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1版
发布日期:
春风化雨催芳菲
——工行徐州分行企业文化建设纪实
  □记者 管益农 通讯员 李文俊 苗坦 蒋建
  走进工行徐州分行,浓郁的企业文化氛围顿时让人心里感到暖融融、亮堂堂的。
  无论是市分行还是支行、网点,除了员工忙碌的身影,你还会看到很多条幅、展板、橱窗、视频,紧跟形势、图文并茂的内容,时时传递着激励士气的正能量。遍布各个机构的“职工之家”、“职工小家”和“文化角”,营造出健康和谐、温馨舒心的工作生活环境。形式内容丰富多彩的教育培训、文化体育、劳动竞赛、社会公益活动,有效地调动着广大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徐州分行作为江苏工行系统的规模大行、人员大行,有着注重企业文化建设的优良传统。2016年6月,新一届党委班子成立后,进一步秉承“文化是企业发展的灵魂”的理念,把优化和深化企业文化建设列入党委工作重要议事日程,把思想政治工作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全面推进企业文化建设向纵深发展,着力激发各级机构和干部员工的生机活力,从而有力地促进了各项业务的拓展和经营效益的提升,2018年,该行被徐州市委市政府评为绩效考核“优秀等次”单位、“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先进单位”,荣获徐州市“五一劳动奖状”。
  党建文化统领锻铸“红色引擎”
  近年来,工行徐州分行党委牢牢把握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持之以恒地加强党建工作,以党建统领各项工作、以党建文化统领企业文化建设,形成了强根夯基铸魂促力的“红色引擎”,为转型发展提供了坚强政治保障。
  他们建立党建工作责任制,强调分行党委书记和支行党支部书记是第一责任人,要牢固树立“抓好党建是本职、不抓党建是失职、抓不好党建是渎职”的观念。
  他们在党员队伍建设上,响亮地喊出“员工看党员、党员看干部、干部看班子、班子看班长”的口号,要求全体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用严实行动践行信念初心,用过硬作风担当时代使命,用率先垂范凝聚队伍合力”,使“领导就是责任,职务就是担子,带头就是号召力,担当就是‘动力源’”逐渐形成各级党员干部的共识和行动指南。
  他们高度重视党风廉政建设,把纪律规矩挺在前面,作出“三坚守、三负责”的规定:“坚守稳定底线、坚守安全底线、坚守廉政底线,对上级党组织负责、对本单位政治生态负责、对干部健康成长负责”。
  他们把党建工作和经营管理深度融合,在业务拓展、市场竞争中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力求形成“头雁效应”。为此,对党员干部提出“五过硬”的要求——政治过硬是安身立命的“压舱石”,信念过硬是行稳致远的“航向标”,责任过硬是担当作为的“动力源”,能力过硬是干事创业的“金刚钻”,作风过硬是以上率下的“传家宝”。
  在这些党建文化理念的指引下,该行注重抓好党建工作的四项活动,使之制度化、经常化——开展好主题党日活动,保证党组织生活规范化;开展好党建考核活动,防止党建工作流于形式的问题;开展好党员与群众“结对子”、建立“党员示范岗”活动,以党员队伍建设带动员工队伍建设;开展好创先争优活动,树立先进典型,在全辖形成积极向上、争创一流的良好氛围。通过持之以恒地抓好着四项活动,最终达到党建工作“全员宣传好、组织建设好、典型引领好、纪律执行好、工作业绩好”的五大效果。
  徐州是革命老区,有大量的红色文化资源。徐州分行党委在打造党建文化中注重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邳州王杰纪念馆、徐州运河支队抗日纪念馆、邳州淮海战役碾庄战斗革命烈士陵园、徐州淮海战役纪念馆……这些革命传统教育基地,是该行对党员和员工群众进行红色教育的大课堂,各级党组织充分运用乡土教材弘扬红色文化,传承红色基因,使党性教育更加生动形象、富于实效。
