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发布日期:
我的书房
  我住的公寓两房一厅,面积够大,但我没有专门的书房。
  我藏书不多,大部分封在纸箱子里,堆在壁橱和屋角。常用的书摆出来,分置三个书架上,其中一个在客厅,两个在卧室的电脑桌旁。
  我喜欢坐在客厅沙发上看书,那里的录放机里可以播放音乐。白天,窗外的光线很好;夜晚,沙发边有台灯。大茶几一头码了一摞书,不多,一般是五六本,是正在读和将要读的。客厅近门处,另有一张小茶几,靠沙发这头,也码了书,全是图书馆借来的。
  客厅书架上摆着的,等于我的枕边书,是随时要翻翻的。其中一层是《庄子》的各种注本和其他先秦诸子书,《庄子》之外,以《论语》为多。剩余两层,一层是外国名著,主要是博尔赫斯的书、普鲁斯特的《追忆似水年华》、全译的《一千零一夜》、罗素等人的《西方哲学史》,以及托尔斯泰、芥川、毛姆、穆齐尔的书。最下一层比较高,正好放一排中国古代钱谱,这是保持了一辈子的爱好,虽然所得有限,带来的快乐却远非金钱所能衡量。
  卧室的两个书架,基本上涵盖了我的阅读范围。这里的书,一类是《红楼梦》《西游记》《水浒》《醒世姻缘传》和《金瓶梅》等古代小说及其相关资料,其次是古代诗人的全集和选集,再次是历代笔记丛刊,最后是《鲁迅全集》、西方现代诗歌和小说,以及莎士比亚和柏拉图。
  每过半年或一年,借找书之便,把壁橱和墙角的纸箱里想读的书翻出来,和书架上读熟的书调换,但客厅架子上的近百本,多少年都不会变动。
  我是个没心没肺的人,是个地方就能一梦到天亮,所以对读书和写作的环境,也没有什么要求。
  从前我盼望有一间随心所欲布置的书房,把属于自己的光阴圈在里面,现在则觉得大可不必。我需要的不是空间,而是时间。头脑里涌现的东西,不管走到哪里,哪怕隔了几天、几个月,都不会丢失,写在纸上,打在电脑上,都会呈现为文字。
  文字是不在乎呈现它的介质的。书房是什么,说穿了,也不过是一个介质。我上中学的时候,最爱的读书之处,一是学校旁边老城墙的墙埂上,临水而多草,飞舞着蜻蜓和蝴蝶,二是操场边一棵巨大柳树被坐得光溜溜的横枝上。上大学后的暑假,在家的漫长日子,在小院的树阴下放一把藤椅,读书眼睛累了,低头是盆栽的瑞香和米兰,那岂不是世上最惬意的书房吗?
  去年秋末,儿子快要回来度寒假,忽然想起他那间小卧室里,除了电脑桌,还缺一个舒服看书的地方,于是挪走书箱,摆上一把深背靠椅,旁边小床头柜上架一盏台灯,试一试,果然很好。儿子走后,那地方便成为我的读书之地,客厅的沙发从此冷落了不少。张宗子

版权所有:城市金融报社 备案号:陕ICP备12000252号

地址:西安市曲江新区芙蓉南路3号 邮政编码:710061 联系电话:029-89668757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21 邮发代号:51-40 广告经营许可证:陕工商广字01-013 城市金融网网址:WWW.CSJRW.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