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
垃圾分类将改革中国人消费习惯
据《环球时报》7月16日报道,“可持续性”概念在中国消费者中一直雷声大雨点小,未实行垃圾分类前,中国人对消费的主流观念是“越多越好”,但如今,这种观念正改变,变成“够用即可”。食品外卖巨头“饿了么”发现,截至7月4日,上海地区注明“不需要塑料刀叉”的外卖订单与6月同期相比增加149%。美团外卖也发现,自垃圾分类以来,“无需餐具”的订单骤增。
上海实施新规后,需要多考虑垃圾分类的现实已重塑人们的消费方式。“过去我会由着性子网购许多商品。”金融分析师小张说,“现在我要考虑包装、盒子和带子,太麻烦了。”
垃圾分类政策甚至已改变中国人如何消费备受喜爱的珍珠奶茶。对4万名上海居民进行的调查发现,54%表示停止享用这种饮品,因为对此类饮品包装的
不同部分进行垃
圾分类过程十分
繁琐。
一夜间,在
大规模消费时代被忽视的垃圾、过度包装和其他材料滥用问题突然清晰可见。“我近来网购了一件首饰,把它从塞满大量塑料包装材料的大纸盒中拿出时,我产生了负罪感。”27岁的博士生小赵说。
随着此类政策逐渐被推广到全国,中国消费者会很快意识到“购物狂”生活方式带来的严重环境后果,并调整购买习惯。
上海实施新规后,需要多考虑垃圾分类的现实已重塑人们的消费方式。“过去我会由着性子网购许多商品。”金融分析师小张说,“现在我要考虑包装、盒子和带子,太麻烦了。”
垃圾分类政策甚至已改变中国人如何消费备受喜爱的珍珠奶茶。对4万名上海居民进行的调查发现,54%表示停止享用这种饮品,因为对此类饮品包装的
不同部分进行垃
圾分类过程十分
繁琐。
一夜间,在
大规模消费时代被忽视的垃圾、过度包装和其他材料滥用问题突然清晰可见。“我近来网购了一件首饰,把它从塞满大量塑料包装材料的大纸盒中拿出时,我产生了负罪感。”27岁的博士生小赵说。
随着此类政策逐渐被推广到全国,中国消费者会很快意识到“购物狂”生活方式带来的严重环境后果,并调整购买习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