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8版
发布日期:
德国职业教育的成功密码
  在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具有鲜明的“办学”特色,为“德国制造”高品质发展输送了大量优秀的产业工人。德国职业教育为什么这么成功?
  劳动力市场职业导向
  在中国,劳动力的招聘和流动主要以学历为依据,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劳动者收入的高低。但是在德国,劳动力的招聘和流动以及收入高低主要以职业资格为依据。
  德国劳动力市场职业导向的特性,为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它使得职业教育与劳动力市场的联系更加紧密。德国劳动力市场职业导向的最大优势在于,职业教育毕业生就业率高、就业质量高。即使在学徒期间,他们每个月也能拿到一两千欧元津贴。转正成为技术工人后,收入也不会比大学毕业生低多少,有时甚至更高。
  此外,在德国,职业教育专业标准有一个富有特色的叫法,即“教育职业”。“教育职业”与实际职业密切相关,是对相关工作岗位群进行教育学处理之后的结果,是双元制职业教育各方面工作的依据。
  企业主导职业教育
  德国企业有着联合培养学徒的传统,企业不仅视之为一种责任,更视之为一种权利。企业培养学徒的最大动力,就是自身发展需求。德国一向通过高品质的产品赢得市场,在未来同样得靠提升产品性能保持价格优势,因此企业格外重视对技工人才的培养。
  关于学徒的培养成本,德国联邦职业教育部门在2012年曾经对3000多家企业做过调查并得出结论:平均每个学徒一年的培训费用是17900欧元,其中学徒工资占很大一部分,同时,学徒劳动会有12500欧元的产出。也就是说,企业培训一个学徒,每年需投入5400欧元。此外,尽管德国有统一的职业教育专业标准,但是企业依然拥有足够的自主空间,可以依照自身需求和产品特色,对学徒进行个性化培养,这意味着企业通过职业教育能够获得高匹配度的员工。在权衡了付出与回报后,企业会心甘情愿地自己做职业教育,并心甘情愿地掏这5400欧元。
  德国企业参与双元制职业教育的热情,为双元制职业教育的成功提供了保障。
  培养高度职业认同感
  另外,德国从小学开始,就不断为孩子们创造机会接触各种工作,当孩子们十多岁开始进入职业教育领域时,大部分都能找到自己喜欢的工作。进入企业后,师傅们也会帮助他们做职业规划,培养他们对职业的认同和工作热情以及高度的责任心。
  职业认同是支撑职业教育走向成功的重要因素。可以说,德国人对于职业身份的高度认同以及爱岗敬业等职业道德,是促进双元制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动力。
  (摘自《中国建设报》)

版权所有:城市金融报社 备案号:陕ICP备12000252号

地址:西安市曲江新区芙蓉南路3号 邮政编码:710061 联系电话:029-89668757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21 邮发代号:51-40 广告经营许可证:陕工商广字01-013 城市金融网网址:WWW.CSJRW.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