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
“抱团养老”常因钱散伙
如果年老时,不住养老院,不靠子女,应该怎么养老?“抱团养老村”“闺蜜抱团养老”时常被媒体热议,美好的老年生活令人憧憬。但是近两年来,国内也陆续有老人向社会分享自己“抱团养老”的失败经历,问题多出在“钱”上,大家的经济能力与金钱观的不同导致最终分道扬镳。
“抱团养老”不是一起吃住那么简单,个人素质、生活习惯等都要很相近,在实际集体生活中也需要不断磨合。这种生活方式和集体宿舍里大学生活不一样,每个老人都有固定的生活方式,定型的性格,这些都是矛盾的来源。
天津67岁的薛阿姨分享了她的“抱团养老”的失败经历,最大问题出在“钱”上。不是有钱没钱,而是团体中每个人对钱的看法和基本的经济实力要相当,否则团最终会被“钱”所拆散。
薛阿姨的“小团体”有8年历史,从三四个人发起,到后来最多时发展到20多人,但又慢慢减少,症结出在“钱”上。抱团的老人平时总是一个人在家,饭不好做,做多就浪费。于是,大家就决定干脆一起买、一起做、一起吃。开始大家都争着掏钱,今天你花,明天我请。但久而久之,多花的人可能心里就不舒服,所以改成每个月每人交400元伙食费。但组里的人,依旧有人退出有人加入。退出就是因为钱,有些人认为伙食费太贵。有些人认为每天做三四个菜,都是“便宜”爱享受的人,他们想吃好应多拿钱。也有人计较,付出多,饭量小,或者没在这里吃,但伙食费没法退。有些人认为煤气费水电费没用,被占了便宜。后来又发生有人住院,大家摊钱买东西,抱怨挑唆,弄出不愉快的争执。
另外,老人之间的攀比心也是障碍。团体里每个人生活条件都不一样,有些退休金高的老人花钱大方,但有些人连旅游都不乐意花钱。有些人爱美,经济实力好,总去美容院和健身房。有的老人被一同邀请,就认为是应该的,只要买单的人提了意见,就在背后说坏话。群体里还有喜欢炫耀的老人,有些老人怕被笑话就选择悄悄“退团”。总之,团队最大问题还是经济利益和攀比心,内心不平衡造成养老团不好抱。
按照法学专家的建议,最好“丑话说在前头”,抱团养老前制定协议,对可能产生的矛盾纠纷约定处理办法,划分责任的边界,大家签字共同遵守,以免日后积累矛盾闹得不欢而散。同时应附上健康证明,避免日后因身体情况带来纠纷。(摘自10月25日《北京青年报》)
“抱团养老”不是一起吃住那么简单,个人素质、生活习惯等都要很相近,在实际集体生活中也需要不断磨合。这种生活方式和集体宿舍里大学生活不一样,每个老人都有固定的生活方式,定型的性格,这些都是矛盾的来源。
天津67岁的薛阿姨分享了她的“抱团养老”的失败经历,最大问题出在“钱”上。不是有钱没钱,而是团体中每个人对钱的看法和基本的经济实力要相当,否则团最终会被“钱”所拆散。
薛阿姨的“小团体”有8年历史,从三四个人发起,到后来最多时发展到20多人,但又慢慢减少,症结出在“钱”上。抱团的老人平时总是一个人在家,饭不好做,做多就浪费。于是,大家就决定干脆一起买、一起做、一起吃。开始大家都争着掏钱,今天你花,明天我请。但久而久之,多花的人可能心里就不舒服,所以改成每个月每人交400元伙食费。但组里的人,依旧有人退出有人加入。退出就是因为钱,有些人认为伙食费太贵。有些人认为每天做三四个菜,都是“便宜”爱享受的人,他们想吃好应多拿钱。也有人计较,付出多,饭量小,或者没在这里吃,但伙食费没法退。有些人认为煤气费水电费没用,被占了便宜。后来又发生有人住院,大家摊钱买东西,抱怨挑唆,弄出不愉快的争执。
另外,老人之间的攀比心也是障碍。团体里每个人生活条件都不一样,有些退休金高的老人花钱大方,但有些人连旅游都不乐意花钱。有些人爱美,经济实力好,总去美容院和健身房。有的老人被一同邀请,就认为是应该的,只要买单的人提了意见,就在背后说坏话。群体里还有喜欢炫耀的老人,有些老人怕被笑话就选择悄悄“退团”。总之,团队最大问题还是经济利益和攀比心,内心不平衡造成养老团不好抱。
按照法学专家的建议,最好“丑话说在前头”,抱团养老前制定协议,对可能产生的矛盾纠纷约定处理办法,划分责任的边界,大家签字共同遵守,以免日后积累矛盾闹得不欢而散。同时应附上健康证明,避免日后因身体情况带来纠纷。(摘自10月25日《北京青年报》)
