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
			
			
						养老保险第三支柱迎来“扩容” 	
					
										
										  要让退休后的生活过得更宽裕,除了基本养老保险等保障以外,还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商业保险等服务。这也让养老保险“第三支柱”制度建设一直以来都备受关注。 
6月11日,人社部官网发布消息显示,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全面建成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的要求,完善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和财政部牵头,正在会同相关部门研究制定养老保险第三支柱政策文件,目前进展顺利。
人社部强调,拟考虑采取账户制,并建立统一的信息管理服务平台,符合规定的银行理财、商业养老保险、基金等金融产品都可以成为养老保险第三支柱的产品,通过市场长期投资运营,实现个人养老金的保值增值。
放开投资范围大势所趋
对于这一消息,普华永道中国金融行业管理咨询合伙人周瑾表示,首先,放开个人养老金的投资范围限制是大势所趋,养老金投资安全性要放在首位,以往的投资限制过多,虽然风险的确可控,但也无法充分分享中国实体经济发展和资本市场成长的红利,长期而言对老百姓吸引力不足。
周瑾续称,其次,设定一定的准入门槛,建立类似“白名单”的标准规范,只有符合规定的金融产品才能进入养老保险第三支柱的投资范围,也是平衡安全性和收益性的理性举措。这次银行理财、商业养老保险、基金等金融产品先纳入放开范围,总体而言这几类金融资产的监管比较严格,信息披露也较为充分,在资管新规的趋势下也都会采用净值化的规范管理模式,所以整体风险可控。
多位保险保障领域的专家表示,这一消息对推广养老保险第三支柱而言无疑是个重大利好。
济安财富CEO兼总经理赵程程以个人商业养老账户制为例称,个人养老金账户的建立除了可以实现供款便利以及税收优惠便利之外,也将促使基金、保险等金融产品的发展更加规范化、专业化、多样化;反过来,各类金融产品,尤其是权益投资类产品的不断发展,也将为个人养老账户的投资收益保值增值提供强大的支撑。
赵程程表示,根据美国IRA账户经验,在20世纪70年代IRA建立之初,高达73%的资金投资于银行和储蓄存款;而到2017年底,IRA计划资产投资于银行和储蓄存款的比例仅为6%。
此外,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副秘书长齐传钧也认为,拟考虑采取账户制,并建立统一的信息管理服务平台,说明以后可能直接会对个人账户提供税优,即从个人工资里税前扣除,放到个人账户中,至于购买哪一类产品由个人来选择,换句话说三类产品都将受益于税优政策。
各大机构积极筹备
养老金业务已成为机构必争之地,银行、基金公司都在摩拳擦掌积极筹备。
一家股份制银行资管部总经理表示,银行理财子公司未来肯定要积极参与养老第三支柱建设,目前该公司也在做准备,等待监管部门出台统一规则。该资管部总经理认为,权益类产品方面,银行理财可能考虑用基金中基金(FOF)产品对接养老第三支柱,这样可以结合双方优势,将银行客户与公募基金中优秀的基金经理对接起来。
“银行理财也是公募产品,之前相关部门已经到银行资管部门进行过对接养老第三支柱建设的前期调研工作。养老需要长期投资,通过大类资产配置,实现稳健收益的目标,未来银行理财子公司会从这一角度推出相关产品。”另一家银行资管部副总表示。
基金公司也在积极准备。广发基金表示,目前公司正在积极筹备,致力于打造个人养老投资的“一站式”服务平台,将全面布局目标风险基金和目标日期基金。
鹏华基金资产配置与基金投资部执行总经理焦文龙表示,鹏华基金目前已有两只目标日期产品、一只目标风险产品投入运作,后续会进一步丰富产品线,以满足不同年龄、不同风险偏好投资者的个人养老投资需求。
不过,虽然政策方向明确,但真正落地还有一些具体的问题需要加以考虑。例如,齐传钧表示,在产品设计上如果有较长期限的封闭期要求,客户可能难以接受,尤其是年轻消费者群体;但如果允许期间开放,对金融机构的流动性管理就提出了较高要求,并且如果允许退出,这些产品享受的税优是否应该退回?
此外,还有一些金融人士建议,如果要通过这一政策来引导更多人群加入养老保险第三支柱,希望未来可以考虑提供更多符合大众需求的金融产品。
周瑾认为,资管新规实施之后,资管产品会更加透明和规范,而且净值化的管理模式,也更有利于投资者进行投后管理和风险监测,甚至预期非标资产的流动性应该也会增加,所以进一步放开养老金投资范围,或是时间和节奏的问题。李致鸿
					
