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发布日期:
时光的尺寸
  年前,儿子总时不时问我:什么时候过年?我打开手机日历告诉他。和往常一样,得到答案后他总会失望:怎么还要这么久。接着又感慨,要是明天就过年了多好啊!
  旧历年上班最后一天,我在办公室和同事讨论过节后的工作安排,突然就没来由地唏嘘起来——时间过得真快,去年仿佛才刚开始就结束了,下次上班已是新年。
  客观上,时间对上小学的儿子和年届不惑的我是公平的。他的一天和我的一天都是24小时。他没多得一分,我也没少掉一秒。为什么儿子觉得“度日如年”,我却仿佛“度年如日”?
  或许,世界上所有的孩子和所有的爸爸都如我们父子一样,各自心里都有衡量时光的尺寸。
  不得不承认这样一种认知:年龄越大,感觉时间过得越快!
  从生理上说,30岁是一个人身体素质的分水岭。30岁左右达到了顶峰,之后各种器官就开始走下坡路,直至生命谢幕。
  30岁之前,也就是从出生第一天开始,我们的身体便直奔一个目标——尽快发育成长,以期早日脱离父母的庇护成为一个独立的个体。反映在心理上的,就是期盼自己赶快长大。所以,孩子们总是觉得时间走得太慢。
  30岁过后,我们身体所有的器官渐趋衰老。与之相应的心理,就是我们渴望留住青春,拒绝衰老。于是,步入中年后的我们,便总感觉时间过得太快了。
  “孩子在发育成长,所以希望时间过得再快些;我们在日渐衰老,所以奢祈时间走得更慢点。”这是我的臆测。相比而言,我更喜欢从“形而上”的角度去理解时间快慢的命题。
  在我看来,每个孩子都是一个纯净得近乎神圣的存在。他们很单纯、很容易满足,因此也就很容易感到开心。他们“开心的沸点”是如此低,一个心仪的玩具抑或是一个热闹的节假日,就足以令他们期待不已。
  孩子们的生活里充满了无尽的期待,所以在等待这个“期待”到来的过程中,会感觉时间实在是太漫长了。而人类另一个共同认知是,快乐的时光总是短暂的。因此当期待实现时,孩子就会觉得那段时间是一晃而过的,维持在“开心状态”的时间太短了。于是,便又开始等待下一个期待的出现。
  他们永远都在漫长的等待之路上。所以总觉得时间简直就像一只蜗牛爬行,实在太慢了。
  而如我一样的中年人,则完全相反。在我们的生活中,已经没有多少“惊喜”值得期待。我们深谙“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我们“开心的沸点”早已垒砌得很高很高。
  一件可以让孩子们欢天喜地大半天的事情或礼物,在我们这里早已波澜不惊。生活把我们的内心已经练达至范仲淹所说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即便几年里真能有一两件值得大喜的事情,我们也会觉得这是千辛万苦拼搏而来的,获之理所当然。没有值得期待的日子和生活,自然就不会再希望下一天、下一月、下一年快点到来。
  相反地,比起期待“惊喜”,我们更害怕“惊吓”会不期而遇。这“惊吓”可能来自长辈、家人和自己的身体状况,也可能来自我们生活中的其他意外和工作上的种种困难。
  “惊吓”代表不开心,甚至代表难过、难熬的日子。因此,相比较充满不确定性的明天、明年,我们更喜欢今天,喜欢当下。今天和当下,是实实在在的,是确定的。所以,我们希望时间可以像树懒一样,走得慢一点!是故,我们总觉得时间过得太快了,情不自已地感喟“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其实,当下就是最好的。这句话也许我更应该对自己说。我们不必感伤时间过得太快了,也无须为这一年里很多愿望没能心想事成而怏怏不乐。人到中年,我们不期望拥有太多的“惊喜”,也不必刻意惧怕“惊吓”可能不请自来。平平淡淡、普普通通的日子就是福气,就值得庆贺。金小林

版权所有:城市金融报社 备案号:陕ICP备12000252号

地址:西安市曲江新区芙蓉南路3号 邮政编码:710061 联系电话:029-89668757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21 邮发代号:51-40 广告经营许可证:陕工商广字01-013 城市金融网网址:WWW.CSJRW.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