒产业的发展。黄志标认为,要想改变必须进行技术革新。
“花椒除了做调味品,还可以入药、榨油。如果解决了种植技术和品种问题,花椒市场潜力是很大的。”黄志标说。他带领基地技术人员和当地村民从眉山市洪雅县引进优质藤椒,并出资让他们到外地学习改良土壤、修枝、整形等新技术,改造原有的低产花椒林。
近年来,农业银行广安区支行贷款近1000万元,支持广安花椒产业发展。在广安支行的信贷支持下,黄志标在前锋区观塘镇插柏村免费为村民提供技术培训,对村里原有100亩花椒地进行技术改造。和原来相比,通过公司规范技术种植出来的花椒至少增产三分之一。
2014年,和诚公司与四川农业大学共同研发的广安青花椒已经得到国家认定。同时,该公司还拥有花椒油提炼锅和大型花椒烘干设备两项实用专利技术,花椒由粗加工到精加工后,利润提高30.28%,产品附加值大大提高。
插柏村书记黄仕刚告诉笔者,2012年村里的人均收入只有6000元左右,2018年人均已有1.5万元,按照现在花椒的长势,预计今年能达到2万元。“这两年,没有人砍花椒树了,种植花椒的村民纷纷加入合作社。”黄仕刚说。
看到好效果,整个观塘镇今年有45个村子开始种植广安青花椒,预计种植面积能达4.5万亩,带动1.5万人增收致富。
为推广优质花椒品种,黄志标采用“公司+合作社+农户”的订单模式,公司负责提供优质种苗和技术,以市场保底价格回收农户种植的花椒,合作社和农户负责种植管理,既解决了农民种植花椒的技术难问题,又解决了农民担心产品无销路的后顾之忧。对于贫困农户,公司半价提供优质种苗,帮助困难群众解决前期资金问题。此外,和诚公司每年把花椒销售利润的45%返给出租土地的村集体和农民,最大限度让利给农民。
今年54岁的村民王兴莲,几年前还在城里餐馆务工,除去生活开销,盈余不多。随着年龄增长,城里工作不好找了,没想到在老家花椒基地打工,每月能挣1200元,再加上合作社分红,每年能有三四万元收入,最重要的是可以照顾家中老小。“今年春节前在市里买了房子,这在以前想都不敢想。”正在采摘花椒的王兴莲高兴地告诉笔者。
李华
在恒升镇代龙村,和诚林业花椒基地的负责人黄志标,2008年放弃了之前一直从事的纺织加工业,从广州市来到广安区,收购了恒升花椒基地,并成立了四川广安和诚林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广安地区多丘陵,土壤贫瘠,很多地方土层厚度只有几厘米,最多十几厘米。“花椒抗旱耐瘠,只要有点土就能生长,可以在山坡荒地上种植,不占一分良田。”黄志标说,“栽上花椒树,可以带来经济和生态的双重效益。”
过去花椒种植技术落后、产量低、品质差、产品销售困难,严重制约了花椒产业的发展。黄志标认为,要想改变必须进行技术革新。
“花椒除了做调味品,还可以入药、榨油。如果解决了种植技术和品种问题,花椒市场潜力是很大的。”黄志标说。他带领基地技术人员和当地村民从眉山市洪雅县引进优质藤椒,并出资让他们到外地学习改良土壤、修枝、整形等新技术,改造原有的低产花椒林。
近年来,农业银行广安区支行贷款近1000万元,支持广安花椒产业发展。在广安支行的信贷支持下,黄志标在前锋区观塘镇插柏村免费为村民提供技术培训,对村里原有100亩花椒地进行技术改造。和原来相比,通过公司规范技术种植出来的花椒至少增产三分之一。
2014年,和诚公司与四川农业大学共同研发的广安青花椒已经得到国家认定。同时,该公司还拥有花椒油提炼锅和大型花椒烘干设备两项实用专利技术,花椒由粗加工到精加工后,利润提高30.28%,产品附加值大大提高。
插柏村书记黄仕刚告诉笔者,2012年村里的人均收入只有6000元左右,2018年人均已有1.5万元,按照现在花椒的长势,预计今年能达到2万元。“这两年,没有人砍花椒树了,种植花椒的村民纷纷加入合作社。”黄仕刚说。
看到好效果,整个观塘镇今年有45个村子开始种植广安青花椒,预计种植面积能达4.5万亩,带动1.5万人增收致富。
为推广优质花椒品种,黄志标采用“公司+合作社+农户”的订单模式,公司负责提供优质种苗和技术,以市场保底价格回收农户种植的花椒,合作社和农户负责种植管理,既解决了农民种植花椒的技术难问题,又解决了农民担心产品无销路的后顾之忧。对于贫困农户,公司半价提供优质种苗,帮助困难群众解决前期资金问题。此外,和诚公司每年把花椒销售利润的45%返给出租土地的村集体和农民,最大限度让利给农民。
今年54岁的村民王兴莲,几年前还在城里餐馆务工,除去生活开销,盈余不多。随着年龄增长,城里工作不好找了,没想到在老家花椒基地打工,每月能挣1200元,再加上合作社分红,每年能有三四万元收入,最重要的是可以照顾家中老小。“今年春节前在市里买了房子,这在以前想都不敢想。”正在采摘花椒的王兴莲高兴地告诉笔者。
李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