  通过打造传导党建文化,徐州分行党员干部和各级管理人员的政治能力和经营能力、履职能力显著提升,涌现出一批“党建好、管理好、绩效好”的基层单位。邳州支行以党建工作为引领,坚持“以进促稳,以变求胜”方略,努力打造服务质量一流、工作效率一流、经营效益一流的企业形象,2018年被工行江苏分行评为第八届省行级文明单位、省行“五强”基层党组织,还被江苏金融系统评为“职工职业道德建设标兵单位”和“学雷锋示范点”。被确定为工总行企业文化示范点的丰县支行,把党建文化作为企业文化的核心和统领,把“建设团队优秀、公众满意、经营高效”的精品县域支行作为团队愿景,全面弘扬“自强不息,追求卓越,精诚协作,包容共济”的团队精神,实现了党建工作、内部管理、业务拓展“三跨越”,近年来先后获得工总行“模范职工之家”、工总行“五四红旗团支部”、江苏工行系统先进基层党组织、徐州市先进集体、徐州工行系统营销先锋等荣誉称号,支行营业室被评为总行级“青年文明号”。
打造“劳模文化”
树立典型示范
  工行徐州分行是人员大行,也是各类先进模范大行,经过劳模群体长期实践所形成的劳模文化,具有巨大的潜在价值。近年来,徐州分行注重加快完善各层次劳模的培养、宣传和使用机制,并充分发挥劳模示范带头作用,藉此有效激发全体员工的工作活力和热情。劳模文化,已经成为该行企业文化建设的显著亮点。
  在该行工会办公室的对面,有一间悬挂着“劳模创新工作站”标识的房间,里面墙上张贴的21位先进模范员工的大幅照片光彩照人,一块由中国金融工会授予的“全国金融系统劳模(优秀技能人才)创新工作室”的牌匾金光闪闪,格外引入注目。该行工行负责人逐一指着照片人物向记者介绍:这位是分行营业部柜员马自茹,2016年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这位是鼓楼支行营业室副主任任冰玉,2018年荣获全国金融“五一劳动奖章”和工总行“五一劳动奖章”;这位是分行技术支持中心副总经理李若愚,2012年荣获全国金融“五一劳动奖章”、2017年被授予总行级“大行工匠”称号;这位是分行公司部客户经理李佩璇,2011年被授予江苏省“青年岗位标兵”称号,之后又相继获得徐州市“三八红旗手”、总行级“公司业务优秀客户经理”、徐州市“五一劳动奖章”以及第五届“感动江苏工行人物”等项荣誉……如数家珍般的介绍,在记者脑海里展现出一幅群星璀璨的画卷。有这样多的劳模和先进人物典型事迹做样板和标杆所打造的“劳模文化”,其示范作用和影响力自然不可低估。
  那么,“劳模文化”的内涵是什么呢?记者与该行“劳模创新工作站”的成员之一、曾荣获总行级“巾帼岗位标兵”的银行卡业务中心副总经理张敏探讨,她认为,“劳模文化”是劳动精神的积极呈现,彰显了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的新理念,营造了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新伟大的时代风尚。“劳模文化”的核心要素是工匠精神,凸显的是爱岗敬业、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精神品质和价值导向。
  张敏的感悟其实是徐州分行众多劳模先进人物的共同心声。他们自由组合起来成立“劳模创新工作站”目的有两个,一是搭建“劳模后”再学习再提高的平台,二是开辟传播劳动精神、弘扬劳模文化的窗口。他们的愿望得到分行领导的大力支持,党委因势利导,为“劳模创新工作站”开展活动创造条件,并经省分行命名成立了马自茹、李若愚两个“劳模创新工作室”,形成了以“一站两室”为依托的“劳模文化”建设基地。工作站建立了定期学习制度、创新交流制度、“一帮N”制度、先进典型联系培养工作制度,健全完善“劳模继续成长发展、劳模文化广泛传播、先进典型不断涌现”的良性机制。
  劳模们带头践行“劳模文化”,在本职岗位上争相多做贡献。在省分行搞的“产品创新金点子”征集活动中,“劳模创新工作站”提出的“金点子”占徐州分行上报总数的72%,其中34个“金点子”获奖。李若愚带领团队研发手机“徐州人社app”、养老医保资金跨行平台支付系统,极大地缓解了银行柜面压力,同时解决了农村没有银行网点的缴费问题,有效地提升了该行机构业务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劳模们积极发挥典型示范作用,踊跃参加“一帮N”活动,他们带出的徒弟不少人又成长为新劳模,“劳模文化”一茬茬的传承,在全辖营造出争优创先的浓郁氛围。
  该行党委书记、行长张华军告诉记者:“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都表达过尊重劳动、关心劳动者的理念,让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深入人心。我们徐州分行高度重视‘劳模文化’建设,因为‘劳模文化’所彰显的人生价值导向,给全体干部员工树立了前进标杆,特别是向年轻员工指明了职场发展的路径,这对于我们打造一支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员工队伍,是最切实有力的推动。”