					
					
					
					
                6月11日,人社部官网发布消息显示,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全面建成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的要求,完善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和财政部牵头,正在会同相关部门研究制定养老保险第三支柱政策文件,目前进展顺利。
人社部强调,拟考虑采取账户制,并建立统一的信息管理服务平台,符合规定的银行理财、商业养老保险、基金等金融产品都可以成为养老保险第三支柱的产品,通过市场长期投资运营,实现个人养老金的保值增值。
放开投资范围大势所趋
对于这一消息,普华永道中国金融行业管理咨询合伙人周瑾表示,首先,放开个人养老金的投资范围限制是大势所趋,养老金投资安全性要放在首位,以往的投资限制过多,虽然风险的确可控,但也无法充分分享中国实体经济发展和资本市场成长的红利,长期而言对老百姓吸引力不足。
周瑾续称,其次,设定一定的准入门槛,建立类似“白名单”的标准规范,只有符合规定的金融产品才能进入养老保险第三支柱的投资范围,也是平衡安全性和收益性的理性举措。这次银行理财、商业养老保险、基金等金融产品先纳入放开范围,总体而言这几类金融资产的监管比较严格,信息披露也较为充分,在资管新规的趋势下也都会采用净值化的规范管理模式,所以整体风险可控。
多位保险保障领域的专家表示,这一消息对推广养老保险第三支柱而言无疑是个重大利好。
济安财富CEO兼总经理赵程程以个人商业养老账户制为例称,个人养老金账户的建立除了可以实现供款便利以及税收优惠便利之外,也将促使基金、保险等金融产品的发展更加规范化、专业化、多样化;反过来,各类金融产品,尤其是权益投资类产品的不断发展,也将为个人养老账户的投资收益保值增值提供强大的支撑。
赵程程表示,根据美国IRA账户经验,在20世纪70年代IRA建立之初,高达73%的资金投资于银行和储蓄存款;而到2017年底,IRA计划资产投资于银行和储蓄存款的比例仅为6%。
此外,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副秘书长齐传钧也认为,拟考虑采取账户制,并建立统一的信息管理服务平台,说明以后可能直接会对个人账户提供税优,即从个人工资里税前扣除,放到个人账户中,至于购买哪一类产品由个人来选择,换句话说三类产品都将受益于税优政策。
各大机构积极筹备
养老金业务已成为机构必争之地,银行、基金公司都在摩拳擦掌积极筹备。
一家股份制银行资管部总经理表示,银行理财子公司未来肯定要积极参与养老第三支柱建设,目前该公司也在做准备,等待监管部门出台统一规则。该资管部总经理认为,权益类产品方面,银行理财可能考虑用基金中基金(FOF)产品对接养老第三支柱,这样可以结合双方优势,将银行客户与公募基金中优秀的基金经理对接起来。
“银行理财也是公募产品,之前相关部门已经到银行资管部门进行过对接养老第三支柱建设的前期调研工作。养老需要长期投资,通过大类资产配置,实现稳健收益的目标,未来银行理财子公司会从这一角度推出相关产品。”另一家银行资管部副总表示。
基金公司也在积极准备。广发基金表示,目前公司正在积极筹备,致力于打造个人养老投资的“一站式”服务平台,将全面布局目标风险基金和目标日期基金。
鹏华基金资产配置与基金投资部执行总经理焦文龙表示,鹏华基金目前已有两只目标日期产品、一只目标风险产品投入运作,后续会进一步丰富产品线,以满足不同年龄、不同风险偏好投资者的个人养老投资需求。
不过,虽然政策方向明确,但真正落地还有一些具体的问题需要加以考虑。例如,齐传钧表示,在产品设计上如果有较长期限的封闭期要求,客户可能难以接受,尤其是年轻消费者群体;但如果允许期间开放,对金融机构的流动性管理就提出了较高要求,并且如果允许退出,这些产品享受的税优是否应该退回?
此外,还有一些金融人士建议,如果要通过这一政策来引导更多人群加入养老保险第三支柱,希望未来可以考虑提供更多符合大众需求的金融产品。
周瑾认为,资管新规实施之后,资管产品会更加透明和规范,而且净值化的管理模式,也更有利于投资者进行投后管理和风险监测,甚至预期非标资产的流动性应该也会增加,所以进一步放开养老金投资范围,或是时间和节奏的问题。李致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