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8版
发布日期:
高校博物馆缘何屡陷“赝品门”
  近日,一篇题为《重庆大学耗资670万建了一座赝品博物馆?》的网络文章,将刚开馆不久的重庆大学博物馆推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该文作者在参观博物馆后发文质疑称,该馆所藏部分文物系赝品。
  公开资料显示,重庆大学博物馆于10月7日开馆,馆藏的342件文物由该校教授吴应骑捐赠。目前,重庆大学已成立专门工作组,藏品是否赝品,还有待调查,但此事件折射出的某些高校博物馆建设的浮躁现象却是显而易见的。
  高校建设博物馆本是好事,但是,近年来随着全国几百所高校纷纷投重金建设博物馆,我们不禁要问,这些高校真的坚守建设博物馆的初心,又做好建设一座合格的博物馆的准备了吗?
  建设一座高水平的高校博物馆,不是只靠砸钱建大场馆、收文物就能做成的。只有严把质量关,才能建成一座真正可以为学生、教师和社会公众所用,能传承大学精神和文脉的文化阵地。
  而现实是,前有北京师范大学、浙江师范大学博物馆,今有重庆大学博物馆,高校博物馆屡屡陷入“赝品门”。高校作为高水平知识分子的聚集地、思想和精神的引领者,其中的管理者和专家们真的不知应该如何建设一座博物馆吗?显然非也。真相恐怕不是不知,而是不愿。
  某些高校博物馆仓促上马,慌不择路,饥不择食,如果再掺杂一些不为人知的利益纠葛,吃相就更难看了。
  (摘自10月17日《中国科学报》张文静/文)

版权所有:城市金融报社 备案号:陕ICP备12000252号

地址:西安市曲江新区芙蓉南路3号 邮政编码:710061 联系电话:029-89668757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21 邮发代号:51-40 广告经营许可证:陕工商广字01-013 城市金融网网址:WWW.CSJRW.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