“家园文化”暖心
提升幸福指数
  营造“温馨家园”,构建和谐银行,一直是徐州分行领导班子追求的治行境界。他们把从严治党从严治行与人性化管理有机地结合起来,强化和优化思想政治工作,将“尊重员工,信赖员工,依靠员工,关爱员工”的原则贯彻到各项工作之中,用“家园文化”凝心聚力,提升全员的幸福指数。
  2017年7月以来,徐州分行党委结合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要求,自觉践行“四讲四有”,广泛开展以走基层、察实情、理思路、解难题、办实事、促落实,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为目的的“员工大走访”活动,从分行到支行,各级管理干部纷纷深入员工家庭走访,面对面地促膝谈心,认真听取员工的意见建议,全面摸排梳理员工反映的热点、难点和突出问题,最大限度地化解矛盾、为员工排忧解难。在一年多的时间里,全辖共走访员工家庭1230个,了解发现问题112 个,现场和随后及时解决实际问题90 个,使“员工大走访”活动成为扶困帮难的“民心工程”、践行“家园文化”的“暖心工程”。
  该行十分关心员工职场发展,全力推进“大人才”建设工程。党委指导人力资源管理部详细制定各类干部员工的教育培训计划,加大对各专业、各条线、各层面后备人才的培养锻炼。近年来,先后实施60名对公会计培养计划,解决了对公会计岗位“人才荒”问题;实施骨干人才以工代训计划,着力建设一支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队伍;开办中年员工技能提升班、“青年英才加强班”,实施青年员工“晨曦群”专项培养计划,广辟中青年员工职场发展通道。近三年来,80后、90后的青年员工中,共有12人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46人被获得市行级以上先进荣誉、11人被提拔走上支行(或市分行部门)副职以上管理岗位。
  该行还结合网点装修改造,进一步加强职工之家、职工小家建设,对71个网点的硬件设施进行升级,较大程度上改善了基层员工的工作生活条件。组织一线中老年员工共161人分为4期进行了疗休养活动,组织了15场健康讲座,每年都对全员工进行体检,对女员工还做专项体检。为边远网点员工增加生活补贴,对身患重大疾病的困难员工和直系亲属患重大疾病导致家庭经济负担较大的员工开展慰问救助。为了让员工共享改革发展的红利,该行几次改进绩效考评办法,力求做到公平公正、合规合理,真实反映员工的工作贡献,绝大多数员工的总体收入呈现“水涨船高”态势,获得感不断增强。
  针对一线员工工作节奏快、任务压力大的特点,为丰富大家的精神文化生活,缓解快节奏带来的精神压力,该行发挥党团组织和工会的作用,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拓展训练,给员工搭建展示才华、放松身心的舞台,既达到寓教于乐,又落实人文关怀。
  通过营造“家园文化”,徐州分行全辖上下“我是工行人,工行是我家”的主人翁意识进一步强化,凝心聚力谋发展的共识进一步形成。
  正如该行党委书记、行长张华军所言,企业文化的“软实力”必然转化为经营发展、绩效提升的“硬实力”。2019年5月末的最新报表显示,今年前5个月,徐州分行各项存款比年初新增71.4 亿元,比去年同期多增79.3亿元;各项贷款新增16.5亿元,比去年同期多增41.3 亿元;实现拨备前利润7.19亿元,比去年同期增加1.43亿元,总体经营绩效在系统内和同业内均有明显进步。全辖干部员工的自信心、自尊感、归属感、幸福感进一步增强,决心更加发奋努力多做贡献,为新中国成立70周年献上一份厚礼。

版权所有:城市金融报社 备案号:陕ICP备12000252号

地址:西安市曲江新区芙蓉南路3号 邮政编码:710061 联系电话:029-89668757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21 邮发代号:51-40 广告经营许可证:陕工商广字01-013 城市金融网网址:WWW.CSJRW.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